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勝華在試驗田記錄玉米生長狀況。圖片來源:南方日報
臨近水稻收割季節,伍勝華更忙了:到試驗田里觀察、記錄水稻成熟期的生長狀況,對比應用新技術下的掛穗變化……
作為河源市龍川縣龍母鎮農林水服務中心的一名高級農藝師,風吹日曬奔走在田間地頭是伍勝華的工作常態。他25年如一日,堅守農村基層一線,潛心鉆研農業技術,助力村民脫貧致富。日前,伍勝華獲評廣東省優秀共產黨員。
“地道農民”赤腳下田做試驗
出生于龍川縣赤光鎮農村的伍勝華,1996年從仲愷農業技術學院學成畢業。執著于“學懂水稻種植技術,讓更多農民不再餓肚子”的初心,大學畢業后伍勝華便回到家鄉龍川,進入龍母鎮農業技術推廣站工作。
白天下田做試驗,晚上燈下記錄每項數據、計算試驗結果……25年來,伍勝華不斷探索農業新技術和新品種的試驗及示范推廣工作。
其間,他走遍了龍母鎮田地的每一個角落,每次試驗都必到現場,自己下田動手操作,不少人以為他是個地道的農民。朋友和他開玩笑說:“你天天赤腳下田做試驗,沒人認為你是大學生?!蔽閯偃A卻說:“這是我該做的工作,我是共產黨員,又懂技術,我不帶頭誰帶頭?”
為了使農業生產技術指導到位,伍勝華經常奔走鄉間田野,為廣大農民群眾送知識、送技術、送政策。群眾遇到農業生產方面的疑問,他耐心解答;在相應時節,他及時提醒農民配用農藥及如何噴灑農藥;春耕來臨,他常墊資幫助困難農戶買種子;到了秋收時節,他又幫助種植戶找銷路?!懊看谓虝r民農技知識,或為群眾解答了疑問,我心里總有一種說不出的成就感?!蔽閯偃A笑著說。
2019年全縣機構改革后,除了做好農業服務本職工作外,伍勝華還積極參與到龍母鎮委、鎮政府分配的包村包片等工作,任勞任怨,高標準、嚴要求做好每一項工作。
不斷探索促科研成果實踐轉化
從參與紫云英留種與壓青種植技術推廣,到主持雜交水稻新品種區域性試驗等,伍勝華在探索農業新技術和新品種的試驗及示范推廣上取得諸多成果。
——積極推廣甜玉米秋季制種技術,通過技術推廣使得龍母鎮種植的甜玉米獲得高產,提高了農民經濟收入。
——作為紫云英留種與壓青種植技術推廣的主要參與人,該技術的推廣增加了土壤肥力,提高了土壤的有機質,改良了土壤的板結與團粒結構,極大提高了作物品質。
——主持雜交水稻新品種區域性試驗(龍母鎮試驗點),為省、市、縣推廣雜交水稻新品種和品種優化組合提供了重要依據;作為超級稻天優98、博優98萬畝連片高產示范的主要參與人,超級稻天優98、博優98實割產量分別達到598、568公斤,超目標產量550公斤,有力促進了龍川縣優質超級稻的推廣。
——作為推廣稻稈還田技術的主持人,使龍母鎮稻稈還田面積達到1.5萬畝,增加土壤有機質,增肥地力,提高作物產量和品質,減少環境污染,取得了較好的社會經濟效益。
——作為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技術區域主持人,使區域實施測土配方面積達到85%以上,節約了肥料的使用量,減少了勞動力,提高了肥料利用率,減少了農資投入品過量的污染,為農業環保、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提供了科學依據。
25年來,伍勝華積極促成科研成果的實踐轉化,解決了龍母鎮區域農業生產過程中的技術難題,助力當地農業產業做大做強,帶動身邊農民脫貧致富。
“目前我們正在開展水稻生產區域試驗、水稻病蟲害一測一報等工作,試驗成果出來后將為農民提供更優的水稻品種,助力農民增收致富?!蔽閯偃A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