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要聞動態 > 政務專題 > 綠美廣東 和諧共生 > 各地行動

陽江陽西高標準推進紅樹林修復項目 “藍色海灣”上涌起“海上森林”

時間 : 2023-03-24 09:00:45 來源 : 南方日報網絡版
【打印】 【字體:

  到陽西縣程村灣紅樹林自然保護區,放眼望去,茂密連片的紅樹林隨風搖曳,賞林、觀海、看鳥,放松身心,好不愜意。許多陽西人周末有了好去處。

  陽江市程村灣“藍色海灣”整治行動項目是2020年廣東唯一入選中央財政支持海洋生態保護修復項目清單的項目。在高起點的規劃、高標準的建設下,當地紅樹林濕地有望為陽西再添一座海洋旅游新地標。

  陽西縣地處南海之濱,擁有得天獨厚的濱海紅樹林濕地資源。為了守護“地球之腎”,2022年6月,陽西縣啟動程村灣“藍色海灣”綜合整治行動(以下簡稱“藍色海灣”項目),建設總規模約為200公頃(3000畝),將分期實施建設,其中一期工程建設規模約為84公頃(1260畝)。目前工程進展順利,完成種植壟起壟80%,圍堰建設工程90%,紅樹林種植面積20%,種下了260畝共16萬株紅樹林苗木。

  保護紅樹林 促進鄉村產業興旺

  近日,在“藍色海灣”項目建設現場,多臺水路挖掘機正在挖泥起壟,工人們正搶抓退潮好時機,種植紅樹林樹苗。

  “自3月份以來,我們利用潮汐低谷約9小時的時間抓緊開展土方起壟、圍堰建設工程?!表椖恳黄诠こ特撠熑宋盒≥x介紹,為確保成活率,項目選種的樹苗均為適合陽西本土生長的“3年大苗”,下一步將加快施工進度,確保按時按質按量完成建設目標。

  濕地被稱為“地球之腎”,具有涵養水土、防風消浪、固碳儲碳等生態功能,與森林、海洋并稱為地球三大生態系統。而濱海紅樹林濕地生態系統能量交換更加頻繁,海上影響因素復雜,因此人工種植紅樹林成活率低、造林難度大。

  “在對珠三角地區多個紅樹林修復區走訪后,我們發現紅樹林里的海產品相較普通海產品價格更高?!标栁骺h自然資源局有關負責人介紹,紅樹林里養分足、水質好,因此海產品長勢好、品質高、個頭大,具有別樣的風味。如今,陽西縣通過加強紅樹林保護工作,打造海洋牧場,結合鄉村旅游吸引游客自主捕撈,增加了海產品的附加值,也促進了當地鄉村振興。

  在廣闊的紅樹林滋養孕育下,陽西也誕生了“程村蠔”這一國家地理標志產品。紅樹林里產出的“程村蠔”肉質肥嫩、鮮美脆口,深受全國各地食客喜愛。如今,程村鎮養蠔海域面積達4.2萬畝,金秋時節,“程村蠔”最高峰一天產量可達20萬公斤。在一望無垠的海域,成片的紅樹林與碧海、藍天、鷺影、村莊組成了一幅和諧的生態畫卷。

  “紅樹林生態系統的恢復,同樣有助于美麗鄉村的建設?!标栁骺h有關負責人表示,通過打造具有特色的旅游景觀、鄉土美食、特色海產品,可以吸引更多游客前來度假消費。當地群眾不僅是“藍色海灣”項目的參與者,也將是未來最大的受益者。

  有效防災減災 助推生態旅游發展

  程村灣作為國家級近江牡蠣吊養標準示范區、陽西縣原蠔種苗的種源地之一,灣內養殖塘直面海浪、防護薄弱,受海洋災害的風險較大?!八{色海灣”項目以提升紅樹林消浪弱流的減災功能為重要考量,通過微地貌改造、沉積物環境改良等手段,在修復紅樹林生態系統的同時,還可以為蠔種快速生長提供優良水質,保護當地漁業發展。

  項目實施后,可提升海岸生態防護能力、防災減災;遏制濱海濕地資源退化和生態環境惡化,恢復濕地原有生態功能;凈化水質,促進養殖業健康高質量發展,促進農業增效;為鳥類、海洋底棲生物等提供更多棲息地,有效保護當地生物多樣性,維護濕地生態健康和生態系統完整性。

  “紅樹林非常適應海灘長期風浪大、鹽分高、缺氧的環境狀況,它們大都有發達的樹根和眾多的氣根,縱橫交錯的根系和茂密的樹冠一起筑起了一道綠色的‘海上長城’,抵御著熱帶海洋的風浪,保護了沿海的堤圍和大片的農田農舍。”陽西縣自然資源局有關負責人表示,“藍色海灣”項目一期工程EPC(設計施工)總承包項目的實施,體現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有利于加快實現“水清、岸綠、灘凈、灣美、物豐、人和”的海洋生態文明目標。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陽西縣通過大力實施“藍色海灣”項目,取得了良好的生態和社會效益。據悉,在凈化水質方面,一期工程每年將固定氮12.6至21噸,固定磷1.26至1.68噸,有效減少海洋污染;在防風消浪方面,有效保護海岸居民區和養殖池的安全,并有效防御臺風;在海洋碳匯方面,每年固定562.8噸碳,每年通過碳交易創造14.10萬元左右的經濟價值;有效提高海洋生物多樣性,顯著增加旅游收入和漁業收入。

  “自陽西縣程村紅樹林自然保護區成立以來,我們落實了管護人員,簽訂了保護責任書,提高了沿海群眾對紅樹林保護工作的認識?!标栁骺h有關負責人介紹說,隨著紅樹林保護宣傳逐漸深入人心,越來越多的群眾大力支持參與建設“藍色海灣”。

  “‘藍色海灣’項目成功實施后,將為周邊打造出新的鄉村風貌。”陽西縣隴石村委會有關負責人表示,希望能夠借此機會修建紅樹林休閑棧道及觀鳥臺等設施,形成具有特殊魅力的鄉村旅游資源,進一步打響“程村蠔”品牌,推動鄉村振興。

  堅持高位推進 確保項目取得實效

  從高空俯瞰,紅樹林猶如鑲嵌在程村灣的一塊翡翠;置身其中,恍若踏進絕美綠幕之中。憑借獨特的紅樹林景觀、豐富水域空間、優異的生物多樣性,加之天然的海洋生態資源,“藍色海灣”項目正逐步成新的海上旅游“打卡地”。

  2020年8月,自然資源部、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印發《紅樹林保護修復專項行動計劃(2020—2025年)》,明確實施紅樹林生態修復工程;《廣東省紅樹林保護修復專項行動計劃實施方案》要求,到2025年,廣東修復現有紅樹林不少于23500公頃;2020年,陽江市“程村灣”藍色海灣項目入選中央財政支持海洋生態保護修復項目清單。

  從中央到地方的高度重視,為陽江市“藍色海灣”項目高位推進奠定了良好的基礎。項目總投入約1.7億元,其中,中央財政下達海洋生態保護修復資金5750萬元。該項目范圍位于程村鎮豪光村紅樹林自然保護區(隴石片區),除了通過改造灘涂高程、種植200公頃的紅樹林之外,還利用養殖圍塘構建4.28公頃的水鳥覓食地,通過建設紅樹林區生態環境在線監測系統和視頻動態監控系統,構建智慧濕地綜合監測系統。

  陽西縣堅持生態優先發展理念,高位推進“藍色海灣”項目實施,確保項目落地見效。據了解,陽西縣委、縣政府成立了“藍色海灣”項目工作領導小組,統籌推動項目實施;多次到基層開展生態環保知識宣講活動,扎實開展項目工程政策和惠民成效宣傳,積極營造良好輿論氛圍和社會環境;參照《陽江市各類養殖漁業設施補助參考表》補助標準,出臺了“藍色海灣”項目施工區域海域灘涂養殖及附著物清理工作方案,對養殖戶進行補助,爭取村民對項目建設的支持。

  陽西縣有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陽西縣將緊扣政策宣傳重點,做細做實群眾思想工作,完善施工方案、加快項目建設,確保高質量完成目標任務。

97在线观看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