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6日,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發布服務“六穩”“六?!钡湫桶咐_@些案例反映了全省法院在審理買賣糾紛、貨運糾紛、租賃糾紛、企業重組、勞動糾紛中,發揮審判職能作用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比蝿?,妥善化解各類涉疫矛盾糾紛,為全面復工復產達產、恢復正常經濟社會秩序提供有力司法服務的情況。
據了解,這是該院發布的第五批疫情防控期間民事行政案例。
因租金起糾紛餐飲店費用獲減免
2016年,袁某中標某經濟合作社的出租商鋪,并轉租給另一個體工商戶經營餐飲,租期至2024年。今年疫情發生后,袁某以商鋪實際面積小于中標面積為由,要求經濟合作社退還多交租金、變更租金標準,并減收租金。
廣州黃埔法院審理認為,糾紛主要因疫情引發,若能促成調解,不僅有利于新舊矛盾化解,也有助于餐飲店紓困經營。
經多次調解,雙方達成一致意見:經濟合作社自2020年1月起將綜合使用費降回2019年3月水平,已多交費用相應抵扣,計半減免2—5月份使用費,并約定綜合使用費自2023年1月起遞增,雙方不再以商鋪面積為由提起異議。
制衣廠拖欠貨款和解后分期支付
佛山某制衣廠是一家向韓國出口服裝的外貿企業。2019年9月,該制衣廠向某紡織公司訂購一批布料,拖欠貨款59萬余元。紡織公司遂起訴至法院,并申請對制衣廠機器設備和庫存的服裝進行查封。
佛山禪城法院審理認為,制衣廠因疫情因素訂單暫停,資金周轉困難,不妥善化解對雙方復產都有不利影響。經協調,紡織公司同意變更保全措施,改由紡織公司另外租賃倉庫保管服裝。在法院調解下,雙方最終達成和解:紡織公司同意對制衣廠機器設備進行解封,制衣廠分12期支付拖欠貨款,紡織公司分批返還服裝,幫助制衣廠通過銷售盡快回籠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