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要聞動態 > 政務專題 > 廣東18項工作獲國務院督查激勵 > 要聞報道

用心作答“生態卷” 老工業城市韶關蓄力綠色轉型重煥時代朝氣

時間 : 2020-07-17 09:38:33 來源 : 韶關日報
【打印】 【字體:

  新中國成立之初,依托國家重大生產力布局項目,一批工業城市應運而生,它們傾盡所有推動新中國工業的崛起,為中國發展打下了深厚的根基。

  黨的十八大以來,全國老工業基地城市開啟了面向高質量發展的轉型升級之路。韶關搶抓時代機遇、緊跟國家步伐,通過加強生態保護、調整產業結構、發展綠色經濟,讓城鄉再現山明水秀、云凈天藍的姿容;用生態杠桿撬動經濟社會振興發展。近日,韶關市2項工作獲國務院2019年度督查激勵,在爭當北部生態發展區高質量發展排頭兵之路上邁出了堅實的一大步。

  打響“三大戰役”換來一片藍天碧水

  韶關有三江,清水嘩嘩流。近段時間,不少韶城居民驚喜地發現,三江江面竟然有野鴨暢游、白鷺低翔。迎著晚霞,在整潔一新,草木蔥蘢的河岸散步的文大叔笑呵呵地說:“美麗三江,是我們留給子孫后代最好的禮物。”

  作為一位經歷過締造韶關工業輝煌的老人,他描述道,作為老工業基地的韶關,傳統工礦企業曾為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立下赫赫戰功,但由于歷史的原因,也使韶關背上了污染包袱。

  韶關必須有壯士斷腕的決心和勇氣,轉型升級傳統工業,走可持續發展之路。

  2018年9月,省委書記李希在韶調研時要求,韶關要“全力筑牢粵北生態屏障,打造綠色發展韶關樣板,爭當北部生態發展區高質量發展排頭兵”。

  近年來,韶關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以全力打好污染防治“三大戰役”為抓手,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使老工業基地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

  為打好“藍天保衛戰”,韶關大力整治“散亂污”企業。截至目前,已完成511個“散亂污”工業企業(場所)整治。韶關冶煉廠燒結機環集煙氣超低排放改造、韶關電廠10#火電機組超低排放改造均于2019年內完成,打響了全市深化工業污染源脫硫脫硝除塵治理的頭炮。

  用心作答“生態卷”爭當轉型“尖子生”

  為打好“碧水攻堅戰”,韶關扎實推進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和管網建設,截至2019年底,新增縣級以上污水管網141.16公里,改造城鎮老舊污水管網33.77公里,提前一年完成省污染防治攻堅戰重點任務。同時嚴格實施排污許可證制度,加強重點污染源監控,推進工業園區集中污水處理設施建設。

  為打好“凈土防御戰”,韶關構建起由源頭防控、過程阻斷、末端治理和風險防范的多重生態環境綜合整治體系。在推進國家重點行業企業詳查和農用地詳查的基礎上,開展重點區域調查評估、背景值調查、重點企業及其周邊調查等專項調查,共排查重點企業351家、尾礦庫68個、重點區域流域4個。

  通過一系列舉措,2019年,韶關成功創建“全國綠化模范城市”,成為我省第五個、粵東西北城市首個榮獲此稱號的地級市。

  昔日工業火鳳完成了涅槃,浴火重生。

  優化產業布局創新升級發展模式

  改變,從來都不是一蹴而就,爭鋒與陣痛如影隨形,這無不考量著決策者的擔當與智慧。

  韶關的決策者們敢于犧牲眼前利益謀求長遠發展,勇于退出舊產能培育新動能,大力踐行“騰籠換鳥”的方法論。一邊深入實施百家優質企業“倍增”計劃和工業技改三年行動計劃,加快鋼鐵、有色冶金、能源電力、紡織服裝等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一邊大力發展先進裝備制造、旅游文化、大數據、生物醫藥、新材料等新興支柱產業?!凹纫G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

  過去幾年間,韶關緊抓創新改革這一核心,堅持向改革要動力,向科技創新要競爭力,著力破除體制機制障礙。出臺《韶關市培育高新技術企業扶持辦法實施細則》,建立了高新技術企業培育后備企業名單。

  與此同時,緊扣產業鏈布局創新鏈,推進多層次創新平臺建設,積極依托工業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等共建研發機構。當前韶關高品質金屬材料研究院、現代農業研究院、石斛研究院、礦山機械技術創新聯盟等新型研發機構建設正酣。

  開放的廣度和深度往往決定著發展的速度和高度。越敞越開的招商引資大門讓韶關轉型突破、追趕跨越有了源頭活水。華韶數據谷、鷹碩大數據中心、廣東移動5G智慧城市、廣汽南方(韶關)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試驗檢測中心等一批“大手筆”項目先后落戶韶關;廣東聯通BPO一期項目投入運營,產業投資規模達163.5億元。

  一組亮眼的數字,反映了韶關這座老工業城市在2019年里產業轉型升級的成績——全市產業轉移園規上工業增加值124.06億元、占全市比重37.2%;園區動工入庫項目超過195個,投試產項目超100個,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24.4億元,工業投資占全市比重55.6%。全市共有106家企業通過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總量達到236家,提前一年超額完成三年倍增目標;新增企業研發機構50家,億元以上企業研發機構覆蓋率超過60%,規模以上企業覆蓋率超過35%。

  城市擴容提質綠色轉型更貼民心

  韶關的轉型升級從一開始就是全方位。全市堅持以產興城、以產活城、產城融合,以產業轉型帶動城市轉型,以城市復興促進產業振興,使產城聯動發展新格局逐步形成。特別是去年以來,全市深入實施“東進、南拓、西融、北優”的城市發展戰略,開展全國老舊小區改造試點工作,推進國有工礦棚戶區改造,加快城市主干道沿線、城中村、背街小巷面貌提升工程建設,進一步優化城市空間布局、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質。

  在修復生態的進程中,韶關圍繞2021年全域成功創建國家森林城市目標,突出抓好森林碳匯、生態景觀林帶、森林進城圍城、鄉村綠化美化等重點生態工程的建設,加快蓮花山、芙蓉山、皇崗山等城區周邊山體和蓮花大道、韶關大道、沐陽大道等城市道路綠化建設,全面增加城鄉森林綠地面積。目前,全市森林覆蓋率73.84%、有林地面積126.85萬公頃、活立木蓄積量8917萬立方米,三項指標均居全省第一。

  前段時間,大寶山礦附近村莊的村民在清澈見底的橫石水中摸魚。上壩村村支書何奉明感嘆道,“大寶山礦新山片區廢棄礦山的修復,最大受益者還是他們這些住在山腳下的村民?!?/p>

  大寶山礦新山片區廢棄礦山修復絕非個例。近年來,韶關統籌推進礦山地質環境治理、造林更新、河湖治理等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修復試點項目。2019年,共啟動30項生態修復重點工程,完成礦山石場復綠109公頃;造林更新29.56萬畝和石漠化治理面積6萬畝;清理河流長度2314公里。其中,凡口鉛鋅礦礦山綜合生態修復和大寶山新山片區歷史遺留礦山生態修復2個項目獲評“廣東省首屆國土空間生態修復十大范例”,獲評示范案例數全省第一。

  全市各地還通過開展城區拆遷補綠、見縫插綠,建設郊區森林公園、郊野公園,綠化水系和道路,顯著增加了城市森林綠地面積,街頭休閑綠地隨處可見,城鄉綠道紛紛建成,現在韶關的居民出門就能見綠,游憩在林下,休閑進森林。

  “產業、生態、城市、民生”四位一體,成就了韶關的轉型發展。時下,綠色正逐漸滲透在韶關這座老工業城市的版圖上。

  漫步在滿目青翠間,市民可盡情感受身邊不斷增長的綠色,肆意享受這座城市在生態文明建設和社會經濟建設中所帶來的幸福感和滿足感。未來,從老工業城市轉型發展的綠色韶關將更加意氣風發,繼續用心作答生態發展這張時代答卷,給生活在這片熱土上的百姓帶來更多的生態福祉和發展希望。

97在线观看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