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圖片來源:南方日報
“省第十三次黨代會與時俱進深化‘1+1+9’工作部署,充分體現了高質量發展的時代主題,生動展示了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走在全國前列、創造新的輝煌的美好前景,描繪了一幅繼往開來、富民強省的宏偉藍圖,體現了一張藍圖繪到底、一屆接著一屆干的戰略定力和實干精神?!比涨?,省財政廳黨組書記、廳長戴運龍在接受南方日報記者采訪時說。
他表示,省財政廳將把學習貫徹省第十三次黨代會精神作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重要政治任務,按照“1+1+9”工作部署,認真落實“積極的財政政策要提升效能,更加注重精準、可持續”的要求,扎實謀劃未來五年的工作,推動財政改革發展取得新突破,為廣東現代化建設作出應有貢獻,把宏偉藍圖一步一步變成美好現實。
堅持以政領財??把黨的政治建設擺在首位
南方日報:省第十三次黨代會指出,辦好廣東的事情,關鍵在黨。省財政廳將如何堅定不移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和黨的建設?
戴運龍:財政是國家治理的基礎和重要支柱,財政工作具有鮮明的政治屬性,財政機關首先是政治機關。站在新征程新起點上,我們將始終堅持以政領財、以財輔政,堅定不移地把黨的全面領導貫穿到財政工作全過程各方面。
我們將堅持抓好政治建設這個黨的根本性建設,嚴格執行省委堅決落實“兩個維護”十項制度機制,嚴格落實重大事項請示報告制度,辦好辦實政治要件,嚴明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以實際行動忠誠擁護“兩個確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
我們將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統領廣東財政一切工作,深化落實第一議題等制度,用好“大學習、深調研、真落實”工作機制,在學懂弄通做實上層層推進,用黨的創新理論指導廣東財政新實踐。
我們將堅持抓好后繼有人這個根本大計,扎實做好干部選育管用工作,形成重實績重實干的導向,源源不斷造就大批高素質專業化財政干部人才,形成全省財政人盡其才、人才輩出的生動局面。
我們將堅持正風肅紀反腐,嚴字當頭,毫不松懈糾“四風”樹新風,抓實黨風廉政建設,以優良作風奮進新征程。
堅持深化財政預算改革??把制度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
南方日報:省第十三次黨代會指出,以更大魄力、在更高起點上推進改革開放,為實現習近平總書記賦予的使命任務注入源源不絕的強大動力。省財政廳將如何推動全面深化改革向廣度和深度進軍,更好地把制度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
戴運龍:改革是廣東財政發展的動力源泉,我們靠改革走到今天,也只有通過改革才能贏得明天。我們將堅持用好改革這個“關鍵一招”,堅持深化預算管理改革,主動研究推動更多財政領域的創造型、引領型改革,以更大魄力、在更高起點上推進廣東財政改革。
我們將抓住預算管理改革這個核心,以建立現代財稅體制為導向,加強戰略性、系統性、前瞻性研究謀劃,構建全省統籌、全域協同、全鏈條銜接的預算管理格局,推動財政更好支撐政府治理能力現代化。一是圍繞“1+1+9”工作部署和省“十四五”規劃,建立健全大事要事保障機制,促進財政資源統籌、政策聚焦和資金協同。二是堅持“先有項目后有預算”,完善以項目管理為牽引的預算編制機制,編早編細編實預算,提升預算到位率和財政資金使用效益。
我們將突出省以下財政體制改革這個重點,在鞏固前期省以下財政體制“四梁八柱”建設的基礎上,落實中央改革文件精神,推動形成權責配置更為合理、收入劃分更加規范、財力分布相對均衡、基層保障更加有力的省以下財政體制,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
我們將注重用好“數字財政”這個平臺,立足“系統統建、數據共享、賦能提效”的要求,深化數字財政系統應用,繼續做好全省統籌謀劃和整體推進,形成省地協同、上下聯動、一體推進的建設格局,為預算管理制度創新提供良好支撐。
堅持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精準保障九項重點工作任務落實
南方日報:省第十三次黨代會聚焦事關廣東發展的全局性、前瞻性問題,部署了九項重點工作任務。各項工作的落實與財政息息相關、緊密相連,如何切實把財政支持保障作用發揮到位?
戴運龍:我們將堅持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在精準保障九項重點工作任務上貢獻財政力量,在實現習近平總書記賦予廣東的使命任務上不斷展現新作為、干出新氣象。
一是全力保障“雙區”和橫琴、前海兩個合作區建設。我們將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把準支持服務“一國兩制”大局、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全局的定位,把“中央要求”“灣區所向”“港澳所需”“廣東所能”緊密結合起來,積極爭取、深入落實中央財稅政策,為各項先行先試任務穩步推進提供最寬松的財政政策空間,加快推進“雙區”和兩個合作區建設各項工作部署落地,支持打造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
二是聚力支持新發展格局戰略支點做實做強。財政政策具有優化資源配置、推進結構調整的優勢,貫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等各環節,在構建新發展格局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我們將緊緊圍繞建設現代產業體系、擴內需穩外需、加強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建設等開展研究,不斷完善財政政策引導機制,保障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六大工程”實施和數字經濟發展,支持實施“粵貿全球”計劃及“12312”出行交通圈建設、“123”快貨物流圈建設、“五縱五橫”水網構建及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等,推動廣東在服務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中贏得更大市場。
我們將堅持把科技作為財政支出的重點領域,落實改革完善省級財政科研經費使用管理實施意見,加大基礎研究與應用基礎研究十年“卓粵”計劃投入,支持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保障鵬城實驗室及廣州實驗室建設等,激發科技創新活力。抓住建設粵港澳大灣區高水平人才高地契機,完善人才激勵和保障機制,推進人才強省建設。
三是推動加快構建“一核一帶一區”區域發展格局。近年來,省財政拿出“真金白銀”支持區域發展取得積極成效,但從總體上看,我省區域發展差距仍然存在。我們將保持久久為功的戰略定力,發揮財政政策引導作用,以更大力度支持強優勢、補短板。
健全與主體功能區相適應的差異化轉移支付政策,在支持珠三角核心區打造成更具輻射力的改革發展主引擎的基礎上,更加注重引導各類資金向沿海經濟帶和北部生態發展區傾斜支持。特別是支持“帶”“區”增強自我造血能力,加快一攬子財政政策研究出臺,大力引導推動省內產業梯度轉移,不斷提升欠發達地區內生發展動力。
四是持續保障和改善民生。我們將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持續解決民生突出問題,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
繼續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辦好就業、教育、醫療、文化和生態文明等民生實事,扎實推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堅持就業優先,支持高質量推進“粵菜師傅”“廣東技工”“南粵家政”三項工程,以技能提升促進就業創業。優化教育支出結構,落實好“雙減”“民轉公”、全口徑對口幫扶、高校辦學體制調整等重點工作,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推動衛生健康事業發展,全力支持疫情防控需求,著力補齊公共衛生短板,助力建設健康廣東。加強文化資金統籌,支持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和實施精神文明創建九大行動等,助推公共文化服務水平提升。完善保障生態環境保護的長效機制,支持有序推動碳達峰碳中和,推進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
【路線圖】
●強化政策調控,助力宏觀經濟平穩運行。聚焦穩定宏觀經濟大盤,不折不扣落實新的組合式稅費支持政策,完善助企紓困財政政策措施;加大項目儲備,積極爭取新增債支持,更好地拉動有效投資。
●服務發展大局,增強重大戰略財力保障。集中財力保障“1+1+9”工作部署落實,全力支持“雙區”和兩個合作區建設,加大打造新發展格局戰略支點的財政支持;不斷完善財政政策引導機制,助力建設更具國際競爭力的現代產業體系,加大支持創新驅動發展的力度;統籌財政資源投入,著力解決重大項目出資問題。
●加強系統謀劃,支持扎實推進共同富裕。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充分發揮財政在社會分配中的職能作用;完善轉移支付制度,高質量構建“一核一帶一區”區域發展格局,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加快建設美麗廣東,高水平推進文化強省建設;切實加大民生投入力度,推動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
●深化財政改革,建立健全現代財稅體制。持續推進預算管理改革,建立大事要事財政保障機制,推進財政支出標準化和項目制管理;建立權責清晰、財力協調、區域均衡的省以下財政關系,推動形成穩定的各級政府事權、支出責任和財力相適應的制度;進一步加強涉農資金統籌整合;進一步完善政府債務管理,兜牢基層“三?!钡拙€。
●加強財政管理,著力提高管財理財水平。建成科學規范的預算績效管理體系,促進預算改革和財政管理提質增效;加快“數字財政”建設應用;嚴格執行各項財經法規和管理制度,規范收支行為,嚴肅財經紀律;加強財政監督檢查,強化財會監督,切實規范資本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