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要義
●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發展是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沒有堅實的物質技術基礎,就不可能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必須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堅持高水平對外開放,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我們要堅持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增強國內大循環內生動力和可靠性,提升國際循環質量和水平,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著力提高全要素生產率,著力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著力推進城鄉融合和區域協調發展,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
●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推進新型工業化,加快建設制造強國、質量強國、航天強國、交通強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加快建設農業強國,扎實推動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振興,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牢牢守住十八億畝耕地紅線,確保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北京連線
“報告多次強調高質量發展,為我們繼續堅定不移走好高質量發展之路指明了方向?!薄皥蟾鎸ㄔO現代化產業體系作了具體部署,我們對未來充滿動力和信心!”……連日來,習近平總書記所作的黨的二十大報告,在廣東代表、干部群眾中持續引發強烈反響。
奮進新征程,聚力譜華章。大家表示,要準確把握時與勢,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以更加主動的精神狀態、更加昂揚的奮斗姿態,譜寫推動廣東高質量發展的壯美篇章。
黨的二十大代表、陽江市委書記馮玲:
以創新驅動發展千億級產業集群
“報告指出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為陽江在新征程中加快現代化建設步伐指明了路徑和方向?!秉h的二十大代表、陽江市委書記馮玲說,陽江將準確把握高質量發展的豐富內涵和實踐要求,在打造沿海經濟帶重要戰略支點、宜居宜業宜游現代化濱海城市中展現新作為、干出新氣象。
馮玲說,陽江將大力發展實體經濟,重點建設好陽江國際風電城,打造國際一流海上風電全產業鏈基地,以實施工業振興行動為抓手,發展壯大合金材料、裝備制造、綠色能源三大千億支柱產業集群和新型建材、五金刀剪、生物醫藥、智能家電、食品加工、輕工紡織等百億級優勢產業,著力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全力打造沿海經濟帶上的產業支點。
馮玲說,陽江將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高素質人才隊伍建設和培養,發揮好科技、人才、創新的引擎作用,不斷厚植高質量發展的沃土。目前,陽江正全力打造高能級創新平臺,鼓勵骨干企業建立研發中心,已建成了陽江海上風電實驗室、合金材料實驗室兩大省實驗室,以及高功率激光應用實驗室、五金刀剪產業技術研究院等高水平科研平臺,為產業發展注入創新動能。其中,兩大省實驗室已匯聚了包括院士在內的一批業內頂尖科研專家,加快對海上風電和合金材料領域“卡脖子”技術難題展開攻關,目前已在海上風電水下抗分散高強粘聚材料、刀剪高端鋼材研發等方面取得了突破。
黨的二十大代表、肇慶市委書記張愛軍:
奮力書寫肇慶高質量發展新篇章和好答卷
報告指出,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黨的二十大代表、肇慶市委書記張愛軍說,近年來,肇慶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過去十年,肇慶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7.3%,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0.1%,六大農業主導產業產值突破600億元,經濟社會發展全面進步,區域發展更趨協調,高質量發展邁出了堅實步伐。
“接下來,肇慶將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認真落實‘1+1+9’工作部署,全面推進產業振興、鄉村振興、旅游振興、社會事業振興,奮力書寫肇慶高質量發展新篇章和好答卷,在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加快建設珠三角核心區西部增長極和粵港澳大灣區現代新都市。”張愛軍說。
張愛軍說,肇慶要積極融入“雙循環”,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更好利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加快融入新發展格局,打造新發展格局戰略支點的節點城市;要全面落實“三新一高”要求,堅定不移向東看、向東趕,堅持產業強市、制造業優先,建好大型產業集聚區,做大做強新能源汽車等“主導+特色”產業,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要推進城鄉融合和區域協調發展,深入推進新型城鎮化改革,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支持山區縣因地制宜綠色發展,持續壯大縣域經濟實力,加快解決區域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堅定不移走好高質量發展之路。
黨的二十大代表、華南農業大學校長劉雅紅:
為加快建設農業強國貢獻智慧和力量
報告提出加快建設農業強國,黨的二十大代表、華南農業大學校長劉雅紅備受鼓舞,同時也感到使命光榮、責任重大。
“高校擁有豐富的教育資源和人才、科技、智力優勢,服務鄉村振興是我們扎根中國大地辦大學的要求,也是發揮高校社會服務職能的重要途徑。”劉雅紅說,近年來,教育部、廣東省教育廳先后出臺高等學校鄉村振興科技創新行動計劃和實施方案,廣東高校立足省情農情,深入結合本地“三農”問題和產業特色,強化人才支撐、科技支撐和理論支撐,圍繞推進鄉村振興發揮了重要作用。作為以“農”為優勢和特色的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華南農業大學聚焦國家重大戰略需求,面向鄉村振興主戰場,布局“糧食安全、人畜健康、智慧農業、鄉村振興”四大學科群,以有組織的科研匯聚人才和創新能量,力爭實現“從0到1”的原始創新和關鍵技術重大突破。
劉雅紅說,華南農業大學將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以作物學一流學科建設為引領,重點建設“生物育種”方向,聚焦生物種業前沿科學科技和種質資源等“卡脖子”問題,開展水稻、大豆、甘蔗等作物資源和保護培育的基礎理論及應用研究。學校將努力構建自立自強科技創新體系、一流卓越農林人才培養體系、建站連線布網社會服務體系,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建設農業強國貢獻智慧和力量。
黨的二十大代表,云浮市云城區前鋒鎮羅坪村黨總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李勤賢:
鄉村振興離不開農業的高質量發展
扎根基層、耕耘“三農”一線多年,黨的二十大代表,云浮市云城區前鋒鎮羅坪村黨總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李勤賢對農業農村話題尤為關注。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要扎實推動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振興,讓李勤賢備感振奮。
“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關鍵,實現鄉村振興離不開農業的高質量發展。”李勤賢結合自己所在的羅坪村說,因地處山區,耕地面積少,過去羅坪村村民大多外出務工,羅坪村“兩委”干部推行村企共建模式后,引導村民以土地入股、流轉等方式參與發財樹產業,盤活村莊閑置土地,建成花卉加工大棚,讓村民在家門口實現就業。“相較于幾年前,現在羅坪村收入翻了十倍,村集體收入持續增長,僅今年村集體收入就增加了25萬元?!蓖ㄟ^黨建引領實施鄉村建設行動,羅坪村還全面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打造“花卉田園、休閑農業、觀光旅游、鄉土風情”于一體的美麗鄉村,成為了遠近聞名的網紅打卡點。
“作為一名農村基層干部,要去解答鄉親們心中‘怎么種’‘誰來種’‘種完之后怎么辦’等疑惑,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突破農村發展的瓶頸?!崩钋谫t說,接下來要走好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道路,推動農業產業鏈延伸融合,推動鄉村產業功能拓展融合,從而進一步助推農業的現代化與高質量發展,實現鄉村全面振興。
廣東回音
廣東干部群眾熱議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等話題
奮力譜寫新時代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從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到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從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到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黨的二十大報告就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作出重要部署,在廣東干部群眾中引發熱議?!皥蟾鎴远宋覀冏龊弥圃鞓I的決心?!薄稗r業科技創新工作者大有可為,也必須有所作為?!贝蠹壹娂姳硎荆瑢⑸钊胴瀼攸h的二十大精神,奮力譜寫新時代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堅定不移發展壯大實體經濟
報告提出,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推進新型工業化?!皥蟾婷枥L和傳遞了我國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的藍圖和決心,作為企業家,我進一步堅定了做好制造業的信心,干勁更足!”廣州粵芯半導體技術有限公司總裁及首席執行官陳衛表示,集成電路制造業是至關重要的戰略性和基礎性產業,截至目前,粵芯半導體成功帶動近150家半導體上下游企業來廣州選址落戶,推動了廣東集成電路的人才集聚與產業鏈集聚。他表示,將始終立足融入發展大局,為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貢獻力量。
建設中的廣州白云站是粵港澳大灣區重點交通基礎設施項目,預計2023年底竣工?!皥蟾嫣岢黾涌旖ㄔO交通強國,作為粵港澳大灣區的交通建設者,我們要埋頭苦干、奮勇前進,發揚‘開路先鋒’鐵軍精神,全面完成廣州白云站建設任務,力爭將其建設成為國內領先、世界前列的雙一流精品站房?!敝需F建工集團廣州白云站聯合黨支部書記周晨說。
“報告提出加快建設網絡強國,令我們深受鼓舞、備感振奮。”廣州魯邦通物聯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陶洋說,短短十年間,我國網絡基礎設施建設步伐不斷加快,從網絡大國向網絡強國闊步邁進,并已經建成全球規模最大的5G網絡和光纖寬帶網絡。“‘5G+工業互聯網’將迎來新一輪發展機遇,為數字經濟穩健發展注入新動能?!碧昭笳f,魯邦通將持續深耕物聯網通信領域,加速推動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融合發展。
科技支撐現代農業產業發展
報告提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建設農業強國。省農科院黨委副書記、院長陸華忠表示,在推動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振興的過程中,農業科技創新工作者大有可為,也必須有所作為?!笆∞r科院將圍繞農業產業現代化發展要求,更加注重統籌推進科技創新與集成示范,統籌打造好科研隊伍、農技推廣隊伍和高素質農民隊伍,研發并提供更多主導品種,推廣更多主推技術,支撐現代農業產業發展?!标懭A忠說。
汕尾陸豐市城東街道黨委書記林坤煉說,近年來,城東街道圍繞建立健全歸屬清晰、權能完整、保護嚴格、流轉順暢的現代農村產權制度,探索實施“股份合作制”“股票田”“股票宅”改革,全力盤活資源,激發村集體經濟發展壯大和農民增收致富的內生動力。目前城東街道已實現15個鄉村產業振興項目落戶,預計總投資額超15億元,帶動村民就業3000多人,為鄉村振興注入活力。
韶關市仁化縣城口鎮黨委書記劉劍勇說,城口鎮紅色資源豐富,近年來大力弘揚長征精神,凝聚紅色文化力量,推動鄉村文化振興。他表示,城口鎮將打造“紅色+溫泉+古村+生態”鄉村產業鏈,將城口紅色小鎮發展成為全省乃至粵湘贛三省紅色教育基地,帶動商貿業、服務業、生態農業及民生事業發展。
練強“內功”助力區域協調發展
推動區域協調發展,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任務?!敖Y為對口幫扶關系以來,產業共建始終是深圳對口幫扶河源的重中之重。”位于河源的廣東邁諾工業技術有限公司總裁廖東帆說,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要構建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區域經濟布局和國土空間體系,河源近年來逐步探索出一條以“融灣”為綱、“融深”為牽引的發展道路,深圳、河源兩地的融合發展為產業發展打開了想象空間?!拔覀円鋵嵑命h的二十大精神,抓住時代機遇,練強‘內功’,為河源高質量發展助力。”
汕頭市發改局副局長王偉平指出,汕頭發展海上風電產業條件優越,是全國五大海上風電基地之一——粵東基地的主陣地。“近年來汕頭發展以海上風電產業為主體的新能源產業集群,大力推進國際風電創新港建設?!蓖鮽テ秸f,黨的二十大報告為汕頭的發展指明了方向,當地將加快建設粵東千萬千瓦級海上風電基地,同步推進氫能、儲能、智慧電氣裝備等產業發展,打造超2000億元新能源產業集群。
典型樣本
廣東新能源汽車產業核心競爭力持續增強
全國每6輛新能源汽車便有1輛廣東造
機器人舞動著美妙的身姿、無人搬運車忙碌地運送配件,10月20日,在廣州番禺汽車城,剛剛投產的廣汽埃安第二智造中心開足馬力生產,在AI、5G、物聯網等技術加持下,每56秒便有一輛嶄新的新能源汽車駛下生產線。
今年以來,得益于技術的創新和產品的迭代,在相繼解決了安全、充電、續航三大行業痛點之后,廣東新能源汽車熱銷全球,產品供不應求。
這是過去十年廣東新能源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的縮影。政策的支持引導、科技創新的持續投入、企業的提前布局等多方面利好因素疊加,廣東加速構筑世界級汽車產業集群,產業核心競爭力持續增強,逐步實現全球領跑。
廣東省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前8月,全省新能源汽車產量71.2萬輛,同比增長176.6%,占全國新能源汽車整體產量的17.9%,這意味著全國每6輛新能源汽車便有1輛是廣東造。
得益于新能源汽車產業的長足發展,廣東汽車產業過去十年穩步向上,2021年生產汽車338.46萬輛,占全國產量的12.8%,與2012年相比產量增長112.0%;2021年共有汽車制造業企業1064家,比2012年翻了一番;實現增加值2007.74億元,比2012年增加925.89億元。
如今,在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蓬勃發展的大背景下,汽車產業生態和競爭格局正在加劇重構,廣東汽車產業正處于從合資合作到自主創新,從“跟跑者”向“領跑者”轉型升級的重要階段,新能源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則是廣東由汽車大省邁向汽車強省的關鍵。
“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既是汽車產業未來發展的重點方向,也是國家鼓勵發展的重點?,F階段我國新能源汽車已高速進入從政策驅動轉向市場驅動的新發展階段,廣東新能源汽車要實現高質量發展,必須在產品、產業鏈、技術等方面確立發展優勢。”廣汽集團董事長曾慶洪表示,把握轉型新機遇,應對供應新挑戰,未來要著力提升產業鏈的現代化水平,發揮“鏈主”作用,帶動上下游產業發展,推動廣東智能網聯與新能源汽車戰略性支柱產業集群建設。
比亞迪汽車品牌及公關事業部副總經理杜國忠表示,未來可進一步發揮龍頭企業在創新引領、產業協同、人才集聚、產品輻射、技術迭代和營銷網絡等方面的核心作用,加強資源整合,形成集聚效應,帶動越來越多的產業鏈上下游企業朝集群化、規模化、高端化、專業化方向發展,打造完整的、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產業鏈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