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要聞動態 > 政務專題 > 擴大有效投資信息公開專題 > 重大建設項目信息

陽江:特色產業集群壯大 民生事業全面進步

時間 : 2022-10-12 10:47:19 來源 : 南方日報網絡版
【打印】 【字體:

  海上風電加快全產業鏈發展、合金材料產業突破千億元產值,“五橫三縱兩支”高速路網打通發展主動脈、廣湛高鐵和江湛鐵路形成“雙高鐵入城”布局,先后獲評國家園林城市、國家衛生城市、進入2022年擬批準國家森林城市公示名單……非凡十年,繪就精彩漠陽答卷。黨的十八大以來,陽江深入貫徹黨中央決策部署,認真落實省委、省政府“1+1+9”工作部署,全力搶抓“雙區”和兩個合作區建設機遇,立足省委賦予陽江加快打造“沿海經濟帶重要戰略支點、宜居宜業宜游現代化濱海城市”的“兩個定位”,在全省高質量構建“一核一帶一區”區域發展格局中奮發有為、加快發展,全市特色產業集群不斷壯大、城市面貌日新月異、民生事業全面進步,全力跑出高質量發展加速度、展現宜居宜業宜游新面貌。

  站在新起點,陽江將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深化落實市委“123+N”工作安排,全力打造生產、生活、生態三大體系,著力在深化落實“兩個定位”中展現新作為、干出新氣象,為廣東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走在全國前列、創造新的輝煌作出更大貢獻。

  奮斗歲月

  聚焦“兩個定位” 深化落實“123+N”工作安排

  陽江擁有458.6公里海岸線,占廣東海岸線的十分之一,海洋資源豐富、發展腹地廣闊。十年來,陽江堅持海陸統籌、港產城聯動,經濟社會發展呈現出欣欣向榮、蓬勃向上的新景象。

  特別是隨著近年來“雙區”和橫琴、前海兩個合作區建設的全面推進,以及全省“一核一帶一區”區域發展格局的加快構建,陽江在全省發展大局中被賦予打造“沿海經濟帶重要戰略支點、宜居宜業宜游現代化濱海城市”的“兩個定位”,進入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機遇期。

  陽江搶抓機遇、乘勢而上,在全市范圍內深化落實市委“123+N”工作安排,奮力開啟高質量發展和現代化建設新征程,在深化落實“兩個定位”中展現新作為、干出新氣象。其中,“1”是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和黨的建設,這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根本保證;“2”是深化落實省委賦予陽江的“兩個定位”,這是陽江實現高質量發展的總目標;“3”是打造生產、生活、生態三大體系,這是陽江實現高質量發展的路徑選擇;“N”是推動陽江高質量發展的十項重點任務。

  聚焦“兩個定位”,陽江主動對接融入“雙區”和兩個合作區,努力打造成為“雙區”和兩個合作區的產業轉移承接地、產業鏈延伸區和產業集群配套基地,全力打造沿海經濟帶上大灣區輻射粵西的重要戰略支點。十年來,全市產業能級和產業創新力實現“雙提升”,海上風電、合金材料、綠色能源、裝備制造等支柱產業加快集群成鏈發展,陽江作為沿海經濟帶產業支點的功能愈發顯現。

  與此同時,陽江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持續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加大民生投入、深入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就業、教育、醫療、社會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務水平顯著提升??諝赓|量常年穩居全省前列,每年均有一批新(擴)建學校、醫院等民生設施投入使用,城鄉環境越來越美、民生配套越來越完善,一座宜居宜業宜游的現代化濱海城市正屹立在南海之濱。

  堅持全產業鏈思維 百億級千億級產業集群崛起

  過去十年,是陽江現代產業飛速發展的十年。陽江以全產業鏈思維,推動百億級、千億級產業集群加快崛起。

  海上風電產業是陽江產業騰飛的一個生動縮影。目前,陽江海上風電開發已有350萬千瓦風電場建成運營,已有總投資411億元的27家風電裝備制造企業共計30個項目落戶。依托全產業鏈先發優勢,陽江于去年啟動了全國首個國際風電城建設。預計到2026年,陽江海上風電產業鏈總產值將超1000億元。

  合金材料是陽江的另一個千億級產業集群。目前已形成從不銹鋼冶煉到熱軋、冷軋、深加工的產業鏈,去年產值已突破千億元。食品調味品在建和落戶項目全部投產后年產量將超400萬噸,成為全國乃至全球最大的調味品生產基地。五金刀剪是陽江首個年產值超500億元的產業集群,正全力向智能智造、自主創新和品牌化方向升級。

  陽江是旅游大市。濱海旅游蓬勃發展,海陵島以建設“四季海陵”為抓手,全力創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去年12月,廣東省水下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在海陵島南海I號旁動工建設;今年8月,國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與廣東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合作的中國水下考古活化利用研究院在南海I號揭牌,為陽江旅游業發展增添了文化吸引力。

  陽江也是農業大市。成功創建了1個國家級跨縣產業集群和9個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全市糧食種植面積和產量年年穩中有增,預計今年糧食播種總面積可達181.21萬畝、產量超63.39萬噸。同時,漁業資源豐富,海洋漁業全面走向“深藍”,目前擁有國家級海洋牧場示范區3個,正大力探索“海上風電+海洋牧場”融合發展。去年底,陽江啟動了閘坡世界級漁港建設,正加快打造海洋漁業產業帶。為推動品牌強農工作,今年5月,陽江發布了“漠陽味道”區域公用品牌標識,陽江農產品以統一的“漠陽味道”品牌開拓市場,有力推動陽江農產品美譽度和附加值的整體提升。

  過去十年,也是陽江創新發展步伐加快的十年。陽江合金材料實驗室和陽江海上風電實驗室兩大省實驗室建成投入使用,國家級高新區創建工作穩步推進、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實現“零”的突破,高功率激光應用實驗室、五金刀剪產業技術研究院、陽江市中烏巴頓技術研究院等高水平科研平臺建成使用,不斷激活陽江高質量發展的澎湃動能。

  加大民生投入 打造功能完善的現代化濱海城市

  十年來,陽江在基礎設施建設、營商環境、教育醫療、城鄉面貌、社會治理等方面取得了巨大進步,宜居宜業宜游現代化濱海城市建設成果豐碩。

  陽江牢牢把握交通“先行官”定位,全力推動港口、高鐵、高速公路和市域快速路網建設。時速350公里的廣湛高鐵正全面建設,全市“五橫三縱兩支”高速路網加快成形,陽江港加快打造億噸級大港。今年,陽江繼續推動38個年度投資110億元的重點交通項目建設。在建設交通動脈的同時,陽江全力打通城鄉路網的“毛細血管”。年初,陽江實施市區交通暢通工程,打通了20多年的“瓶頸路”和停工多年的“斷頭路”等一批交通堵點、斷點,并在全省率先啟動農村公路錯車臺和安全生命防護工程建設,提前3個月完成3000公里9036道錯車臺建設。

  陽江全力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今年初,陽江部署開展全市營商環境提升攻堅行動,市、縣領導帶頭落實掛點服務制度,全市各級各部門全力當好服務企業“店小二”。今年以來,陽江全面落實穩經濟一攬子政策措施,落實減稅降費等援企惠企舉措,助力市場主體降成本、提信心。今年6月,陽江獲批建設廣東自貿試驗區聯動發展區,以此為契機,陽江加快復制推廣自貿試驗區改革創新經驗。良好的營商環境,吸引優質企業投資陽江。今年8月21日至22日,陽江赴深圳召開產業招商推介會,現場簽約37個總投資651.8億元項目;在同月舉行的陽江濱海新區(陽江高新區)重點項目集中簽約、動工、竣工活動中,共有46個總投資213億元項目簽約動工竣工。

  陽江不斷加大民生投入,推動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全力辦好人民滿意教育,深入推進健康陽江建設,高質量推進“粵菜師傅”“廣東技工”“南粵家政”三項工程。陽江首所本科大學,廣東海洋大學陽江校區首期工程于2021年9月建成招生,現正推進二期建設。今年,陽江繼續啟動新建、改擴建陽江高級中學等一批中小學校和幼兒園。在醫療方面,陽江市人民醫院加快省高水平醫院建設,市、縣、鎮、村醫療保障能力全面提升。

  在新冠疫情防控工作中,陽江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堅決貫徹“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總策略和“動態清零”總方針。全面落實各項防控舉措,科學推進新冠疫苗接種工作,在全市所有村(居)全覆蓋設立村級公共衛生委員會,全面筑牢疫情防控的“銅墻鐵壁”,牢牢守住不發生疫情規模性反彈的底線。今年,陽江相繼報告“0309”和“0709”各一例輸入性新冠疫情,通過科學精準防控,陽江在一個潛伏期內撲滅兩起疫情,沒有出現一例病例外溢和社會面擴散,成功打贏疫情防控殲滅戰。

  城市和鄉村是人們生活的家園。近年來,陽江成功創建國家衛生城市,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各項工作扎實推進,進入2022年擬批準國家森林城市(地級)稱號公示名單,森林覆蓋率57.6%。農村人居環境持續改善,全部行政村完成“三清理三拆除三整治”,自然村實現集中供水、垃圾收運處理全覆蓋,連線連片打造了一批美麗鄉村。

  賡續奮斗

  在落實“兩個定位”中展現新作為、干出新氣象

  去年底,陽江召開了第八次黨代會,描繪了陽江發展的宏偉藍圖。在新征程上,陽江將緊緊圍繞“兩個定位”戰略要求,深入實施市委“123+N”工作安排,推動生產生活生態“三生融合”、宜居宜業宜游“三宜一體”,著力在打造沿海經濟帶重要戰略支點、宜居宜業宜游現代化濱海城市中展現新作為、干出新氣象。

  打造現代生產體系。重點建設廣東(陽江)國際風電城,實施工業振興行動,打造合金材料、裝備制造、綠色能源三大千億支柱產業集群,發展新型建材、五金刀剪、生物醫藥、智能家電、食品加工、輕工紡織等百億優勢產業。未來5年,將合金材料產業集群發展成華南地區主要合金材料產業基地、全國規模最大的合金材料全產業鏈集群之一,年產值達2000億元;裝備制造產業以海上風電裝備為龍頭,以高端數控、海工裝備為支撐,發展成為珠江西岸先進裝備制造產業重要基地。

  打造幸福生活體系。加快構建現代綜合交通,加大力度保障和改善民生,構建公平普惠的保障體系,推動更高水平的法治陽江、平安陽江建設。謀劃“深珠江陽通道”,規劃建設軌道交通1號線,有序有力推進陽江機場建設。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牢牢守住保障糧食安全和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兩條底線”,打牢農村人居環境、現代農業產業園“兩塊底板”,謀劃鄉村振興示范帶、海洋漁業產業帶“兩個帶”。

  打造綠色生態體系。始終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打好、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瞄準“雙碳”目標,推動形成綠色低碳生產生活方式,打造生態文明建設的樣板城市。

  一線案例

  “風光水氣核”多能齊發 打造國家新能源基地

  隨著國家“雙碳”目標推進和新型電力系統逐步構建,能源保供與安全顯得十分重要。陽江毗鄰粵港澳大灣區,十年來,全市加快構建“風光水氣核”多能齊發的新能源產業體系,全力打造國家新能源基地,努力為大灣區清潔能源供應保障作出陽江貢獻。特別是今年以來,陽江推動工業振興行動,著力打造綠色能源千億級支柱產業集群,持續推動新能源產業發展壯大。據統計,陽江電力能源裝機容量已突破1800萬千瓦,居全國前列,其中綠色能源裝機規模超1280萬千瓦,占比超71%。無論在裝機容量,還是在新能源綜合協調發展方面,陽江綠色能源產業已走在全省乃至全國前列。

  作為陽江近年來重點發展的清潔能源,海上風電實現快速發展。自2017年底首批海上風電場開工以來,短短4年多,陽江海上風電從無到有、從小到強。如今,在陽江南鵬島和沙扒海域,已有350萬千瓦海上風電場建成運營。與此同時,650萬千瓦深水區海上風電項目正在建設。建成風電場中包括全國首個百萬千瓦級海上風電場和全國首個漂浮式海上風電機組,陽江已成為全國海上風電規?;_發和先進風電技術創新應用的前沿陣地。目前,陽江正推動新增1000萬千瓦海上風電項目的前期工作,力爭到2026年全市海上風電裝機容量達2000萬千瓦。

  依托產業先發優勢,陽江啟動了全國首個國際風電城建設。省第十三次黨代會報告明確提出支持陽江國際風電城建設,《廣東省能源發展“十四五”規劃》也提出加快建設陽江海上風電全產業鏈,打造國際風電城。廣東(陽江)國際風電城堅持“產城融合”,強化產業鏈核心技術和核心產品研發,打造國際一流海上風電全產業鏈生態體系基地,將為陽江海上風電規模開發、高效利用提供有力支撐。

  除海上風電外,陽江核電、光伏、抽水蓄能等新能源產業也在快速發展。2019年7月,陽江核電6號機組投入商運,標志著陽江6臺規劃機組全部投產。2021年,陽江核電全年上網電量492.15億千瓦時,創歷史新高。作為全省構建新型電力系統的重點項目,今年上半年,陽江抽水蓄能電站一期總裝機120萬千瓦的3臺機組已全部投產發電。抽水蓄能電站在電網中主要承擔調峰、填谷、緊急事故備用任務,具備調頻、調相和黑啟動、儲能等功能,能夠促進海上風電等新能源大規模、高比例接入電網,促進新能源消納,有效推動新能源產業高水平發展。

  據了解,陽江還將依托國際風電城建設,立足風能提前布局儲能、氫能、太陽能等能源產業發展。未來,隨著2000萬千瓦海上風電的建設、投產,以及更多新能源項目的落地,陽江將在全省、大灣區能源保供中發揮更大作用。

  數讀

  ●交通出行更加方便:2021年末全市公路通車里程10812.59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里程377.34公里,陽江高速路網密度居粵西首位

  ●經濟實力顯著增強:2021年陽江地區生產總值1515.86億元,較2012年831.81億元增長95.5%,2013—2021年年均增長7.7%。2021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431.24億元,比2012年增長242.1%,年均增長14.6%,年均增速居全省第1位

  ●群眾收入顯著提升: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4年16311元提升到2021年29168元,年均增長8.7%。其中,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4年21240元提升到2021年35069元,年均增長7.4%;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4年11489元提升到2021年22196元,年均增長9.9%

  ●生態環境更加優美:2021年全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為95.3%,飲用水源水質達標率100%

97在线观看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