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要聞動態 > 政務專題 > 降本增效 > 媒體解讀

七招減負降成本 三個“支持”促發展

時間 : 2017-08-25 08:47:37 來源 : 南方日報網絡版
【打印】 【字體:

  廣東省政府24日召開新聞發布會,正式對外公布《廣東省降低制造業企業成本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下稱“實體經濟十條”)。廣東“實體經濟十條”實施后,預計今年可為企業直接降成本620億元,至2020年累計可降成本2600億元。

  “實體經濟十條”將如何落實,企業具體能獲得什么好處?南方日報記者專訪政策制定者,梳理政策亮點,提供權威解讀。

  廣東“實體經濟十條”包括降低企業稅收負擔、降低企業用地成本、降低企業社會保險成本、降低企業用電成本、降低企業運輸成本、降低企業融資成本、降低企業制度性交易成本、支持工業企業盤活土地資源提高利用率、支持培育制造業新興支柱產業、支持企業開展技術改造十個方面。

  新政策在降成本方面切中與我省制造業企業成本聯系最緊密的生產經營、營商環境、稅收三個核心環節,并從用地、新興支柱產業、技改三個方面支持實體經濟發展。

生產經營環節

找準“痛點”降低五類成本

  用地成本??

  劃設工業用地控制線

  政策亮點:提出劃設工業用地控制線,保障重點制造業項目用地,優先發展產業土地出讓底價按標準的70%執行,鼓勵工業用地彈性年期出讓,工業用地先租后讓方式使用可優先受讓,對制造業發展較好的地市給予用地指標獎勵等措施。

  省國土廳解讀:

  優先發展產業土地出讓底價的標準,由市、縣根據土地估價結果和政府產業政策綜合確定。

  我國工業用地出讓的最高年限是50年。但制造企業的平均壽命為11.1年,其中壽命達20年以上的僅占7.9%,不足一成。我國企業的平均壽命明顯少于50年,提高了企業的初始用地成本。因此,廣東鼓勵市、縣根據當地實際情況實行工業用地彈性出讓政策,合理縮短工業用地出讓年限。

  此前,企業在租賃期屆滿后需要受讓土地使用權的,必須通過招拍掛程序與其他市場主體在同等條件下競爭土地使用權。租賃期限較短增加了土地使用權歸屬的不確定性,打擊了企業租賃工業用地的積極性。現在,新政策增加了原租賃企業競得土地使用權的砝碼。

  用工成本??

  降低企業社會保險成本

  政策亮點:降低企業社會保險成本,推進全省養老保險統籌,統一單位繳費比例和繳費基數;推動實施失業保險和工傷保險浮動費率制度;結余較多的地市適度降低單位職工醫療保險、生育保險繳費費率等措施。

  省人社廳解讀:

  從2017年7月1日起,全省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實行省級統收統支,在全省范圍內統一調度和使用,全省統一企業養老保險單位繳費比例,單位繳費比例高于14%的按14%執行。

  實施浮動費率的條件為:一是統籌地區失業保險基金累積有結余;二是確保失業保險基金年度收支要平衡。有條件的市在確保失業保險基金收支平衡的前提下,對一定時期內不減員或者少減員的用人單位,可以適當下浮費率。

  目前,我省廣州等部分地區職工醫保統籌基金累計結余較高,有降低職工醫保單位繳費費率空間,廣州市將逐步降到6.5%左右。

  職工生育保險基金累計結余超過9個月的統籌地區,可將生育保險費率降到企業職工工資總額的0.5%以內,已降到0.5%的可進一步降到0.45%。

  建立健全工傷保險費率浮動管理制度,對符合條件的參保單位工傷保險費率實施下浮,全省工傷保險平均費率下降20%-30%。

  用電成本??

  今年為全社會減負280億元

  政策亮點:擴大售電側改革試點,增加電力市場交易電量,實施輸配電改革,取消或降低部分政府性基金,降低相關費用標準和天然氣發電上網電價等措施。

  省發改委解讀:

  從2017年1月1日起,全省除深圳市外的大工業電度電價和一般工商業電度電價每千瓦時統一降低2.33分,廣東電網公司對深圳供電局的售電關口電價每千瓦時降低2.33分。

  從2017年7月1日起,將國家重大水利工程建設基金和大中型水庫移民后期扶持基金的征收標準統一降低25%。今年取消城市公用事業附加。

  取消電氣化鐵路配套供電工程還貸電價,對電網企業向用戶收取的高可靠性供電費用標準和臨時接電費用標準在現有基礎上降低30%,降低我省天然氣發電的上網電價0.03元/千瓦時。

  開展年度協商交易、月度競價,每年可降低參與電力市場交易的用電企業的用電成本約80億元。

  上述措施預計今年可減輕全社會用電成本約280億元。

  省經信委解讀:

  我省電力市場將有序放開、逐年擴大市場規模,最終實現工商業用戶全部進入市場。2017年市場規模大約1000億千瓦時,市場準入門檻降低為工業用戶、商業用戶5000萬度、3000萬度。明年將按照市場規模擴大的程度,進一步降低準入門檻。

  運輸成本??

  貨車高速通行費打八五折

  政策亮點:在降低企業運輸成本方面,提出省屬國有企業控股高速公路路段貨車試行通行費八五折優惠,停止審批新的普通公路收費項目等措施。

  省交通運輸廳解讀:

  在保持現行貨運車輛計重收費基本費率及計費規則不變的前提下,省交通集團有限公司和省南粵交通投資建設有限公司全資和控股的43條路段,對使用粵通卡的合法裝載貨運車輛,試行高速公路通行費八五折優惠。

  貨運車輛進入高速公路收費站,正常領取復合通行卡(不刷粵通卡);到達出口收費站時,貨運車輛要行駛計重收費車道,交回復合通行卡,使用國標粵通卡支付通行費。

  我省多條出省通道如京珠南、京珠北、韶贛、二廣、粵贛、平興、汕汾、梅大、天汕、渝湛、云梧高速等都納入了本次優惠范圍。如載重49噸的合法裝載貨運車輛行駛京珠南和韶贛高速出省,全程需交費844元,八五折后優惠127元,一年少交路費約46000元。

  從2017年7月1日起,停止審批新的普通公路收費項目,普通公路收費里程不再增加;全省現有的普通公路收費項目也逐步推進取消收費,爭取早日實現普通公路徹底免費通行。

  融資成本??

  企業1年有望獲補助300萬元

  政策亮點:通過省財政對民營企業上市(主板、“新三板”、區域性股權市場)融資給予補助,對中小微企業開展應收賬款融資給予支持,鼓勵開展股權出質融資,支持擔保機構發展,鼓勵各地建立中小微企業設備融資租賃資金等措施。

  省經信委解讀:

  比如一家民營企業與中介機構簽訂上市輔導協議,于2017年3月5日成功通過廣東證監局輔導備案登記,取得廣東證監局出具的《輔導備案登記確認書》,可以向當地經濟和信息化(中小企業)主管部門申請財政獎勵資金。假如企業前期實際支付的會計審計費、資產評估費、法律服務費、券商保薦費等中介費用共計400萬元,按不超過實際發生費用的50%給予補助,可以申請200萬元的補助資金。而且,企業在輔導期間可以多次申請對后續發生的中介費用進行補助,累計獲得補助資金最高不超過300萬元。

  比如一家民營企業于2017年4月16日成功在新三板掛牌,取得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公司出具的同意掛牌文件,可以向當地經濟和信息化(中小企業)主管部門申請一次性50萬元獎勵。假如企業于今年5月31日成功進入新三板創新層,還可以額外申請一次性30萬元獎勵。

  省金融辦解讀:

  要選擇一家適合的融資擔保機構,一般由銀行、券商等金融或中介機構推薦。選擇融資擔保機構,要明確對方是否持有在有效期內的《融資性擔保機構經營許可證》,若無上述證件的擔保機構,不可開展融資擔保業務。

  目前我省的政策性融資擔保機構,除佛山正在積極籌備當中外,其他地市已實現政策性融資擔保機構全覆蓋。

優化營商環境

投資審批事項再減逾1/4

  政策亮點: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將投資審批事項和時限在現有基礎上再壓減四分之一以上,對部門工業產品實行“先證后核”“承諾許可”等審批模式,簡化符合條件的產業園區建設項目審批,建設網上行政審批“中介服務超市”,全面清理各地制定的中介市場保護政策,全面清理政府部門所屬事業單位開展與本部門行政審批相關的中介服務,建設工業大數據平臺,修訂產業標準規范適應產業發展等措施。

  省編辦解讀:

  今后,凡未納入保留清單的中介服務事項,一律不得再作為行政審批的必要條件實施。

  國務院已決定取消的國家事項,一律清理取消我省對應事項;對審批部門以“紅頭文件”自行設定事項,一律清理取消;審批部門能夠通過加強事中事后監管解決以及申請人可按要求自行完成的事項,一律清理取消;依照法律、法規、規章等規定應由審批部門委托開展的技術性服務,一律清理取消,不得轉嫁給申請人;取消后更有利于激發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增強經濟發展內生動力的事項,一律加大力度清理取消。

  現有或已取消的行政審批事項,審批部門不得變相轉為中介服務并指定中介機構。審批部門不得通過限額管理控制中介服務機構數量,現有的限額管理一律取消。

  省住建廳解讀:

  產業園區符合城市、鎮總體規劃或特定地區總體規劃要求,依法編制并審批了控制性詳細規劃,規劃、環境影響評價等審批手續完備的,入園建設項目可通過簡化審批事項、企業依法承諾備案等方式實現“寬進”,通過承諾公示、竣工驗收、信用管理、政府服務等方式實現“嚴管”。

減輕企業稅負

土地使用稅接近全國最低

  政策亮點:在國家規定的稅額幅度內,降低城鎮土地使用稅和車船稅適用稅額標準;降低購銷合同印花稅核定征收標準,允許符合條件的制造業企業總分機構匯總繳納增值稅,調整契稅辦理期限等措施。

  省財政廳解讀:

  我省選擇地方有稅權和稅額調整有一定空間的城鎮土地使用稅和車輛車船稅予以調整,減輕企業稅負。自2017年1月1日起,我省城鎮土地使用稅由1元-30元/平方米下調至1元-15元/平方米。其中,廣州、深圳下調至3元-15元/平方米,珠三角其他城市下調至2元-10元/平方米,粵東西北城市下調至1元-8元/平方米。工業用地稅額標準為上述稅額標準的50%左右。

  城鎮土地使用稅繳納對象主要為企業,將為實體經濟提供實實在在的減負效應。預計全部調整到位后,整體減幅為40%左右,各區域減幅因現有標準不同各有差異,年減稅規模為60億元左右。降低后的稅額標準總體上接近全國最低水平。

  此外,從2018年起,要將我省車輛車船稅降低到法定稅率最低水平,總體減幅為25%左右,其中與企業有關的貨車、掛車、作業車、機械車等,減幅超過80%。預計每年可為企業減稅5億元,為個人減稅13億元。我省調整后的車輛車船稅適用稅額處于全國最低水平。

  省國稅局解讀:

  允許符合條件的制造業企業總分機構匯總繳納增值稅,大大減輕了分支機構的稅務核算壓力,并實際減少其往返稅務局的次數;簡化了企業核算層次,有效解決部分分支機構因財務管理不健全而帶來的辦稅困難,幫助企業有效降低納稅遵從風險。

  省地稅局解讀:

  我省擬統一全省各地的印花稅核定征收辦法,包括核定依據、納稅期限、核定額度或比例等,并在各地基礎上,適當降低核定征收標準。實施后,預計可直接為企業減稅2億元。

  目前,我省契稅納稅期限主要由各市地稅局確定,各地納稅期限從最短的在納稅人簽訂合同之日起30日內繳納到最長的在變更房屋、土地權屬登記證明之前不等。此次政策調整后,預計可惠及80萬納稅人,每年延繳契稅60億元,節省納稅人資金占用成本2億元。

盤活工業用地 引導技改方向

多管齊下支撐實體經濟發展

  盤活土地??

  工業物業可分割引進產業鏈伙伴

  政策亮點:提出允許工業物業產權分割,用于引進產業鏈伙伴;鼓勵利用工業用地和倉儲用地改擴建;支持建設高標準廠房,允許分割登記和轉讓;支持試點地區解決制造業企業用地歷史遺留問題等措施。

  省國土廳解讀:

  本次出臺政策“允許制造業企業的工業物業產權按幢、層等固定單元進行分割,用于引進相關產業鏈合作伙伴的產業項目”以及“高標準廠房可按幢、層等固定界限為基本單元分割登記和轉讓”,將進一步支持工業企業打通產業鏈上下游,降低中小微企業使用廠房的成本,支持中小微工業企業發展。

  同時,本次政策將“層”設定為分割的最小單元,即不允許按“套、間”進行分割,抬高了炒作工業房地產的門檻,防止利用分割政策將制造業企業的工業物業和高標準廠房轉變為工業房地產。

  此外,在原已出臺“現有工業項目不改變用途前提下提高容積率和新建工業項目建筑容積率超過國家、省、市規定容積率部分的,不再增收土地價款”政策的基礎上,進一步將不征收土地價款的用地類型范圍擴大到倉儲用地。

  新興支柱產業??

  培育五大萬億規模產業

  政策亮點:省財政支持“中國制造2025”示范區建設,以珠江西岸為龍頭的先進裝備制造業發展,以高端智能裝備、新能源及節能環保、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等為方向的萬億級制造業新興產業培育等措施。

  省經信委解讀:

  廣東將重點發展五個規模大、效益好、技術領先、產業支撐帶動強、資源消耗低、未來3-5年有望實現萬億元產值規模的新興支柱產業。

  從具體產業看,在高端裝備與新材料產業聚焦發展機器人、智能制造關鍵技術裝備、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智能交通裝備、海洋工程裝備等細分產業;新能源產業重點發展風能、核電、光伏、節能環保等細分產業;新一代信息技術聚焦發展集成電路、新型顯示、4K電視、新一代信息網絡、核心軟硬件、跨界融合新業態等細分行業;生物醫藥重點發展醫藥、醫療器械、生物技術工程等細分產業。

  對以上五大產業標志性重大項目落地、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重大兼并重組、顛覆性創新成果轉化,將按照“一項目一議”的方式給予重點支持,力爭到2020年,五大產業成為我省工業經濟主要增長點和產業發展重要支柱,在我省形成多支柱的新興產業體系。

  技術改造??

  放寬事后獎補政策企業范圍

  政策亮點:省財政支持工業企業開展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和綠色化技術改造,將技術改造普惠性事后獎補政策放寬到主營業務收入1000萬元以上工業企業等措施。

  省經信委解讀:

  本次政策進一步明確了我省將重點支持企業技術改造的四個方向,分別是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綠色化。一是通過信息化應用、智能化改造以及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新材料,對現有設施、工藝條件及生產服務等進行改造提升;二是加快新的先進生產力建設,不保護落后生產力;三是促進綠色發展和防止落后產能的擴大;四是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相結合,從而推動形成先進生產力,淘汰落后產能。

  另外,事后獎補(普惠性)政策是全國首創的政策,廣東屬于先行先試,還處于摸索和不斷完善的階段。政策實施一年來,效果比較明顯?,F在,我省決定將享受范圍由原來的主營業務收入2000萬元以上放寬到1000萬元以上,擴大了企業受惠面,讓更多的制造業企業享受財政政策的扶持,有利于促進制造業為主的實體經濟發展。

實施細則1個月內出臺

省政府將組織赴珠三角和粵東西北4片區巡講宣傳

  記者從24日召開的省政府新聞發布會上獲悉,下一步,對于需要進一步細化操作辦法的,省相關部門將在1個月內制定出臺實施細則;各地市也將根據文件精神,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加大支持力度,在3個月內制定出臺有針對性的政策措施,將構建起“1+N”的政策體系。

  省政府將組織省直有關部門到珠三角、粵東、粵西、粵北4個片區舉辦政策巡講宣傳,各地市也將組織形式多樣的宣講活動,務求全面覆蓋至企業。

  省經信委將與省相關部門共同做好政策的宣傳工作,及時將政策措施落實到企業,讓廣大企業共享政策優惠。

數說“實體經濟十條

  廣東“實體經濟十條”實施后,預計

  2017年至2020年累計可為企業直接降成本2600億元,2017年當年就能降成本620億元。

  劃設工業用地控制線,優先發展產業土地出讓底價按標準的70%執行。

  從2017年7月1日起,全省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實行省級統收統支,在全省范圍內統一調度和使用,全省統一企業養老保險單位繳費比例,單位繳費比例高于14%的按14%執行。

  全省工傷保險平均費率下降20%—30%。

  從2017年1月1日起,全省除深圳市外的大工業電度電價和一般工商業電度電價每千瓦時統一降低2.33分,廣東電網公司對深圳供電局的售電關口電價每千瓦時降低2.33分。每年降低參與電力市場交易的用電企業的用電成本約80億元。預計今年可減輕全社會用電成本約280億元。

  省交通集團有限公司和省南粵交通投資建設有限公司全資和控股的43條路段,對使用粵通卡的合法裝載貨運車輛,試行高速公路通行費八五折優惠。

  對民營企業上市實際產生的中介費用進行補助,每家企業累計獲得補助資金最高不超過300萬元。

  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將投資審批事項和時限在現有基礎上再壓減1/4以上。

  自2017年1月1日起,我省城鎮土地使用稅由1元-30元/平方米下調至1元-15元/平方米。其中,廣州、深圳下調至3元-15元/平方米,珠三角其他城市下調至2元-10元/平方米,粵東西北城市下調至1元-8元/平方米。工業用地稅額標準為上述稅額標準的50%左右。預計全部調整到位后,整體減幅為40%左右,年減稅規模為60億元左右。

  2018年起將我省車輛車船稅降低到法定稅率最低水平,總體減幅為25%左右,其中與企業有關的貨車、掛車、作業車、機械車等,減幅超過80%。預計每年可為企業減稅5億元,為個人減稅13億元。

  培育高端智能裝備、新能源及節能環保、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等為五大方向的萬億級制造業新興產業。

97在线观看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