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大的鋼結構“骨架”整體緩緩提升,廣州白云火車站雛形初現,未來這里將成為亞洲最大火車站之一;迎著晨光,航班在湛江吳川機場跑道上起降,這座嶄新機場將為粵西經濟的發展增添強勁新引擎;機器轟鳴聲響起,梅州抽水蓄能電站3號機組投入考核試運行,粵港澳大灣區用電可靠性將再上一個臺階……
開年以來,南粵大地“虎力”全開,一批批項目火熱推進,一項項工程建設正酣。
抓項目就是抓發展,謀項目就是謀未來。當前,新冠疫情多點散發。面對內外部環境超預期影響,廣東堅決打好疫情防控阻擊戰,錨定全年目標任務不動搖,堅持清單管理,掛圖作戰,重大項目穩投資“快馬加鞭”,全力推動廣東經濟一季度開好局、起好步。
重大項目建設開年提速加力
4月22日,隨著最后一塊面網安裝到位,深中通道伶仃洋大橋貓道實現全線貫通。這條伶仃洋上“空中走廊”,將推動大橋的橋面施工駛入“快車道”。
“克服疫情給施工帶來影響,我們統籌抓好防疫工作和項目建設,春節期間近150名建設者堅守崗位,為節后先導索過江做足了準備,項目建設屢屢跑出新速度。”保利長大深中通道S08合同段項目經理吳旭東介紹。
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既是一次大戰,也是一次大考。廣東將重大項目投資作為經濟平穩運行的“壓艙石”,發力穩增長開足馬力。省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一季度,廣東計劃總投資10億元及以上項目(不含房地產)完成投資增長10.3%,高出全省投資增速4.1個百分點;對全省投資增長的貢獻率達49.7%,拉動全省投資增長2.9個百分點。
時不我待,提速加力。在肇慶,寧德時代動力及儲能電池肇慶項目(一期)至2022年3月底累計完成投資34.18億元。首條生產線已開始調試并于2022年1月23日向小鵬汽車公司交付首批電池PACK樣品,計劃于5月份正式進行電池PACK生產;一號電芯廠房前工序的首批設備已于2022年1月16日正式開始進場安裝,計劃于3月底開始(試)生產;后工序將計劃于4月底開始(試)生產,6月份正式投產……
作為寧德時代鋰電池涂覆膜供應商的上海璞泰來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于2021年8月簽訂投資協議,投資38億元在肇慶建設廣東卓高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鋰電池隔膜生產制造基地。今年1月,該項目作為省重點建設項目已經開工建設。
在大灣區直流背靠背廣州工程現場,塔吊林立、車輛穿梭,一派熱火朝天的景象。大灣區直流背靠背工程設有廣州和東莞兩個建設工程。日前,大灣區直流背靠背廣州工程已進入系統調試階段,總體建設進度超95%。大灣區直流背靠背東莞工程也緊追其后,正加緊進行電氣安裝施工,總體進度已完成85%。工程建成后,將實現廣東東西互聯,再將大灣區電網、粵東、粵西分割成三個彼此聯通、但互不影響的區域電網。
“工程臨時黨支部聯動10個參建單位成立黨員突擊隊,堅守在崗位上度過了虎年春節,確保工程進度順利推進?!蹦戏诫娋W廣東廣州供電局黨建部副主任黎剛介紹。
“加快基建投資是基于當前形勢做的逆周期調節和跨周期調節的重要措施?!被涢_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羅志恒認為,基建投資作為穩增長的重要力量,不僅能快速見效穩定總需求,而且還能優化供給結構,提高經濟運行效率,為經濟實現穩中有進積蓄更多后勁。
以大項目為支撐推動協調發展
在佛山順德的粵水電珠三角水資源配置工程項目建設現場,防疫人員嚴守大門關卡,為進出人員檢測體溫、檢查粵康碼、行程卡并做好登記。施工現場,盾構機、挖掘機、吊機轟鳴聲不斷,建設者正搶抓工期,加緊項目主體工程施工建設。
“從去年10月下旬起一直到今年4月下旬,廣東降水較少,水利施工迎‘黃金窗口期’,各標段項目均在搶抓工期,加速推進工程建設。”工程A1標項目經理肖為民表示。
據悉,目前珠三角水資源配置工程建設進程已過半,為工程2023年底提前建成通水,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建成后,工程將實現從西江向珠三角東部地區供水,解決廣州、深圳、東莞生活生產缺水問題,并為香港等地提供應急備用水源,為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提供水資源保障和戰略支撐。
一座座大壩拔地而起,一道道堤防加高培厚,一條條跨區域輸水渠道穿山越嶺。區域經濟、人口重心和水資源重心的“錯配”現象,正在隨著廣東“大手筆”的水利工程建設得到全面改善。
協調發展,既是手段又是目標,還是評價發展的標準和尺度,如同彈鋼琴要處理好局部和全局、當前和長遠。今年以來,經濟發展的不確定因素增多,廣東在“多變”中把握“不變”,以重大項目為支撐,堅定不移深入推動協調發展。
這頭,“一江春水向東流”;那廂,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如火如荼。一張高質量的綜合立體交通網正在構建,為區域協調發展打通“大動脈”、暢通“微循環”。
跨江跨海通道“成團出道”。近日,獅子洋通道項目引線工程初步設計評審通過,這座將創造“主跨跨徑、車道數量、主塔塔高、錨碇基礎、主纜規模”5項世界第一的跨海通道朝著全面開工再進一步。未來,將與港珠澳大橋、南沙大橋、深中通道等“成團出道”,打通珠江東西兩岸的快速通道。
“軌道上的大灣區”建設加速推進。3月30日,廣州地鐵22號線正式通車,這條串聯“海陸空”灣區樞紐,無界銜接穗莞深的“地下高鐵”,讓“廣深地鐵”的概念越來越接近實現。
“5+4”骨干機場群布局擴容提質。近日,廣州白云國際機場三期擴建工程西四指廊工程冷卻塔區域,順利完成屋面結構板澆筑,為項目后續施工打下了堅實基礎。隨著湛江吳川機場通航聯動灣區、輻射粵西,粵港澳大灣區世界級機場群雛形初顯。
除了推動區域協調發展,廣東在民生保障等領域的補短板項目也在持續加力,更好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推動農村集中供水、無害化戶廁、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垃圾收運處理體系等實現全覆蓋;把水污染治理作為重中之重,大力推進污染河流整治項目、垃圾污水處理項目建設;成功爭取3個國家級重大疫情救治基地落戶廣東,加快建設呼吸、腎臟、腫瘤、心血管、精準醫學等領域國際醫學中心……
“隨著基礎設施建設全面鋪開,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提升,廣東協調發展的短板正在加快補齊?!睆V東省委黨校原副校長、教授陳鴻宇指出,短板也意味著潛力,通過有效投資加以彌補,既能改善民生又能擴大內需。
適度超前布局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經過半年多的立項、設計與調試,近日,廣東首個純光伏發電的基站正式落戶新興縣太平鎮風車山,并全面啟動運行。今年以來,5G網絡在珠三角廣覆蓋和粵東、粵西、粵北市縣城區全覆蓋的“進度條”不斷刷新,據悉,中國鐵塔廣東、廣東移動、廣東聯通、廣東電信今年共將新開工建設近7萬個5G基站。
南海碧波蕩漾,我國自主設計建造的亞洲第一深水導管架“?;惶枴逼脚_主體工程海上安裝已經完成,標志著我國深水超大型導管架成套關鍵技術和安裝能力達到世界一流水平,對推動海上油氣增儲上產、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戰略意義。兩個主體組塊均在珠海市建造,進一步帶動了廣東省高端海洋裝備制造業的發展。
葉片起吊、風機矗立。廣東正規?;_發海上風電,推動項目集中連片開發利用,打造粵東、粵西千萬千瓦級海上風電基地,支撐可再生能源快速發展。
百年變局疊加世紀疫情,在這種內外交困的情形下,如何有效穩經濟、利長遠?適度超前開局重大項目投資,不僅是快速可靠穩經濟的重要手段,更是增強高質量發展后勁的必然抓手。
今年以來,適應產業升級趨勢和綠色消費新需求,一批先進制造業項目陸續開工。
數據顯示,一季度,廣東高技術制造業投資增長54.1%,比全部制造業投資增速高15.7個百分點,占制造業投資比重35%,比上年全年提高1.9個百分點;新興領域投資保持快速增長,互聯網和相關服務投資增長143.2%。清潔低碳能源投資力度持續加大,核力發電、太陽能發電投資增長16.7%和270.6%。
翻看2022年的重大建設項目清單,廣東堅持以項目支撐推動創新發展。
今年,廣東省共安排省重點項目1570個,總投資7.67萬億元,年度計劃投資9000億元。在產業項目上,廣東省安排產業重點項目691個。其中,新一代信息技術工程、生物產業工程、新材料產業工程項目占比頗高;在新型基礎設施領域以重點項目為抓手,推進光明、松山湖、南沙三大科學城加快建設,加快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和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加快推動重大發展平臺方面,廣州南沙新區、廣州國際金融城等多個粵港澳大灣區重大發展平臺持續發力。
“廣東要充分發揮重點項目作為擴內需穩增長的引擎和壓艙石的重要作用?!睆V東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相關負責人表示,省重點項目建設工作將繼續聚焦重點領域,充分發揮投資關鍵作用,推動我省經濟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