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步推進制造業數字化轉型,累計推動1.7萬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字化轉型,帶動55萬家企業“上云用云”;助力中小企業紓困解難,引導銀行機構支持戰略性產業集群融資;力保疫苗供應,推進企業自主研發生產,提前完成全年疫苗接種任務……
自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廣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下稱“省工信廳”)堅持不斷創新,扎實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在推動企業數字化轉型升級、助力中小企業解決融資難以及保障疫苗供應研發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全面推動我省企業高質量發展。
產業集群數字化轉型??培育逾300個“燈塔式”項目
揭陽市中德金屬生態城園區,聚鯰工業科技有限公司(下稱“聚鯰”)中央工廠里注塑生產機器自動運轉,5G無人車來回穿梭運送物料。工廠中只有兩三個IT技術人員操控電腦,旁邊電子屏幕上顯示著每一臺機器的詳細參數。據聚鯰CEO陳文奇介紹,在政府支持下,聚鯰工業盤活揭陽中德金屬生態城的園區閑置廠房,“我們建起注塑產業集群的中央工廠,引進世界級設施供應商和國際先進制造人才?!?/p>
廣東是制造大省,制造業是推動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主戰場。廣東率先提出“產業集群數字化轉型”改革試點,幫助粵東地區的揭東日用塑料品產業集群探索出一條破解中小微企業數字化轉型難題的新路子。
在試點啟動初期,省工信廳通過與揭東區委區政府建立日常聯系機制,引導生態資源組建“懂行”產業聯合體,并邀請專業智庫共同開展產業集群深調研,梳理出14幅當地中小微企業的“畫像”,提出以激活傳統中小微轉型意識為突破口,逐漸形成了“生態主導+智庫指導+政府引導”的產業共治新模式。
與傳統制造方式相比,中央工廠生產成本降低25%、質量提升15%,以每平方米產出提升2.2倍的優勢大大超越同行。
目前,廣東制造業數字化轉型穩步推進,累計推動1.7萬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字化轉型,帶動55萬家企業“上云用云”降本提質增效,成為首批2個工業互聯網國家示范區之一;累計培育了300多個“燈塔式”標桿示范項目,其中100多個項目入選各類國家級標桿示范。
助中小企業紓困解難??支持戰略性產業集群融資
新冠肺炎疫情下,中小企業發展受到沖擊和影響,省工信廳多措并舉解決中小企業“急愁難盼”問題。去年12月以來,省工信廳會同四大國有銀行、浦發銀行廣州分行、光大銀行廣州分行分別推出《培育發展戰略性產業集群專屬融資服務方案》,推動金融資源向戰略性產業集群企業集聚。截至今年9月底,上述六家銀行機構累計為超過3.7萬家(次)企業(項目)提供新增融資支持超過6700億元。
一批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逐步壯大。省工信廳聯合中國銀行廣東省分行推出《助力專精特新企業融資服務實施方案》,向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提供“成長快貸”“高成長貸”“技改成長貸”“流量貸”等系列融資產品,免評估、中介費用,一年期貸款利率最高不超過5%,已為超過6500家次企業提供貸款授信超過410億元。
聯合廣東證監局、滬深交易所、新三板公司推出專精特新企業掛牌上市融資服務,力爭未來五年推動300家專精特新企業登陸資本市場直接融資。今年以來,已有15家專精特新企業在滬深交易所上市、3家在新三板掛牌,還有50家企業進入上市掛牌申報程序。
同時,優化中小企業服務,建立省級跨部門涉企政策“一站式”網上發布平臺(簡稱“粵企政策通”),為廣大中小企業推送政策,并提供政策解讀、政策咨詢、政策兌現等“一站式”服務,打通政策到企“最后一公里”。截至目前,粵企政策通平臺已匯集發布政策2.4萬條,訪問用戶超過280萬人次,瀏覽量超過8800萬次。
此外,還清理了一批拖欠中小企業賬款。建立廣東省中小企業款項支付投訴平臺,積極推動省有關部門和各地市加快投訴線索核查辦理。截至今年9月,全省各級政府部門、大型國有企業共排查拖欠民營企業中小企業賬款約54.51億元,已清償52億元,清償進度為95.4%,實現無分歧賬款全部清償,有分歧欠款全部進入司法程序,進度居全國前列。
今年1—8月,民營企業進出口增長23.4%,較全省進出口快3.8個百分點;民間投資增長15.7%,較全省固定資產投資快4個百分點。我省民營經濟增加值、單位數、進出口總額均居全國第一。
推進自主研發生產??疫苗供應總量全國第一
今年上半年,疫苗供應局勢緊張。一方面,省工信廳切實擔負起全省防疫物資“籌糧官”重任,駐點工信部跟進疫苗調撥工作,為廣東成功爭取到疫苗重點保障省份的名額,按照廣東接種能力和計劃供應疫苗。發揮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牽頭組建省疫苗生產及供應保障工作組,組織疫苗企業參加全省疫苗接種調度會議,全力推進疫苗供應和各地級以上市完成每日接種任務。
另一方面,大力促進粵企自主研發生產疫苗。省工信廳牽頭建立省推進新冠病毒疫苗產業化工作專班,協助康泰公司梳理出20項緊急使用審批的難點堵點,“掛圖作戰”,逐一解決。
5月1日,康泰滅活疫苗獲批緊急使用,并在6月1日如期供應市民接種,同時向省內其他地市和江蘇、貴州、河南等省供應,標志著廣東新冠疫苗研發及產業化工作取得重要階段性進展。
在全方位落實保障措施的努力下,我省疫苗供保取得成效。6月份實現供苗比5月份增加3763萬劑,漲幅111.30%,特別是6月27日創下了單日到貨量739萬劑的新高。6月16日,我省率先突破疫苗供應總量一億劑大關;8月26日,又率先突破兩億劑,保持疫苗供應總量全國第一,促進我省于9月2日提前完成全年疫苗接種任務。
目前,我省公共衛生應急物資生產保供體系基本建立健全,產業生態安全可控,形成“一網多園多核多點”格局。預計到2022年,可形成符合標準的公共衛生應急戰時生產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