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要聞動態 > 政務專題 > 奮斗百年路 啟航新征程 > 奮進?辦實事開新局

省應急管理廳黨委書記、廳長王中丙:忠誠履行應急管理重要使命

時間 : 2021-09-16 09:12:39 來源 : 南方日報網絡版
【打印】 【字體: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指出,一百年前,中國共產黨的先驅們創建了中國共產黨,形成了堅持真理、堅守理想,踐行初心、擔當使命,不怕犧牲、英勇斗爭,對黨忠誠、不負人民的偉大建黨精神,這是中國共產黨的精神之源?!?/p>

  省應急管理廳黨委書記、廳長王中丙在接受南方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省應急管理系統將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精神,以偉大建黨精神激勵引導黨員干部保持一往無前的奮斗姿態、風雨無阻的精神狀態,堅定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忠誠履行應急管理重要使命。在“十四五”期間,通過完善“十大體系”、提升“十大能力”、設置“十大工程”,切實把廣東的應急管理事業辦好辦實。

  源頭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風險

  南方日報:應急管理系統將如何弘揚偉大建黨精神?

  王中丙:應急人的精氣神與偉大建黨精神是高度契合的。應急管理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弘揚偉大建黨精神,對于做好應急管理工作,具有重要意義。

  一是要站好第一方陣。要從黨的奮斗歷程中汲取不竭精神動力,從黨的精神譜系中汲取寶貴精神財富,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從講政治的高度認識并抓好應急管理工作,堅定站好第一方陣。

  二是要守住第一防線。應急管理基礎在預防,功夫在平時。必須堅持從源頭上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風險,始終保持三個重要定位的頂格標準、時刻應急準備的滿格狀態、敢于斗爭善于斗爭的真格措施,真正把問題解決在萌芽之時、成災之前,堅決守住第一防線。

  三是要依靠第一動力。省應急管理廳組建以來,我們在信息化建設上邁出了堅實步伐。下一步,要進一步拓展思路、拓寬視野,堅持“需求導向、研用一體、開門創新”,建設廣東省統籌發展和安全應急管理指揮中心,實現“一屏觀全域、一網統全省”。

  四是要抓好第一難事。安全生產既是應急管理工作的基本盤、基本面,也是難中之難、第一難事。要從安全生產史中總結經驗、汲取教訓,堅持底線思維,堅持預防為主,堅持精準施策,切實擔負起守護一方平安、促進一方發展的政治責任。

  五是要贏得第一時間。我們要完善應急機制,健全應急體系,充分發揮應急管理部門“統”的優勢、信息化優勢和常設常備隊伍優勢,全力做好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風險各項工作,努力贏得救民于水火、助民于危難、給人民以力量的“第一時間”。

  南方日報:接下來如何將這種精神融會貫通,進一步提升應急管理隊伍的戰斗力?

  王中丙:要進一步提升應急管理隊伍的戰斗力,一是要錘煉堅強黨性,把錘煉黨性作為黨員干部每天的“必修課”,作為一種生活習慣,提高政治能力,堅守人民情懷,筑牢信仰之基,補足精神之鈣,把穩思想之舵,永葆共產黨員的先進性和純潔性。

  二是要磨練如鋼意志。應急管理工作具有高負荷、高壓力、高風險的特點。要教育引導全省應急管理系統黨員干部始終保持那么一股勁,時刻聽從黨和人民召喚,在完成急難險重任務中彰顯應急人風采。

  三是要提煉科學方法。要堅持系統方法和底線思維,形成向早向小的工作方法、向上向前的精神狀態、向條向塊的辯證思維,打有準備之仗,將事故隱患防范在早、處置在小,全力保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和維護社會穩定。

  四是要修煉優良品行。要崇尚對黨忠誠的大德,始終忠于黨、忠于核心;要崇尚造福人民的公德,站穩人民立場,救民于水火,助民于危難,給人民以力量,永葆共產黨人清正廉潔的政治本色。

  全力推進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現代化

  南方日報:省應急管理廳成立以來,形成了哪些成熟的經驗做法?

  王中丙:近三年來,我們深入貫徹落實總書記關于應急管理的系列重要論述,在省委、省政府和應急管理部的領導下,全力推進應急管理事業改革發展。

  首先,在深化應急管理改革上開新風帶好頭。我們深刻認識到,應急管理改革六個字概括就是“優化協同高效”,用一個字概括就是“統”。我們靠擔當來解決敢統的問題。始終把“統”作為一種責任擔當、職責所系、使命所在,做到平時統籌,戰時統一,空時兜底。我們靠方法來解決善統的問題。堅持沒有信息化就沒有應急管理現代化的鮮明導向,堅持“需求導向、研用一體、開門創新”,發揮“1+1+1+N”聯合創新機制作用,形成融合指揮、應急通信、全域感知、短臨預報、數據智能五大優勢。我們靠法治來解決能統的問題。省政府專門發文,明確由省應急管理廳統一發布15種應急響應,制訂《廣東省防汛防旱防風條例》,把“三委三部”日常工作擔起來,完善應急委工作機制,從體制機制上保障應急管理部門牽頭抓總、綜合統籌。

  其次,在防范化解安全風險上出實招求實效。我們認真總結防范化解安全風險的工作經驗,我們運用“五應”的方法,也就是科學應備、時時應變、統一應戰、精準應災、及時應驗,全過程、全鏈條、全周期管控風險,探索構建前瞻性、綜合性、系統性的現代化的風險防范體系。

  再次,在鍛造應急管理隊伍上下功夫見真章。在應急工作實踐中,我們著力鍛造忠誠干凈擔當的應急管理隊伍。我們始終忠實踐行對黨忠誠、紀律嚴明、赴湯蹈火、竭誠為民的“四句話”方針,把每一個黨支部、每一名黨員干部鍛造得堅強有力。

  我們始終做應急管理改革的堅決執行者、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風險職能的自覺承擔者以及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現代化的堅定奮斗者,以“加強全周期應急管理、落實全方位應急責任、提升全要素應急水平、強化全災種應急能力、做到全天候應急準備”為要求,全力推進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現代化。

  全面形成廣東特色應急管理體制

  南方日報:應對“十四五”時期的新挑戰,我省應急管理工作要實現什么目標?有怎樣的“藍圖”和任務表?

  王中丙:“十四五”時期,我們將緊緊圍繞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部署,持續深化應急管理改革發展,以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風險為主線,以推進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現代化建設為核心,強化底線思維,著力防風險、建機制、固根基、揚優勢、補短板、強弱項。

  立足于廣東新發展階段總定位總目標,到2025年,全省應急管理工作要努力實現這些主要目標——全面形成統一指揮、專常兼備、反應靈敏、上下聯動的廣東特色應急管理體制,基本建成統一領導、權責一致、權威高效的應急能力體系,應急管理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顯著增強,防災減災抗災救災能力全面提高。安全生產和綜合防災減災形勢趨穩向好,生產安全事故總量持續下降,重特大事故有效遏制。安全風險防范化解機制更加健全,自然災害防御水平明顯提升,災害事故應急能力顯著增強,發展安全保障更加有力。

  為確?!八{圖”目標實現,我們設置了安全生產、防災減災、應急救援及綜合4類共28個量化指標。

  聚焦應急管理資源統籌,突出關鍵要素支撐,進一步完善應急組織、法規預案、救援力量、物資保障、航空救援、智慧應急、區域防控、安全監管、災害防治、安全文化等“十大體系”,推動應急管理工作優化協同高效。

  圍繞應急管理事前科學準備、事中及時響應、事后精準救助等全流程,著眼關鍵環節,立足“搶大險、救大災”,著力提升風險防范、監測預警、快速響應、現場處置、災害救助、社會協同、科技支撐、隊伍保障、監管執法、基層應急等“十大能力”,全面提升我省應急處置能力。

  設置應急指揮中心、智慧應急信息化、統籌發展和安全管理中心、區域應急救援中心、應急物資儲備保障、應急管理學院、應急航空救援、應急救援隊伍、自然災害防治、基層應急等“十大工程”,以重大工程項目固根基、補短板、強弱項、揚優勢。

  工作清單

  1.全面形成統一指揮、專常兼備、反應靈敏、上下聯動的廣東特色應急管理體制。

  2.基本建成統一領導、權責一致、權威高效的應急能力體系,應急管理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顯著增強,防災減災抗災救災能力全面提高。

  3.安全生產和綜合防災減災形勢趨穩向好,生產安全事故總量持續下降,重特大事故有效遏制。

  4.安全風險防范化解機制更加健全,自然災害防御水平明顯提升,災害事故應急能力顯著增強,發展安全保障更加有力。

  5.完善應急組織、法規預案、救援力量、物資保障、航空救援、智慧應急、區域防控、安全監管、災害防治、安全文化等“十大體系”。

  6.提升風險防范、監測預警、快速響應、現場處置、災害救助、社會協同、科技支撐、隊伍保障、監管執法、基層應急等“十大能力”。

  7.設置應急指揮中心、智慧應急信息化、統籌發展和安全管理中心、區域應急救援中心、應急物資儲備保障、應急管理學院、應急航空救援、應急救援隊伍、自然災害防治、基層應急等“十大工程”。

97在线观看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