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要聞動態 > 政務專題 > 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 > 一線實踐

廣東史上投資規模最大的跨流域引調水工程正式開工 環北部灣廣東水資源配置工程為粵西四市“解渴”

時間 : 2022-09-01 10:12:43 來源 : 南方日報網絡版
【打印】 【字體:

施工作業

建設者們在環北部灣廣東水資源配置工程合江支洞試驗段施工作業。圖片來源:廣東省水利廳

  “以后喝水、生活都不用愁了!”

  8月31日,環北部灣廣東水資源配置工程正式開工建設。聽到消息,湛江市徐聞縣下橋鎮橋南村委北山村村民黃堪學臉上笑開了花。

  隨著工程正式開工,這項總投資606.43億元的重大水利工程,成為廣東省迄今為止引水流量最大、輸水線路最長、受水區域最廣、建設條件最復雜、工程投資規模最大的跨流域引調水工程。此前廣東水利建設史上的投資規模紀錄,是投資規模約354億元的珠三角水資源配置工程。

  “工程建成后,多年平均年供水量達20.79億立方米,將大幅度提高粵西地區特別是雷州半島的供水保障能力?!笔∷麖d副廳長申宏星表示,該工程可幫助粵西地區新增灌溉面積185萬畝,助力鄉村振興、保障糧食安全;可退減超采地下水5.66億立方米,退還被擠占的生態環境用水1.85億立方米,為改善區域水生態環境創造條件;同時對穩經濟、保就業發揮積極作用,為國家北部灣城市群建設、構建廣東“一核一帶一區”區域發展格局和打造湛江省域副中心城市提供堅實水資源保障。

  破解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難題

  跨流域調水筑起全省水網“大動脈”

  “我們村有800多人,一直以來都是飲用地下水,水量不穩定,水質也不安全。農作物靠打井灌溉,也影響了產量?!闭f起當地用水難的現狀,黃堪學連連嘆息。

  徐聞縣地處雷州半島最南端,屬丘陵地帶。由于地形所限,加上缺乏大型蓄水工程,徐聞縣河流水系獨流入海,源短流急,降雨蓄不住,時常發生旱災,有“十年九旱”的說法。為破解雷州半島干旱缺水問題,湛江市委、市政府實施了多次大規模的改水治旱工程,特別是1959年興建鶴地水庫和青年運河,1998年實施西南治旱,極大地改善了雷州半島干旱情況,但當地缺水局面未能得到根本性改變。

  因此,對于環北部灣廣東水資源配置工程開工,黃堪學等當地村民難掩激動心情。該工程由西江水源工程、輸水干線工程和分干線工程組成,輸水線路總長近500公里,從云浮市西江干流取水,通過泵站加壓,基本采取全線封閉輸水型式,將源源不斷的西江水輸送至包括徐聞縣在內的湛江、茂名、陽江、云浮4市的13個縣區,助力當地形成多水源供水格局,極大增強水資源保障能力。

  “工程建成后,我們不但能夠喝上優質的自來水,種植的農作物預計也能增產20%?!毙炻効h下橋鎮北插村村委會主任郭朝棟激動地說。

  徐聞的缺水局面,是廣東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難題的縮影。據水利專家介紹,廣東地處珠江流域下游,臨南海之濱,降雨豐沛、河網密布。但由于自然環境和地理環境的客觀局限,每年4月至9月,廣東水量過分集中,大部分流泄入海,成為不可支配的水資源;10月至次年3月,工農業生產需水高峰,恰恰又是河川徑流的枯水期。此外,廣東水資源地域分布不均,粵東、粵北和粵西沿海等地水資源比較緊缺,粵西地區特別是雷州半島,自古以來就是全國聞名的苦旱之地。自然調蓄能力弱、豐枯變化大,水資源短缺問題長期困擾粵西人民。

  資源性、工程性和水質性缺水并存,已成為制約廣東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瓶頸。重塑水資源時空分布格局,刻不容緩。

  如今,環北部灣廣東水資源配置工程正式開工建設,珠三角水資源配置工程、粵東水資源優化配置工程持續取得進展,一條條跨區域輸水渠道穿山越嶺,區域經濟、人口重心和水資源重心的“時空錯配”現象,正在隨著廣東“大手筆”的水利工程建設得到全面改善。

  根據廣東“851”水利高質量發展藍圖,未來廣東將通過跨流域調水筑起全省水網“大動脈”,構建“五縱五橫”水資源配置骨干網。具體而言,就是規劃以東江、西江、北江、韓江、鑒江干流為“縱”,以珠三角水資源配置、環北部灣廣東水資源配置、粵東水資源優化配置、珠中江水資源一體化工程、東深供水工程等重大水資源配置工程為“橫”,構建覆蓋全省16個地級以上市、受益人口超7600萬人的水網主骨架和大動脈。工程全部建設完成后,可基本解決長期以來困擾廣東的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問題,為廣東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可靠的水安全保障。

  發揮穩經濟“定盤星”作用

  重大水利工程推動我省水利事業實現更大突破

  “水利投資規模巨大,對經濟發展促進作用較大,并通過乘數效應,未來還可能衍生出新的消費、投資,有望拉動經濟增速上行?!北本┐髮W國民經濟研究中心主任蘇劍說。

  穩住經濟大盤,水利投資靠前發力。今年上半年,廣東重大水利工程開足馬力,奮力跑出建設“加速度”。截至6月30日,我省水利投資完成456.9億元,再創歷史新高。全省水利項目已開工2695個,開工率達67.3%。根據規劃,廣東“十四五”期間水利投資要完成4050億元,是“十三五”投資完成規模的2.2倍。

  “廣東已進入水利投資規模最大的歷史時期?!笔∷麖d規劃計劃處副處長任啟偉告訴記者,水利工程點多、面廣、量大,具有較好的規劃和前期工作基礎,特別是重大水利工程投資大、產業鏈條長、創造就業機會多,在保障水安全、推動區域協調發展、拉動有效投資需求、促進經濟穩定增長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根據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員會有關專家初步估算,環北部灣廣東水資源配置工程的建設,可以有效帶動GDP增長,新增就業崗位30萬個,充分發揮穩經濟“定盤星”與“壓艙石”作用。

  與此同時,在水利專家看來,環北部灣廣東水資源配置工程的建設,不僅將系統解決粵西地區干旱缺水的問題,也將大力推動我省水利事業實現更大突破。

  “興建引調水工程難度極高,從規劃、選址、立項到設計等都經過深入論證?!鄙旰晷墙榻B,以珠三角水資源配置工程為例,因工程全長達113.1公里,要穿越多個核心城市群、眾多江河湖海和鐵路公路,從2014年到2018年,工程線路的規劃選址進行了幾十輪協調與優化調整。

  同樣,對于環北部灣廣東水資源配置工程來說,該工程輸水線路總長近500公里,工程總投資較珠三角水資源配置工程幾乎翻了一番。其中,工程輸水干線將穿越擁有粵西第一高峰的云開山脈,該段隧洞總長約64.5公里,最大埋深約910米,是迄今廣東埋深最大的輸水隧洞,其難度可想而知。

  “工程將投入12臺TBM集群施工,其中6臺直徑達9米以上,在整個國內水利建設史上都十分罕見。”中鐵裝備副總經理王杜娟表示,近500公里的輸水隧洞將使用盾構機和TBM以及部分鉆爆法施工共同完成。其中,大直徑TBM集群施工規模國內罕見,其裝備技術在國內處于領先水平。

  環北部灣廣東水資源配置工程項目設計總工程師劉元勛表示,針對設計、建設、運維各階段的重點難點,該項目依靠科技創新,聚焦重大技術難題科研攻關,充分論證,編制了《環北部灣廣東水資源配置工程科研綱要》。隨著科研課題的全面開展,將為工程順利建設奠定堅實的基礎。

  大力改善區域水生態環境

  推動經濟社會實現高質量發展、可持續發展

  湛江、茂名、陽江是北部灣城市群的重要城市,也是廣東沿海經濟帶的重要組成部分,輸水沿線的云浮市為珠江—西江經濟帶主要城市之一。

  近年來,隨著經濟不斷發展,上述四市城鎮生活及工業用水的需求日益增長,河道生態用水與農業灌溉用水被擠占,局部水污染問題凸顯;湛江市、茂名市地下水超采且水質不達標,已造成地面塌陷和海水入侵等生態問題,嚴重制約當地經濟社會發展。

  環北部灣水資源配置工程建成后,上述四市尤其是整個雷州半島的水源結構將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徹底擺脫水資源匱乏的掣肘,區域水生態環境也將得到明顯改善,為當地經濟社會實現高質量發展、可持續發展提供堅實保障。

  盛夏時節,走在位于云浮市北部的西江畔,藍天、綠水、青山相映成趣。環北部灣廣東水資源配置工程將在此建設地心泵站,取水潤澤粵西大地。

  “環北部灣廣東水資源配置工程高度重視對水生態環境的影響與修復,建成后將進行水資源供需兩側剛性約束和配置?!敝袊こ淘涸菏筷愊嫔榻B,工程取水口位于思賢滘上游,工程建成使用后,將在思賢滘流量小于2700立方米每秒時停止取水,基本不會對思賢滘生態需水量及壓咸流量產生不利影響。

  與此同時,該工程建成后,從西江引入的新增供水每年可幫助粵西地區退減地下水超采區開采量5.66億立方米,逐步恢復該地區地下水動態平衡,緩解因地下水超采導致的地面沉降、海水入侵等方面的生態與環境問題,并退還擠占河道的生態用水,大幅度改善天然河道的水生態環境。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近年來,廣東積極踐行“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治水思路,在合理配置水資源、保障區域供水安全方面積累了豐富經驗。與此同時,重大水利工程建設不僅追求經濟效益,還將修復生態作為水資源綜合高效利用的重要目標之一,也成為近年來我省轉變治水方式,推進美麗廣東建設,實現高質量發展、可持續發展的一大趨勢。

  如在水資源豐富的珠江三角洲地區,由于水資源分布和使用極不平衡,隨著珠三角城市群的飛速發展,東江以占全省18%的水資源總量、支撐起全省28%的人口用水和48%的GDP,水資源開發利用率不斷逼近警戒線,致使東江流域生態環境受到威脅。而隨著珠三角水資源配置工程的加速推進,力爭明年底建成通水,屆時不僅將解決廣州、深圳、東莞生活生產缺水問題,為香港等地提供應急備用水源,還將大大緩解東江流域的供水壓力,通過西江、東江水源互補、豐枯調劑,退還東江流域及沿線城市被擠占的生態用水,進一步增加東江的生態流量,緩解或降低東江水資源開發利用強度,助力東江流域水生態環境持續改善。

  可以預見,隨著像環北部灣廣東水資源配置工程等更多跨流域調水重大水利工程的實施,廣東水安全保障能力將得到全面提升。同時,隨著水利工程綜合效益充分發揮,我省水利管理、水資源科學配置能力不斷增強,河湖生態環境也將得到持續改善,水利高質量發展藍圖逐漸變為美好現實,為我省經濟社會實現高質量發展、可持續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數讀

  ●工程總投資606.43億元,輸水線路總長約500公里,總工期96個月;

  ●工程建成后多年平均年供水量達20.79億立方米。其中城鄉生活和工業供水14.38億立方米,農業灌溉供水6.41億立方米;

  ●該工程可幫助粵西地區新增灌溉面積185萬畝;

  ●該工程可幫助粵西地區退減超采地下水5.66億立方米,退還被擠占的生態環境用水1.85億立方米;

  ●工程供水范圍覆蓋湛江、茂名、陽江和云浮4個地級市,受水區4市面積3.09萬平方公里,占廣東省總面積的22%,GDP占廣東的7.1%,人口占13.6%,耕地面積占30.7%。

97在线观看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