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要聞動態 > 政務專題 > 廣東18項工作獲國務院督查激勵 > 要聞報道

廣東財政工作獲國務院督查激勵 多項指標居全國第一

時間 : 2020-07-10 08:43:13 來源 : 南方日報網絡版
【打印】 【字體:

  近期,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對2019年落實有關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實干成效明顯地方予以督查激勵的通報》,廣東財政工作念好“謀統推干”四字訣,預算執行進度、新增債券發行與支出使用進度、預算績效管理工作考核等均居全國第一。同時,先進典型市縣中,廣州市、廣州市南沙區獲國務院督查激勵。

  “廣東獲此殊榮,得益于強力推進改革,在財政管理上形成了兩大特色——改革有的放矢,政策精準發力?!敝袊斦茖W研究院原副院長、研究員白景明認為,廣東堅持“高起點謀劃、分層次布局”原則,為找準改革路徑奠定了基礎。比如,強力推行預算績效管理,以預算管理方式變革提升整體預算管理科學化、精細化水平并倒逼行政管理體制的完善。同時著力提升政策精準發力水平,使有限的資金發揮出了高倍擴散效應。

  念好“謀統推干”四字訣

  根據國務院通報,廣東高效規范組織專項債券發行,多措并舉推動支出使用,2019年新增債券發行與支出使用進度均位列全國第1名;通過健全預決算公開聯動、檢查、考核、溝通協調機制“四招”,預決算公開工作躍升至全國第2名;狠抓預算執行管理,推動預算執行進度排名提升至全國并列第1名;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構建多制度聯動分級管理、多維度績效指標體系、多特色并行管理模式、多功能線上操作系統的“四多”路徑,預算績效管理工作考核獲得全國優秀等次第1名。

  “在建立和完善現代財政制度中,廣東財政拾遺補漏,成績突出。這是廣東省財政廳堅持‘謀統推干’四字訣的結果?!敝袊鐣茖W院財經戰略研究院副院長、研究員楊志勇說。

  據介紹,廣東牢固樹立“大財政大預算大資產”“花錢必問效、無效必問責”等管財理財新理念,持續深化以預算編制執行監督管理改革為龍頭的財稅體制改革,“謀”劃有方。同時“統”籌有力,統籌各項工作,舉全省財政部門之力集中攻堅;統籌各方力量,通過省級向市縣、財政向業務部門“兩個放權”,推動省級業務部門更加重視謀事理財,推動市縣更加主動提高財政管理水平。

  此外,廣東“推”動有招:抓計劃安排,做到“明責知責”;抓指導督促,做到“壓責盡責”。抓跟蹤問效,做到“問責追責”?!案伞笔掠袨?,堅持目標導向,確保財政收入增長保持在與經濟發展相協調的合理區間;堅持問題導向,對地市財政存量資金歷史體量大等突出問題展開專題研究,全省財政存量資金規模明顯下降;堅持結果導向,助推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改革落地見效。

  多項廣東特色財政改革走在前列

  一直以來,廣東財政全方位推進改革創新,開展多項具有廣東特色的財政改革——

  率先建立績效評價機制、實行財政資金競爭性分配,強化部門的績效觀念和責任意識,提高財政資金分配效益;率先推進財政人大預算聯網監督,提高財政支出透明度;率先建立實施“確定基數、超增分成、掛鉤獎勵、鼓勵先進”的激勵型財政機制,促進基層政府從“要我發展”向“我要發展”的觀念意識轉變……

  特別是突出預算管理制度的基礎地位和龍頭作用,2018年開展深化省級預算編制執行監督管理改革,提高部門、市縣推動改革發展的積極性和財政資金使用效益。

  改革前,財政部門管錢管全程,“大事小事全都管”“眉毛胡子一把抓”;業務主管部門拿錢等項目,積極性不高,資金使用績效也不高;改革后,2019年,省級下放市縣審批權的專項資金規模達到400多億元,規模翻番;2/3的省級部門支出進度較上年明顯提升;在涉農資金領域,市縣可統籌涉農資金達到133億元,增長35倍。

  “市縣充分利用省級下放的涉農資金統籌權和具體項目審批權,統籌各級資金、考慮分年度安排、科學測算不同村的實際資金需求,資金安排更加科學精準,有效實現‘投入一批、建成一批’的目標,資金使用效益和群眾獲得感大大提高?!闭貞c市封開縣縣長梁建梅說。

  針對區域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現實情況,廣東主動適應新形勢新要求,建立均衡性轉移支付制度,由激勵型向保障型轉變,將政策范圍由原來的60個縣市擴圍至86個縣區,實現對欠發達地區縣、市、區和珠三角財力薄弱縣區“全面覆蓋”,保基本、托底線、縮差距。

  “廣東的財政歷來是全國財政的探路者、先行者。財政改革看廣東,現代財政看廣東,早就深入人心了。”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副院長楊志勇說。

  積極的財政政策更加積極有為

  財政管理水平的提升與財政改革的深化,是為了更好地發揮財政職能作用,促進經濟社會平穩健康發展。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又面對新冠肺炎疫情沖擊,維護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大局的任務更重。

  “非常時期需要財政在發揮基礎和支柱作用上更加積極作為?!笔∝斦d黨組書記、廳長戴運龍說,廣東省財政堅持“財”為“政”服務,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助力經濟社會穩定發展。

  比如,保市場主體方面,廣東通過減免、緩繳稅費(含社保費)等措施,支持企業渡過難關,助力市場主體紓困發展,預計今年將為全省企業減負超2500億元。保基層“三?!狈矫妫瑥V東在提前下達2020年縣級基本財力保障和均衡性轉移支付資金640億元的基礎上,再下撥資金30億元,覆蓋全省86個困難縣(市、區),撥付市縣調度資金1046億元,有力保障基層“三保”。

  “廣東是全國財力第一大省,但支出需求壓力強度也位居全國前列,且人均財力位居全國中游。面對嚴峻的收支矛盾,廣東深化支出政策確定機制變革,著力提升政策精準發力水平,使有限的資金發揮出了高倍擴散效應,推動經濟社會長期可持續發展?!卑拙懊髡f。

  戴運龍透露,接下來廣東將圍繞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進一步推進財政制度創新,加快建立完善現代財政制度。其中將以打造創造型引領型改革為目標,深化預算編制執行監督管理改革;以理順權責關系為內容,加快省以下財政體制改革;以提高財政資源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為目的,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等。

97在线观看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