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漢松。圖片來源:南方日報
“唯有矢志不渝、篤行不怠,方能不負時代、不負人民……報告中這些鏗鏘有力的話語讓我難以忘懷,更深感責任重大?!弊鳛橐幻鶎狱h代表,現場參加黨的二十大開幕會,廣東昌隆陶瓷股份有限公司設計總監丘漢松備受激勵。
連日來參加大會各項議程,丘漢松收獲滿滿:“報告中‘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相關論述,正是我最關心的內容,也是我的工作方向?!彼硎荆瑫髮腰h的二十大精神帶回陶瓷生產一線,把黨代表的職責放在心上、扛在肩上,以更加飽滿的熱情投入本職工作,為陶瓷產業在創新中傳承發展、助力老區蘇區振興發展貢獻力量。
視傳承推廣陶瓷工藝為己任
當聽到報告提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得到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時,丘漢松滿懷自豪——自己在其中也發揮了應有的作用。
梅州市大埔縣,曾是全國“四大瓷都”之一,陶瓷生產歷史悠久。出生在這里的丘漢松從小耳濡目染,對陶瓷有著特殊的感情。從事陶瓷繪畫和造型設計30多年,他一直在鉆研如何傳承發揚好這項傳統技藝。
陶瓷產業是傳統產業,要提升產品的質量和附加值,唯有創新?!皬牟馁|造型、圖畫布局到色彩搭配,只有不斷創新,才能設計出適應市場、滿足用戶需求的產品?!鼻饾h松說。
幾年前,他和團隊就進行了一項大膽的創新。受限于當時的工藝技術,薄胎在日用瓷器上應用很少。怎樣把它用在日用瓷器上,并且實現傳統薄胎瓷器邊角全釉?
為啃下這塊“硬骨頭”,丘漢松帶領團隊逐步完善了19個全新的“全釉薄胎陶瓷生產工藝流程”,并掌握了納米強化技術、燒成添加劑技術、全釉技術等三項關鍵技術,生產出“白如玉、明如鏡、薄如紙、聲如罄”的薄胎瓷器。
這一成果獲得了廣東科學技術獎二等獎,并填補了我國“薄胎瓷”生產工藝的一項空白。他又推動建立大埔縣昌隆陶瓷公共技術研發平臺,將釉下青花全釉薄胎陶瓷技術等創新成果在多家企業推廣應用,大幅提高產區陶瓷產品的質量和企業的經濟效益。
“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離不開創新,報告中多次提到創新的重要意義和作用,堅定了我們的發展信心?!鼻饾h松表示,自己將深入學習貫徹好黨的二十大精神,繼續做陶瓷行業傳承創新的探路人,制作更多創新型陶瓷產品,讓優質陶瓷制品走進千家萬戶。
千方百計培育陶瓷人才
“報告提出,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這是我們矢志不渝的責任?!鼻饾h松說,作為行業“老師傅”,要更自覺地肩負起文化和技術傳承的責任。
近年來,陶瓷行業高素質專業技術人才缺乏,學習陶瓷繪畫、設計的人中,年輕人占比不高。如何為陶瓷行業培養、留住一批高素質的技術人才,成為丘漢松最操心的事之一。
“報告指出要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養質量,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我感到這一部署恰逢其時!”丘漢松說,2018年,自己就成立勞模和工匠人才創新工作室,通過“老帶新”,由組織能力高、技術能力強的工藝師負責新技術員的培訓,幫助他們盡快掌握技術。
同時,他在公司內部組建研發部,進行新產品開發和技術攻關?!艾F在這一團隊里有12人,平均年齡在四十歲左右,已成為公司的‘生力軍’?!鼻饾h松高興地說。
他還充分發揮陶瓷公共技術研發平臺的作用,舉辦陶瓷基礎知識、陶瓷實用工藝技術等陶瓷技術、工藝培訓班,組織陶瓷技術、新產品、新工藝、新材料交流會等,為基地企業提供專業人才培訓服務。
在對黨的二十大報告的不斷學習和討論中,丘漢松更加明確了自己的工作方向:“我要不斷提升專業水平,積極探索培育、留住陶瓷人才的方式方法,努力推動大埔陶瓷產業形成‘基礎研究+技術攻關+成果轉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撐’全過程創新生態鏈,為廣東陶瓷產業創新發展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