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要聞動態 > 政務專題 > 激發企業活力推動高質量發展 > 促進產業優化升級

廣東發布縣域特色產業目錄 涵蓋19市122縣(市、區)407個產業

時間 : 2025-02-20 10:18:34 來源 : 南方日報網絡版
【打印】 【字體:

  產業強,則縣域強。培育發展特色產業,是壯大縣域經濟的重要抓手。在今年的廣東省高質量發展大會的平行論壇上,省“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指揮辦、省發改委聯合發布了廣東省縣域特色產業目錄,備受關注。

  南方日報記者獨家獲取目錄全文,包括產業產值、代表性企業、未來發展方向以及主要產業承載地等,涵蓋廣東19個市(東莞、中山為直筒子市,未設縣級行政區,未納入目錄)的122個縣(市、區),共407個特色產業。從地域分布來看,珠三角7市共有172個特色產業,粵東粵西粵北12市有235個特色產業。其中,廣州、韶關、深圳的縣域特色產業數量位列前三。

  梳理目錄,可以發現廣東縣域特色產業門類齊全、百花齊放:一方面,各地加快布局搶占新興產業市場,人工智能、低空經濟、電子信息等新興產業成為縣域“掘金”新藍海;另一方面,現代農業、陶瓷、服裝紡織等嶺南傳統優勢產業插上科技的翅膀,加快智能化轉型升級。同時,廣東正通過新一輪的產業有序轉移和橫向縱向幫扶,進一步縮小城鄉區域發展差距。

  新興產業強勢崛起

  人工智能、大數據等領域多點開花

  綜觀目錄,大數據、人工智能、低空經濟等熱詞頻頻出現,新興產業正在縣域經濟版圖中強勢崛起。

  在人工智能領域,廣深等珠三角城市依舊是“龍頭大哥”。以廣州海珠區為例,其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產業發展迅速,2024年營收超1400億元,匯聚了騰訊、唯品會、阿里華南、琶洲實驗室等眾多知名科技企業、實驗室;而深圳南山區、羅湖區、寶安區和龍崗區也是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的沃土,華為、中興、云天勵飛等明星企業紛紛落地,產業集群效應明顯,帶動全產業鏈上下游高質量發展。

  低空經濟產業,也成為多地角逐的新賽道。廣州白云區低空經濟產業重點發展無人機整機制造、飛行培訓、航空器維修銷售等,去年產值為250.36億元;深圳龍崗區低空經濟產業聚焦低空關鍵零部件核心供應、無人機整機制造等,年產值近40億元。

  新興產業的布局也與交通大基建深度互動。例如,隨著贛深高鐵、深中通道等的投用,更多縣域納入大灣區1小時產業圈,新產業發展空間拓展。隨著車程縮短,位于珠三角東北部的惠州博羅縣正吸引新能源企業落地,目前當地已成為華南地區電動車產業的重要基地。

  透過目錄可以發現,粵東粵西粵北地區的縣(市、區)也正搶占新興產業高地。廣東縣域經濟正從傳統的“被動承接溢出”向“主動構建生態”轉變,縣域產業躍遷迎來機會窗口。

  以韶關為例,當地多個縣優質低價的綠色電力優勢,吸引一批大數據、信息服務以及先進裝備制造等新興產業落地。

  例如,湞江區大數據產業去年投資額20.7億元,正逐步形成電力能源、大數據等為主導的現代工業體系。搶抓粵港澳大灣區國家樞紐節點韶關數據中心集群的重大機遇,韶關發力打造華南最大算力底座,成為人工智能浪潮下數據中心建設的理想之地。

  多年與深圳“牽手”并進,河源也正成為電子信息產業的“后起之秀”。近年來,河源提出“1+3”千億級、百億級產業集群,這個“1”就是打造千億級電子信息產業集群。今年伊始,深河兩地產業協作迎來重大突破——深河電子信息智能制造產業園揭牌,“技術創新在灣區、中試轉化在縣域”的協同發展思路生動展現。

  專家指出,目錄是各地各部門因地制宜培育壯大縣域特色產業的重要指引,也是集中資源開展產業鏈招商引資的重要參考,有利于進一步做大做強縣域特色經濟和支柱產業。

  傳統產業“長出新芽”

  推進綠色化、智能化、品牌化轉型升級

  擁有門類豐富的傳統優勢產業,是廣東縣域經濟的厚實基石。近年來,依托科技創新、智能生產、延鏈補鏈、品牌打造等方式,多地的傳統產業“長出新芽”。

  作為廣東的優勢工業,陶瓷產業正向綠色化、低碳化轉型。佛山禪城區是全國陶瓷產業核心區,2024年產業規上總產值達156.16億元。告別過去傳統的陶瓷生產污染重、能耗高的方式,近年來多家企業實現生產自動化和智能化。2024年,蒙娜麗莎集團投產全球首條陶瓷工業氨氫零碳燃燒技術示范量產線。

  而在粵東的潮州潮安區,作為當地支柱產業的陶瓷正邁向智能化、高端化。2024年產值達240.11億元,陶瓷產業集群片區擁有規上企業415家、高新技術企業140家,智能衛浴、功能性陶瓷等顯著提升產業附加值。

  廣東另一大傳統產業——紡織服裝,也正積極謀求轉型升級。汕頭潮南區2024年紡織服裝產業產值達328.91億元,當地以拓展成衣制造品類為核心打造高水平產業集群。企業借助大數據和人工智能優化生產流程,實現個性化定制與快速反應生產。

  在產業下游,品牌打造助力廣東服裝產業“出海”。

  廣州增城區的時尚消費品產業2024年產值達206億元。其中,新塘鎮牛仔服裝是重要代表。當地規劃打造時尚產業電商直播商圈,線上深化與希音、抖音等合作;線下利用“新塘牛仔Logo”“新塘國際牛仔節”兩張名片,參與各類國際國內展會,持續提升品牌知名度。

  在廣袤的傳統農業大縣,現代農業產業體系正加快構建。當傳統產業遇上新風口,縣域經濟迸發出新活力。

  近年來,預制菜產業蓬勃發展,不少龍頭企業聚焦陽西這個沿海小縣城?!爸袊{味品之都”的響亮品牌吸引了卡夫亨氏、廚邦、金龍魚等多家龍頭企業爭相落戶,帶動玻璃容器、紙板包裝、冷鏈物流、原料供應、食品檢測等上下游配套產業蓬勃發展。預計到2028年,陽西調味品企業全面達產后,其產能將占全球的1/6。

  多個沿??h區,則將海洋經濟作為新的增長點。位于湛江灣東岸的坡頭區,成為湛江發展海洋產業的“主戰場”,2024年海洋產業產值規模達238.5億元,重點發力海洋能源、海工裝備、海洋生物醫藥等方向;在汕尾陸豐市碣石鎮,全國首個“風漁融合”型海洋牧場項目“伏羲一號”建成投運;揭陽惠來縣,依托綠色石化和海洋產業兩大集群,推動經濟實現快速增長,2024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5.2%。

  做好“土特產”這篇大文章,成為縣域振興的新亮點,并逐步形成集群發展之勢。

  韶關翁源蘭花產業,2024年產值33.4億元,重點進行蘭花種業研發、產業融合、電商銷售等,形成蘭花產業園,并有省級農業龍頭企業5家;梅州大埔縣的蜜柚、茶葉產業形成品牌特色,發展精深加工產業鏈;清遠英德市的西牛麻竹筍產業,重點發力種質資源研究、麻竹筍精深加工拓展,2024年產值突破百億元。

  區域協作深挖潛力

  產業有序轉移拓展合作空間

  做大做強縣域經濟,離不開平臺園區的有力支撐。在這份產業目錄中,每個縣(市、區)都標注了具體的產業承載地。從承載地的布局,我們看到產業轉移、山海協作的清晰脈絡——珠三角與粵東粵西粵北的縣(市、區)優勢互補、協同共進,拓展產業合作新空間。

  近年來,廣東因地制宜加快推進產業有序轉移,珠三角的勞動密集型產業和傳統制造產業,逐步向粵東粵西粵北地區轉移。

  清遠清城區的廣清紡織服裝產業有序轉移園,如今吸引了大量珠三角的紡織服裝企業入駐,形成從面料生產到服裝設計,再到銷售流通的完整產業鏈條,帶動清城區時尚產業2024年1—11月產值實現437.30億元。當前,清遠致力于打造大灣區產業轉移首選地,著力建好廣清紡織服裝產業有序轉移園等“萬畝千億”級大型產業集聚區,省級產業園實現縣域全覆蓋。

  位于肇慶高新區的肇慶大旺產業轉移工業園,是全省目前唯一一家新型儲能特色產業園。近年來,肇慶大力發展以新能源汽車、新型儲能、電子信息為核心的“兩新一電”主導產業,“兩新一電”規上工業總產值突破1100億元、占比25%。在工業園的帶動輻射下,四會市入選2024年全國百強縣,成為繼惠州博羅縣之后,廣東第二個全國百強縣。預計2024年,四會全域(含大旺街道)地區生產總值突破800億元。

  近年來,通過持續承接珠三角轉出的智能裝備、電子電器、五金刀剪等產業,陽江陽東產業園區發展壯大,成為承接產業轉移的主平臺片區。園區現有規上企業100家,截至2024年11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2.43億元,同時延伸發展風電裝備、船舶、電機等專用金屬緊固件,逐步形成完整的五金產業鏈。

  數據顯示,粵東粵西粵北縣域承接珠三角制造業轉移項目超過300個,投資額超過1100億元;12個粵東粵西粵北產業轉移合作園區加快建設,共建“反向飛地”超11個。

  通過持續深入推動產業有序轉移,廣東城鄉區域發展協調性不斷增強,全省57個縣(市)整體經濟增速快于全省,城鄉居民收入比縮小至2.31∶1。

  就在不久前,《廣東省縣域產業幫扶協作行動計劃》發布。按照計劃,在橫向幫扶協作方面,2025年承擔幫扶協作任務的廣州、深圳、珠海、佛山、東莞、中山等珠三角6市將新投入專項幫扶資金不低于65億元;縱向產業幫扶協作方面,各縱向幫扶組團將結合被幫扶方資源稟賦積極培育一批縣域特色優勢產業。

  省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年廣東將繼續完善產業轉移合作園區和“反向飛地”共建共享機制,有序推動產業轉移,支持縣域做大做強特色經濟和支柱產業,12個市級產業轉移合作園區固定資產投資力爭合計完成超500億元。

97在线观看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