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要聞動態 > 政務專題 > 奮斗百年路 啟航新征程 > 回望?奮斗之路

71年前,渡海作戰兵團從湛江徐聞燈樓角等地橫渡瓊州海峽

時間 : 2021-06-11 09:34:53 來源 : 南方日報網絡版
【打印】 【字體:

紀念園.jpg

渡海作戰紀念園內,高18米的白色紀念碑及渡海作戰時犧牲的7位無名烈士合葬墓。圖片來源:南方+客戶端

  4月中旬,湛江市徐聞縣角尾鄉燈樓角。站在沙灘,向南極目遠眺,與中國第二大島海南島隔瓊州海峽相望。

  71年前,國民黨軍隊企圖憑借數十公里寬的瓊州海峽,阻擋中國人民解放軍解放全中國的步伐。為早日解放海南島,渡海作戰兵團指戰員多次來到燈樓角一帶,考察地形。

  1950年3月5日開始,渡海作戰兵團從燈樓角等地分多批啟航,一舉突破國民黨10萬守軍構建的所謂“伯陵防線”,歷時50多天,最終解放海南全島。此役,人民解放軍以木船擊敗軍艦,創造海戰奇跡。

  渡海戰役中,徐聞縣作出巨大貢獻:組織5萬民工修筑公路380多公里;協助訓練1萬多名適應海戰的指戰員;53名船工舵手犧牲、62人受傷致殘……后來,指揮解放海南任務的第四野戰軍15兵團向徐聞縣委、縣政府贈送寫有“有力支前 勝利保證”和“解放海南 功在徐聞”的兩面錦旗。

  徐聞成解放海南前哨陣地

  在燈樓角“渡瓊作戰指揮所”旁,一塊刻有“中國人民解放軍渡海作戰解放海南啟渡點”的石碑,一語道破燈樓角在解放海南中的重要地位。

  斑駁的石樓、石碑,讓人思緒不禁回到那烽火連天的年代。

  1949年底,在華南大陸未被殲滅的國民黨大量殘兵逃至海南島。蔣介石為加強海南島防御,成立海南防衛總司令部,由薛岳(字伯陵)任總司令,構建一道以陸??哲姽餐佬l的所謂“伯陵防線”,企圖負隅頑抗。

  史料記載,當時國民黨軍在海南島兵力有陸軍5個軍,19個師、70至73個團;海軍艦艇50余艘;飛機40多架;加上保安隊等地方武裝,總兵力約10萬人。

  “薛岳吹噓其防線是‘東方的馬奇諾防線’,妄圖憑借瓊州海峽天險,長期固守海南島,阻止中國人民解放軍進攻?!毙炻効h委黨史研究室主任謝勝捷說。

  海南島是中國僅次于臺灣島的第二大島,物產豐盈、戰略地位重要。國民黨軍若長期盤踞于此,將極大影響華南地區政治安定和經濟恢復發展。渡海作戰兵團指戰員日夜遠眺海南島,個個摩拳擦掌:“這塊骨頭再硬,也要啃下!”

  所謂的“伯陵防線”弱點其實很明顯。一方面,當時海南島上有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瓊崖縱隊等武裝2萬余人,瓊崖縱隊依靠人民群眾支持,積極開展反“清剿”斗爭。另一方面,海南島海岸線長,國民黨軍隊兵力嚴重不足,處處捉襟見肘,且官兵多為敗逃而來,軍心渙散、戰斗力較弱。

  海南省黨史研究室史料記載,從雷州半島乘木帆船起渡,順風順流5小時至7小時可抵達海南島。若不順風而順流,以人工劃槳一夜也可到達對岸。

  得此天時、地利,徐聞縣自然成了解放海南的前哨陣地。

  1949年12月下旬,四野第40軍、43軍共6個師,配置高炮第一師一個加農炮團、一個高射炮團,以及部分工兵、通訊兵,共10萬余人組成渡海作戰兵團,揮師雷州半島,擔任解放海南光榮任務。

  徐聞人民捐糧441萬斤

  在燈樓角“解放海南島戰役渡海作戰陳列室”,一張張渡海作戰船工證明書、船工協戰光榮證、支前模范獎狀,彰顯了徐聞在解放海南島中的豐功偉績。

  順利解放海南島,“人和”亦是關鍵。

  謝勝捷介紹,1949年12月下旬,渡海作戰兵團先頭部隊兩個師共2萬多名指戰員在徐聞集結后,當地群眾滿懷喜悅地投入到解放海南戰役支前工作。

  1949年12月,徐聞縣成立支前司令部。徐聞縣委黨史研究室史料記載,在縣委、縣政府領導下,徐聞人民全力以赴地參加籌備糧草、修路搭橋和海上練兵、渡海作戰工作。

  ——全民動員,修筑公路。徐聞縣先后組織修路民工5萬多人,2個月內修筑公路20多條,長達380多公里。支前期間,該縣共征用牛車27066輛(次),及時解決支前物資運輸問題。

  ——征集船只,招募船工。渡海作戰,必須依賴船只。經深入發動,戰前徐聞縣共征集船只486艘,招募船工舵手1519人。外羅港楊進材一家積極響應政府號召,貢獻兩艘拖網船,一家5人應征為渡海作戰船工。

  ——捐獻糧草,確保軍需。拆下門板給解放軍當床鋪、拿出嫁妝給解放軍使用……直至海南解放,徐聞人民一共捐獻糧食441萬斤,馬料100多萬斤,柴315萬斤,銀圓4萬多元,木板6萬多塊,還有銅、鐵釘、電線桿等物資一大批。

  ——協助海練,培訓舵手。開展海上練兵,培養更多的船工舵手,以適應海上作戰,是奪取解放海南勝利的重要保證。2個多月內,在徐聞船工舵手們協助下,共訓練出1萬多名能適應海戰的指戰員。

  在“解放海南島戰役渡海作戰陳列室”,一幅幅泛黃的黑白照片記錄了徐聞人民踴躍支前的感人畫面。多張照片記錄了徐聞漁民舵手細心指導解放軍戰士進行海上適應性訓練的場景。

  “渡海作戰兵團將士絕大多數從未見過大海。徐聞船工舵手們除了協助戰士們航海練習,還想了很多‘土辦法’幫他們在陸上訓練。比如讓戰士們通過蕩秋千、走浪木、轉迷螺、踩翹翹板等方式,迅速使身體適應平衡?!敝x勝捷說。

  在這過程中,不少漁民英勇負傷甚至犧牲。邁西鄉新地村舵手樊奇,在海練時遭遇國民黨飛機襲擊,頭部受傷、鮮血直流,戰士們為他包扎好后,勸他休息,但他堅持掌舵,繼續指導訓練。三塘村一只木船在海練時,突遭國民黨軍艦襲擊,呂明華、王妃裕等4名船工光榮犧牲……

  當時,整個雷州半島人民群眾都被動員起來,通過各種形式支援解放海南島。緊鑼密鼓的練兵備戰之下,渡海作戰兵團全體將士從不識水性的“旱鴨子”,成為了英勇善戰的“海上蛟龍”。引弓待發,劍指海南。

  解放軍分批橫渡瓊州海峽

  燈樓角東北約2公里處,有座渡海作戰紀念園。該園面朝南海、遠眺海南,主體是一座18米高的白色紀念碑,及渡海作戰時犧牲的7位無名烈士合墓。

  渡海作戰中,徐聞船工舵手與解放軍戰士同生死、共患難。

  史料記載,1950年1月,徐聞縣委、縣政府派遣武裝骨干護送部隊偵察兵,攜帶電臺渡過瓊州海峽進行航線偵察。隨后,他們多次從徐聞博賒港啟航往海南島進行試探性偷渡,均獲成功。

  當年2月,渡海作戰兵團確定了“積極偷渡、分批偷渡與主力部隊大規模強渡相結合”的戰役指導方針。同年3月上旬始,渡海作戰兵團開始組織分批偷渡。

  1950年3月5日,第40軍118師352團第一營799人組成的“渡海先鋒營”從燈樓角啟航,進行第一批首次偷渡。同年3月10日,第43軍第128師383團團長徐芳春率領的加強營1007人從湛江硇洲島起航,成功實施第一批第二次偷渡。

  在瓊崖縱隊接應下,第一批偷渡取得成功?!皟蓚€加強營的成功偷渡,打消了部分人對渡海作戰的顧慮,堅定了大家靠木船解放海南的信心?!敝x勝捷說。

  當年3月26日、3月31日,在第二批兩次偷渡行動中,6724名解放軍戰士先后從徐聞燈樓角、博賒港起航,成功橫渡瓊州海峽。據當地史料記載,參加第二批兩次偷渡行動的徐聞船工有800多名。

  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經過幾次成功偷渡,海南島上解放軍增加了將近1個師兵力,大規模渡海登陸作戰的時機終于成熟。

  歷時50多天解放海南島

  臨高角位于海南島北部,與雷州半島隔海相望。伸向大海的“角尖”處,立著一塊石碑,上書“解放海南島渡海登陸點”,與燈樓角解放海南啟渡點石碑遙相呼應。

  將時鐘的指針撥回1950年,4月16日,渡海作戰總攻開始。第40軍揚帆起航,開始強渡瓊州海峽。不久,第43軍近7000名指戰員也正式啟航。

  數百名徐聞船工及支前工作隊員參與總攻。邁西鄉新地船工莫乃連、陸君非面對國民黨軍艦阻擊,緊握船舵,沖過槍林彈雨,把部隊順利運抵港口。戰船靠岸時,20多名戰士陷入泥潭,船工鄧長鴻、姚世福、姚世竹跳入水中,及時將他們救起。

  當年4月24日凌晨,參加渡海作戰的10萬人民解放軍勝利登上了海南島。很快,“伯陵防線”土崩瓦解。

  在瓊崖縱隊及海南各族人民的全力支援下,人民解放軍登陸部隊勢如破竹、國民黨軍節節敗退。1950年5月1日,海南島宣告解放。渡海登陸戰役,歷時50多天,先后殲滅國民黨軍3萬多人。

  在整個海練和渡海作戰過程中,徐聞縣損失船只297艘,船工舵手53人犧牲、62人致殘。1950年5月,15兵團召開慶功表彰大會,分別向徐聞縣委、縣政府贈送“有力支前 勝利保證”和“解放海南 功在徐聞”兩面錦旗。150多名徐聞船工和支前隊員后被授予渡海功臣、渡海英雄、支前模范等稱號。

  角尾鄉鄉長黃開寬介紹,“船工精神”一直激勵著當地干部群眾在實現鄉村振興戰略中勇擔當、敢作為。

97在线观看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