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要聞動態 > 政務專題 > 奮斗百年路 啟航新征程 > 奮進?辦實事開新局

東莞政法隊伍教育整頓聚焦民生辦實事 多舉措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

時間 : 2021-06-08 09:56:23 來源 : 南方日報網絡版
【打印】 【字體:

辦事.jpg

東莞市民服務中心公安窗口,工作人員正在給市民辦理業務。圖片來源:南方日報

  發布全市政法隊伍“我為群眾辦實事”的任務清單,涵蓋160多項具體事務;在全省首推公安“一窗式”服務,群眾辦事時長縮短33.7%;開展反詐全民戰,電信詐騙警情同比下降35.8%;矛盾源頭巧治理,全市訴調對接調解成功率超過60%;法律援助暖民心,共為群眾提供法律援助近1900宗……

  今年以來,東莞在積極推進政法隊伍教育整頓工作的同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把教育整頓與業務工作一體開展,充分發揮政法單位職能,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活動,著力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推動全市政法系統教育整頓工作有溫度、得民心、見實效。

  打造新模式??整合資源提供“一站式”服務

  “我們不知道什么是集體戶口,也不知道自己房產能不能落戶口,很著急?!苯眨~女士按照事先預約的時間,一大早帶著女兒小王來到市民服務中心公安業務區辦理戶政業務。20多分鐘后,小王就拿到了新的戶口本,“沒想到這么快,從叫號到拿到證件,整個流程非常的順暢?!?/p>

  得益于東莞市公安局在全省范圍內首推公安“一窗式”模式,將原來分散在公安各部門受理的187項涉民生類業務進駐市民服務中心,按照統一模式、統一標準,窗口集中同一場所辦事服務。同時,公安機關還推動全市33個鎮街(園區)公安“一窗辦”,實現“就近辦、一次辦”。

  自這一新模式推行以來,群眾窗口辦事時長(含等待時長)較改革前縮短33.7%,居住證制發時間從10個工作日縮短為7個工作日,戶政“非即來即辦”事項辦理時間從11個工作日縮短為8個工作日。東莞首創的公安政務服務“一窗辦理”新模式,還作為全省唯一公安政務事項列入“廣東省營商環境創新工作事項”,打造服務群眾的東莞品牌。

  “我為群眾辦實事”活動推出以來,全市公安系統還針對老年人、重點企業和重點單位的辦事需求,推出“貼心辦”“上門辦”“專場辦”“跟進辦”等“四項辦”服務。今年3月底,黃江公安分局公安窗口接到袁先生的來電求助,稱其母親已有80歲高齡且臥病在床,身份證、戶口簿遺失無法辦理社保報銷。當天下午,民警就約上照相館人員一起來到袁先生家中,為其母親提供了上門補辦證件服務。

  東莞市司法局也積極依托市民服務中心這一高集成辦事大廳,向市民提供“一站式”服務。今年3月起,東莞公證處市民服務中心公證服務點正式進駐市民服務中心,“一站式”滿足企事業單位、商事主體、人民群眾對公證法律服務的新需求。此外,市司法局還通過“一次性告知”“快速出證”“短信通知”“郵寄送達”等服務措施,推進公證“最多跑一次”,對部分相對簡便的公證事項實現讓當事人“最多跑一次”。

  東莞法院則進一步加強和完善“一站式”多元解紛和“一站式”訴訟服務體系建設,深化“分調裁審”機制改革,增加延時辦理、一窗辦理、網上辦理等功能,推進“最多跑一次”服務轉型。

  突顯新成效??攻克民生難點按下“快進鍵”

  最新人口普查數據顯示,當前東莞常住人口超過1040萬,成為繼廣州、深圳后,廣東省第三個常住人口1000萬以上的人口大市。進入千萬人口城市級別行列,社會結構的復雜性、城市文化的多元性、風險挑戰的多變性,社會治理難度不言而喻。

  開展政法隊伍教育整頓工作以來,東莞積極開展基層矛盾排查化解專項行動,聚集重大涉穩問題和突出信訪個案開展全面排查,對排查臺賬實行清單式管理和領導包案,做到早排查、早發現、早化解,將大量安全隱患和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化解在萌芽,持續筑牢市域矛盾糾紛多元預防化解基層基礎。

  “你現在安心待產,如若被告未按期履行,你遲些可依據調解書申請執行。”近日,市第二人民法院長安法庭莊淑敏審判團隊采用微信視頻方式高效調解了6宗案件。在其中一宗案件中,即將臨盆的胡女士狀告陳先生追討借款1萬多元,莊淑敏法官創新采用微信視頻方式,組織雙方確認調解協議,和平化解這宗糾紛。

  東莞法院健全完善訴調對接“1+2+3”模式,通過一個訴調對接中心和線上線下兩個調解平臺,構建專職調解、律師調解、特邀調解三大調解隊伍,全力推進矛盾糾紛源頭治理,全市法院通過訴調對接機制調解成功率超過60%,從源頭減少了訴訟增量。

  “將糾紛化解在‘家門口’,真正實現‘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睎|莞市第一人民法院黨組成員、副院長、全市法院訴調辦主任何妍介紹,今年1—4月,全市法院訴前成功調解案件2.8萬件,調解成功率達60%。

  東莞市司法局也依托全市51家個人調解工作室、1229家調解委員會、9555名專職兼職調解員,進行矛盾糾紛摸排、上門調解,并展開“陽光調解”志愿活動、“24小時家庭矛盾糾紛求助熱線”活動等。教育整頓工作開展以來,全市共成功化解群眾糾紛15860余件,助力平安建設,促進穩定和諧。

  盜竊案件、電信詐騙案件與群眾利益息息相關。針對這兩類案件近期高發的態勢,東莞市公安部門展開多次打擊盜竊犯罪集中收網行動,盜竊警情同比下降20.2%。創新“四千”戰法,全力推進反詐攻堅戰、全民戰,動員快遞外賣小哥、義警、物管等群體加入,反詐總動員宣傳走進菜場、景區、小區甚至是疫苗接種點,線上線下反詐信息“密集轟炸”,多管齊下,實現了電信詐騙警情同比下降35.8%,建立了“全民反詐、全社會反詐”的新格局。

  提升新體驗??讓數據多跑路,讓群眾少跑腿

  讓數據多跑路,讓群眾少跑腿。在“我為群眾辦實事”活動中,東莞各政法部門還積極運用科技手段,做足為民服務的“繡花功夫”。

  最近,市民曾小姐要為在湖北的父母辦理投靠入戶東莞的事項。她登錄廣東政務服務網東莞專區自助查詢要辦理的業務,依次點開戶政業務—市外遷入—父母投靠子女入戶,勾選相關情況后,需要提交的材料馬上列舉出來,一目了然。

  過去,公安辦事難就難在警種太多,業務繁雜。如何刪繁就簡,成為公安業務便民化改革的突破口。以“智慧新警務”改革為契機,東莞市公安局優化“掌上辦”事項,全面清理取消149項涉及公安的證明事項材料,在“粵省事”平臺上線138項公安高頻業務,以“思維導圖”形式動態制作服務模板300多項,規范化辦事服務審批標準,讓群眾“一圖看懂”。同時,公安部門還積極推廣交管“12123”APP和“警郵e網通”等渠道網上辦理駕管業務,讓市民做到“足不出戶,掌上辦證領證”。

  “鄰居深夜噪音擾民該怎么辦?”“1.與鄰居共同協商解決;2.改善自家環境,必要時安裝隔音玻璃、窗等;3.報警。違反關于社會生活噪聲污染防治的法律規定,制造噪聲干擾他人正常生活的,處警告;警告后不改正的,處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罰款。4.以上方式都無法解決的,可以向法院提起訴訟。”

  為市民解答法律疑問的,其實是“莞邑調解”線上解紛平臺的人工智能。今年5月,該平臺全面上線試運行。在全天任意時段登錄平臺,市民都可以針對鄰里關系、公司業務、行政糾紛等20多大類的糾紛類型發出提問,人工智能根據用戶提問自動推薦相關法律法規、相關案例、解紛流程和法律文書范本,并為用戶解答法律問題,智能又方便。除了在線咨詢外,平臺還有效整合了全市調解資源,為全市調解組織、調解人員及糾紛當事人提供了在線調解、在線申請司法確認、在線立案等功能模塊的智能化、一體化服務。

  東莞法院深化智慧法院建設,搭建破產智慧審判平臺,實現管理人與法院、債權之間的高效互動,其研發的“案件程序性信息自動告知軟件”,實現了刑事案件起訴后24小時內短信告知辯護律師;東莞市檢察院通過“東莞檢察”微信公眾號和12309檢察網,構建云檢察平臺,在線為辯護律師提供案件程序性信息查詢服務;第三市區院與東莞市公安局、第三法院搭建刑事一體化網上辦案平臺,實現刑事案件全流程電子化流轉……一項項“互聯網+民生”服務,回應了人民群眾的新需求、新期待,折射出全市政法系統用心、用智、用科技為群眾做好事、辦實事、解難事的初心。

97在线观看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