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要聞動態 > 政務專題 > 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 > 一線實踐

廣東金融業牢牢守住安全底線 為經濟穩定發展筑牢“防火墻”

時間 : 2022-09-27 09:14:58 來源 : 南方日報網絡版
【打印】 【字體:

  黨的十八大以來,防范化解金融風險特別是防止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成為金融工作的根本性任務。黨的十九大把防范化解重大風險作為三大攻堅戰之一。防范化解金融風險,成為金融工作實現高質量發展必須跨越的重大關口。

  過去10年,廣東金融監管部門多措并舉,標本兼治,通過系統整治,金融生態顯著改善。廣東金融業牢牢守住了不發生系統性區域性金融風險的底線,同時進一步完善中央和地方協同的金融風險防控機制,樹立“預防為先”意識,下好防范化解金融風險“先手棋”?!皬V東金融風險防范處置經驗做法得到國家高度肯定。”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理事長連平評價指出。

  嚴監管,牢牢守住金融安全底線

  “不用抵押、不用擔保,通過手機就可以獲得貸款?”汕頭市澄海區前美村村民陳育生,對能輕松獲得貸款充滿懷疑。直到一筆3萬多元的貸款到賬,他感慨道:“現在銀行把服務送上門來了?!?/p>

  這是廣東省農信聯社“農村金融(普惠)戶戶通”工程給村民們帶來的真切感受,該工程已在省內鄉鎮實現基礎金融服務100%覆蓋。同樣,這也是改制后的廣東農合機構煥發新活力的生動注腳,此前,廣東用3年時間順利完成了農信社改制組建農商行的攻堅任務,累計處置29家高風險機構,化解風險包袱超1300億元。

  改制前,廣東農合機構存在小、散、弱等問題,歷史包袱重、不良貸款率較高。農合機構發展情況與廣東經濟強省、金融大省的地位極不匹配,甚至成為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的重點領域。

  “通過改革有效化解了農合機構風險。到2020年末,主要監管指標由落后全國躍升為全面優于全國農合機構平均水平,地區營商環境顯著改善。”廣東銀保監局局長裴光指出。廣東金融學院副校長易行健評價農信改制時表示,通過市場化方式開展改制幫扶,著力推進了廣東金融風險防范化解長效機制的完善。

  像農信改制這類化解風險案例的背后,是近年來廣東堅持不懈防范化解金融風險,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區域性金融風險底線的努力,不斷為廣東經濟穩定發展筑牢“防火墻”。

  金融風險的突出特點是點多面廣、傳染性、外溢性強,近年來形態日益隱蔽復雜。以非法集資為例,案件數量、涉案金額、涉及人數等一度居高不下,防范打擊的難度也逐步加大。

  針對一系列新挑戰,廣東金融監管部門近年來實現了被動打擊到主動處置的根本性轉變。針對非法集資全鏈條治理持續深化,實現全部707家P2P網貸平臺退出市場,并精準拆彈處置了一批如團貸網、“小牛在線”等P2P平臺,實現私募基金風險有序出清。

  嚴監管、防風險已悄然改變了整個廣東金融業的氣象。根據廣東銀保監局提供的數據,廣東銀行業保險業通過實現重點城商行“精準拆彈”,完成了33家高風險機構“脫險摘帽”。轄內累計處置不良資產超8500億元,不良率下降0.4個百分點。影子銀行和交叉金融風險得到有序化解。

  老百姓也在從嚴監管中實實在在感受到安全感?!按蟾刨r了68萬元,都沒想到過還能獲得賠償?!鲍@得上市公司康美藥業賠款的投資者蘇先生激動地表示,此前,投服中心代表的5萬余名康美藥業投資者共判獲賠約24.6億元,成為中國證券民事賠償集體訴訟的第一案。

  “以康美藥業為代表的一批上市公司風險得到化解,實現了政治、社會、法律效果三統一?!睆V東省社會科學院港澳臺研究中心主任任志宏評價指出。

  近年來,廣東資本市場不斷加大對違法案件的查處懲治力度,從重從快查辦了一批重點類型、重要領域的典型案件。廣東證監局黨委書記、局長楊宗儒表示:“始終堅持‘零容忍’方針,對欺詐發行、財務造假、操縱市場等惡性違法違規活動保持高壓嚴打態勢?!?/p>

  根據廣東證監局提供的數據,近5年來,累計壓降轄區(不含深圳)股票質押高風險上市公司34家,壓減關聯方違規資金占用277.02億元、違規擔保45.63億元,妥善化解56只債券680億元本息兌付風險,壓減私募基金風險規模1030億元。

  凝聚監管合力,屬地責任進一步壓實

  黨的十八大以來,金融混業經營不斷深化,新金融業態層出不窮。在金融發展邁向新臺階的同時,也滋生了新風險,防范化解金融風險更有待長效機制的建立和夯實。

  防范化解風險需要更強有力的金融監管機構,此前,相關法律法規以及部門規章制度一度出現“政出多門”的情況,導致金融監管在央地協同、跨部門協調方面面臨困境,難以形成監管合力。

  2017年7月,全國金融工作會議著重提出,補齊監管短板,堅持中央統一規則,壓實地方監管責任。2018年,《廣東省機構改革方案》提出,組建省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加掛省政府金融工作辦公室牌子,不再保留單設的省政府金融工作辦公室。這一由“辦”到“局”的變化,以及名稱中新增的“監督管理”,都意味著地方金融監管職能的進一步加強。

  金融監管力度也在強化,“監管姓監”的定位多次被強調。2018年12月,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廣東監管局舉行了掛牌儀式,標志著地方銀保監整合落地,金融混業監管邁出重要一步。

  強監管伴隨著強問責。證監系統也在健全資本市場風險防控工作機制上不斷發力。近五年來,廣東證監局加大現場檢查和非現場監管力度,對包括上市公司“明星”高管和頭部機構在內的各類違規市場主體作出行政監管措施決定707份。

  為進一步完善中央和地方協同的金融風險防控機制,新的平臺也在廣東被搭建起來?!皬V東省成立了金融風險化解委員會,同時還建立健全了風險研判機制、決策風險評估機制、風險防控協同機制、風險防控責任機制,主動加強協調配合,保障重大金融風險化解處置工作能順利推進?!睆V東省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局長于海平表示。

  凝聚合力,金融監管的新格局在廣東逐步成型。2020年3月,金融委辦公室地方協調機制(廣東省)成立(下稱廣東協調機制),成員單位除傳統金融監管部門外,還包括了廣東省發展改革委、廣東省財政廳等。這一機制的設立,對于持續加強央地金融監管協調,配合地方金融工作議事協調機制開展工作具有重要意義。

  “發揮好廣東協調機制‘傳達人’‘協調人’作用,協同防范化解金融風險。”廣東協調機制召集人、中國人民銀行廣州分行行長白鶴祥表示。近年來,廣東協調機制各成員單位加強轄內重點領域和重點機構金融風險分析研判,聯合建立法人城商行、民營銀行突發流動性風險應急處置協調機制等。持續打擊電信網絡違法犯罪、跨境賭博及地下錢莊,有效維護了地方金融秩序。

  10年來,廣東金融風險預防、預警、處置、問責制度體系不斷健全,屬地責任得到進一步壓實,構筑起央地協同、省市縣分工負責的“七道”防線,廣東金融風險水平保持全國最低水平。截至2021年末,全省銀行業不良貸款率控制在1.15%,低于全國平均水平0.7個百分點。

  下好防范化解金融風險“先手棋”

  2020年8月,廣東省地方金融風險監測防控中心(下稱防控中心)通過其監測防控“金鷹系統”監測到了一條異常風險線索:廣州某傳媒有限公司正在公開宣傳發布虛假信息,疑似以充值會員結合買賣商品進行分傭,騙取受害人錢財。

  防控中心隨即迅速向相關部門提供上述風險線索,提示該公司運營模式疑似集資詐騙。9月初,該公司被公安部門以詐騙罪立案偵查。

  地方金融監管面臨的最大的挑戰之一,是監管對象缺乏可見性,往往到出了風險事件才被發現。為了讓風險可以被提前預警,利用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等金融監管科技,廣東扎實推進地方金融風險監測防控“金鷹系統”建設,構筑起線上數據流與線下群防群治于一體的“天羅地網”。

  數據顯示,防控中心已成功預警了數十家重大金融平臺風險,為廣大投資者挽回了500多億元損失,真正做到打早打小,發揮了防控風險的重大作用。

  近年來,廣東在防范化解金融風險方面,不斷提升監管數字化智能化水平,包括建設大數據風險預警系統、區域特色報表、RPA等系統,探索運用聯邦學習技術識別早期風險;還創設廣州地區監管示范區,成立廣州地區監管委員會,在全國率先強化對省會城市金融服務和金融監管。

  “通過持續提升現代化監管能力水平,可有效降低金融風險事件發生概率。”連平表示,廣東在防范化解金融風險實踐中這一經驗值得借鑒。

  金融風險的事后救濟也同樣重要。在暢通金融消費者權益救濟渠道方面,近年來,廣東積極推進社會團體、第三方組織等提供金融投訴糾紛調解服務。2014年,廣東省金融消費權益保護聯合會(下稱“聯合會”)成立;2021年,廣東正和銀行業保險業消費者權益保護中心(下稱“正和消保中心”)揭牌……金融糾紛多元化解機制建設不斷向前邁進。

  截至今年8月末,聯合會發起設立的廣州金融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已累計成功調解各類金融糾紛案件6512件,調解成功率達到84%;正和消保中心已累計受理投訴1.88萬件,建立“小額糾紛快速處理+訴調對接+專家調解”工作機制,受理調解案件1.06萬件,累計投訴和解和成功調解的案件糾紛共計1.22萬件,結案金額達10.78億元。

  在增強公眾金融風險識別能力、強化金融投資者宣傳教育方面,近年來,廣東還創新推出了一系列金融科普活動,為群眾提供通俗易懂的宣傳內容。同時通過進社區、進校園等現場普法等形式開展宣傳,有效助力公眾金融素養提升。

97在线观看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