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要聞動態 > 政務專題 > 廣東18項工作獲國務院督查激勵 > 典型經驗

廣州市 深圳市聚焦工業穩增長和轉型升級
全力打造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新引擎”

時間 : 2020-07-03 09:02:17 來源 : 廣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廣州市政府、深圳市政府
【打印】 【字體:

  2019年,我省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廣東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擔當作為、攻堅克難,用真抓實干的精神全力以赴抓好工業穩增長,縱深推進工業轉型升級,強力實施技術改造,全力譜寫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新篇章。其中,廣州市、深圳市大膽探索、勇于嘗試、成效明顯,受到國務院督查激勵。

  一、廣州市

  (一)工作亮點成效。對標全國、全省,在關鍵領域實現先行先試,爭取了一批重大項目、榮譽、平臺和試點示范。在國際層面,聯合國工發組織授予廣州全球“定制之都”案例城市稱號,廣州被評為2019亞太區領軍智慧城市,正加快創建“世界顯示之都”。在國家層面,獲批建設首批國家綜合型信息消費示范城市、規模化部署5G商用試點城市,積極建設制造強國試點示范城市、國家服務型制造示范城市、四個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國家區塊鏈發展先行示范區、廣州國家級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試驗區、通用軟硬件適配認證中心(廣州)等,“獲得電力”水平居全國第一方陣。在省級層面,加快建設8個省級制造業創新中心、16家珠三角地區服務型制造示范平臺,打造首批省級5G產業園、6家省級循環化改造試點園區。在工業互聯網生態資源、智慧城市建設、綠色制造試點示范等指標上走在全省前列。

  (二)主要做法和舉措。

  1.穩增長,主要指標實現“三穩”“三突破”。“三穩”,即工業增加值和總產值穩步回升,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從年初的1.1%回升至5.1%(全省與深圳4.7%,全國5.7%),規模以下工業增加值增速從年初的負0.4%回升至3.6%;投資額穩定增長,工業投資首次突破千億大關(增長9.1%),其中,技改投資占工業投資比重首次突破35%(增長43.0%);高新產業穩中有進,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增長21%,對規模以上工業增長貢獻率達57.2%。“三突破”,即軟件和信息服務業收入首次突破4000億元(達4273億元),增長18.5%;全國首批5G商用試點城市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建成5G基站20246個,培育示范應用130余項,全省第一、全國前列;私營經濟市場主體突破200萬戶(達219萬戶),“小升規”企業突破1000戶。

  2.促轉型,存量和增量實現齊抓共進。優化存量,促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組建省高檔數控機床及關鍵功能部件創新中心、CPS離散制造數字化創新中心、智能家電創新中心,支持239個技改項目,建設72個國家和省級智能制造項目、115個國家級綠色制造示范項目(全省第一)。大力發展工業互聯網,21個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二級節點接入國家頂級節點(廣州),在全國五個頂級節點中領先。擴大增量,培育新興產業。廣佛惠超高清視頻和智能家電、智能網聯汽車兩個產業集群在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初賽中名列前茅。實施超高清視頻產業行動計劃,啟動建設花果山超高清視頻產業特色小鎮、全球超高清視頻演示展示中心,建成18個4K電視網絡應用示范社區。實施“穗芯”計劃,粵芯12英寸晶圓項目順利投產,填補廣州制造業“缺芯”空白。在省統一部署下,持續推進部、省、市共建軟件產業基地,廣州被列入國家信息技術應用創新產業發展重點布局。狠抓招商,培育新動能。加快落地一批基礎平臺和重大項目,2019年60個工信領域重大投資項目已完成投資1252億元。近三年,累計安排財政資金60億元支持企業項目超2800個,每年為制造業企業降低成本40億元。2019年省級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專項資金和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專項資金下達我市8.01億元,扶持了約2665家企業。

  3.出實招,園區載體實現聯動推進。一是重拳整治提升村級工業園,建立2705個村級工業園數據庫、132平方公里的村級工業園全量落圖,打造天河智匯PARK、海珠唯品同創匯等示范園區,超額完成300公頃整治任務。二是持續清理整治“散亂污”場所,全年完成3.9萬個“散亂污”場所清理整治。三是加快提升園區載體質效,全市劃定總規模為621平方公里的工業區塊,完成十大價值創新園區編制控制性詳細規劃和產業規劃。

  二、深圳市

  (一)主要亮點成效。

  1.工業經濟保持平穩增長,工業規模繼續位居前列。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規模達3.68萬億,位居全國大中城市首位,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占全省27.3%,全口徑工業增加值規模位居全國第二,先進制造業占全市規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為71.9%。工業投資規模首次突破千億大關,規模位居全省第一,增長11.5%。

  2.產業轉型升級成效明顯。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破萬億,同比增長8.8%,占全市GDP的37.7%,對全市經濟增長起到顯著支撐作用。

  3.創新步伐不斷加快。全社會研發經費支出占GDP比重繼續全國領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和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居全國前列。醫療器械領域唯一的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落戶深圳。

  4.5G建設領跑全國。建成5G基站1.55萬個,實現重點區域5G網絡全覆蓋,超過一半的中國5G技術研發及創新應用“第一”出自深圳。

  5.人工智能發展迅速。獲工業和信息化部批復建設國家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標志著深圳市人工智能產業發展進入了創新應用、融合發展的新階段。

  6.全國鯤鵬產業示范區扎實打造。市政府與華為簽署聯合打造全國鯤鵬產業示范區戰略合作協議,啟動中國鯤鵬產業源頭創新中心建設。

  7.企業競爭力不斷提升。華為、中興、比亞迪、邁瑞、華星光電、大疆等已發展成為國內甚至全球相關行業的龍頭骨干企業,現有17個制造業單項冠軍,占全省二分之一,22家企業入圍2019電子信息百強企業名單。

 ?。ǘ┲饕龇ㄅe措。

  1.堅定不移走制造業高質量發展道路。成立以市長任組長的市制造強市建設領導小組,加強制造業發展頂層設計和戰略布局,保持先進制造業和高技術制造業占比穩中有進。加快補齊電子信息產業中集成電路短板,加大力度發展機械裝備和生物醫藥等制造業,前瞻布局前沿產業,搶占未來競爭制高點。以制造業創新中心工作為核心,推動制造業創新發展,已授牌成立5家市級制造業創新中心,獲批建設7家省級制造業創新中心,其中高性能醫療器械制造業創新中心升級為國家級,為醫療器械領域唯一的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積極拓展產業發展空間,穩定產業用房租金水平,健全制造業發展要素支撐體系。

  2.全力以赴抓好工業穩增長。市區協同、全市一盤棋推進工業穩增長工作,深圳開展龍頭企業專項服務和重點工業企業調研服務,了解企業困難加強企業服務,不斷優化工業企業發展環境,著力幫助企業穩預期、穩信心。經努力,深圳2019年穩增長工作取得明顯效果,工業增速處于合理區間,電子信息制造業對全市工業增長貢獻率超過七成,工業百強企業合計產值占全市規上工業總產值比重接近六成,重點行業投資持續向好發展,工業發展基礎堅固。

  3.強力推進工業企業技改投資。建立多層次多元化技改政策支持體系,企業也更加重視通過內涵式的改造實現提質增效,技改投資占工業投資比重不斷提升,由四年前不足30%提升至47.8%,工業投資結構不斷優化。

  4.積極推動工業轉型升級向縱深推進。狠抓新興產業培育,深圳5G建設領跑全國,成為5G基站國內覆蓋密度最大城市,推動出臺集成電路、新一代人工智能、智能網聯汽車、新能源工程車產業發展政策,加快培育先進制造業集群,新一代信息通信、先進電池材料產業集群進入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競賽決賽。推動制造業與生產性服務業融合發展,加快推動傳統產業升級發展,2019年新增2家國家級、41家省級、16家市級工業設計中心,大浪時尚小鎮獲批國家紡織服裝創意設計試點園區(平臺),成功舉辦深圳時裝周、深圳國際工業設計大展等各類大型活動。

97在线观看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