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廣州入選2019年促進工業穩增長和轉型升級、實施技術改造成效明顯地方名單,獲得國務院督查激勵,是全國十個成效明顯城市之一。
同時,廣州將獲得工信部在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工業企業技術改造升級導向計劃安排,制造業單項冠軍及其他示范項目、示范企業、示范平臺評定等方面的優先扶持。
2019年,廣州市主要工業指標實現“三穩”:工業增加值和總產值穩步回升;投資額穩定增長,工業投資首次突破千億大關(增長9.1%);高新產業穩中有進,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增長21%,對規上工業增長貢獻率達57.2%。
綜合施策,全力以赴推進工業穩增長
2019年,廣州先進制造業增加值總量2677億元,先進制造業占規上工業比重為58.4%。工業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24.2%,占全省工業增加值比重15%。實現這些增長數據的背后,離不開廣州的多層次政策扶持體系。
廣州將全年的目標細化落地,對全市11個區、13家市屬工業集團、1000多家監測企業進行全面摸查,提出全年全市工信領域主要預期增長目標并分解下達各區落實。
在執行層面,廣州嚴控運行監測分析,以市屬工業企業集團、中小企業為重點監測樣本,結合效益、用電等相關數據進行綜合分析,形成工業經濟監測快報,為及時掌握產業發展動態提供依據。
為精準幫扶下滑企業,廣州11個服務組對產值增速下降的前100家企業進行走訪調研,“一企一策”進行精準幫扶。加大資金扶持力度,設立規模超20億元的高質量產業發展資金,近三年安排財政資金約60億元,支持項目近2800個。
制造業的成本關涉到企業的盈利與發展。廣州致力于為制造業企業降成本,出臺《廣州市人民政府關于落實廣東省降低制造業企業成本若干政策措施的實施意見》,每年為全市制造業企業降低40億元成本。
規上工業企業數量是衡量一個地區工業發展的重要指標。廣州從政府共享平臺篩選出主營業務收入1000萬-2000萬的小微工業企業名單,建立超過3000家小微工業企業培育數據庫,加大財政扶持。2019年,全市共有893家企業獲得8930萬元獎勵。
精準發力,工業和技改投資創歷史新高
2019年,全市完成工業投資1038億元,同比增長9.1%,工業投資首次突破千億大關;完成技改投資368億元,同比增長43%,首次突破300億元。技術改造投資占工業投資比重為35.42%,比2018年提高8.4個百分點,工業和技改投資總量均創歷史新高。
廣州多次開展工業企業技術改造行動。全市支持企業采用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新材料對現有設施、工藝條件及生產服務環境等進行技術改造。同時,統籌財政資金重點在消費品工業、汽車零部件、軸承等領域企業開展智能化改造。廣州還增設了先進制造業創新成果產業化、首臺(套)重點技術裝備推廣等扶持方向,提升行業整體智能化水平。
企業技改少不了資金的驅動。廣州將技術改造作為企業申報重點專題予以扶持。從最近三年數據看,扶持資金拉動效應逐年提升。2019年,廣州安排技術改造專項資金4.49億元,支持項目239個,拉動技改投資約360億元。
如何將日常的幫扶形成常規的規則?為此,廣州實施定期例會和清單化管理制度。采取清單服務管理模式,建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營收入1000萬元以上的工業企業、重點工業投資項目、重點技術改造投資項目、備案技術改造投資項目的“五單管理”制度,滾動開展摸查工作。
隨著一批批重大項目的進駐,廣州特設專人重點跟進60個工業和信息化領域重大投資項目,及時跟蹤、督促項目建設進度,最大限度支持項目早開工、早建設、早投產。這60個項目完成投資額1252億元。
聚焦轉型,推動制造業優化升級
產業轉型,是工業邁向集約發展進程中的恒常策略。為此,廣州著力推動工業結構調整、建設制造業創新中心、加快發展服務型制造、依法依規淘汰落后產能、推進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建設。
當前,廣州加快創建“國家循環經濟示范城市”,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單位增加值能耗下降4.9%,5個工業園區成功升級為省級循環化改造試點園區。
廣州還制定專項扶持政策。成功申報國家級、省級制造業創新中心的,市級財政將分別給予一次性補助或者最高1億元的直接股權投資,省財政一對一配套支持,市級財政已撥付4000萬元支持聚華印刷等創新中心建設。
同時,推進“兩業深度融合”,鼓勵制造業企業發展定制化生產等新業態,開展規模化定制產業發展研究。全市擁有工業設計中心53家,其中國家級5家,居全國前三,省級21家,居全省第一。
結合產業發展實際和結構調整需要,廣州依法依規推動落后產能關停退出工作。目前,全市未發現使用中(工)頻爐鑄造企業違規進行地條鋼生產的情況,抽查的水泥生產企業也符合國家標準,近三年均超額完成省下達的任務。
此外,廣州還在加快建設四個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工業設計·廣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汽車產業·廣州花都區、軟件和信息服務·廣東廣州天河軟件園、裝備制造(智能裝備)·廣州黃埔區(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