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確組裝、加固零件、檢查調整……10月18日,航空工業大型滅火/水上救援水陸兩棲飛機“鯤龍”AG600(下稱“AG600”)總裝生產線上一片繁忙,工程師們或鉆進飛機龐大的機翼中調試設備,或站在飛機引擎旁邊連接管線——經過5個多月的奮戰,新的AG600M飛機即將完成總裝。
在偌大的尾翼一側,一張小型工作臺成了大家連日來學習黨的二十大報告的一方“陣地”,來自各黨支部的黨員以及產業職工聚集在一起,談感受話落實。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我們有信心!AG600飛機設計師謝超說。
擁有超過4000公里的大航程、獨特的大通艙結構設計確保一次可救援50人、艙底大型儲水箱從水面汲取12噸水只需20秒……作為我國自主研制的大型水陸兩棲飛機,AG600與大型運輸機運—20、噴氣式客機C919并稱為中國大飛機“三劍客”,是我國現代工業“皇冠上的明珠”。如今,在珠海,一顆顆“明珠”接連誕生,為建設新時代航空強國提供有力支撐。
一架真正的“中國制造”
“包括大飛機制造等在內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壯大,取得重大成果,讓我們團隊很高興,因為其中就有我們的一份力量?!被貞浧鹩^看黨的二十大開幕會直播時的情景,謝超難掩興奮。
航空工業是國家工業化現代化進程中的排頭兵,大飛機制造更是一個國家綜合實力和航空工業水平的體現。
2009年6月,作為我國應急救援體系和國家自然災害防治體系建設中急需的重大航空裝備,AG600經國家正式批復立項。團隊迅速組建完成,然而,在國內大型水陸兩棲新機研制技術可借鑒的經驗幾乎是空白,擺在工程師們面前的,是一個個等待攻克的難關,無論軟硬件都有多項關鍵技術需要突破,難度可想而知。
“方法總比困難多,國家有需要,我們就必須把它干好?!鼻『猛戤厴I的謝超,滿懷憧憬加入了AG600研制團隊,與全國150多家單位、數以萬計的科研人員一道,踏上了這場奔赴藍天的征途。
2016年AG600技術驗證機完成總裝下線、2017年實現陸上首飛、2018年實現水上首飛、2020年海上首飛……在AG600飛機“主研制商—供應商”的“小核心、大協作”模式下,經過上萬次試驗,飛機的上百萬個參數不斷得到修正,AG600從一張張圖紙蝶變成一架高約11米、翼展約38米的大飛機,沖上云霄。
AG600是一架真正的“中國制造”,主要機載設備均為國產配套?!皼]有國家強大的經濟實力做保障、沒有航空工業多年的攻堅克難,這一切難以想象?!敝x超感慨道。
今年9月,AG600M飛機以全新消防涂裝在湖北荊門漳河機場順利完成12噸投汲水試驗,并簽署首批6架購機協議。AG600邁出了市場化開拓和實戰化應用的關鍵一步。
在謝超看來,AG600的誕生,將有力提升國產大型特種民機設計能力和制造水平,促進我國應急救援航空裝備體系建設的跨越式發展,“我們將繼續堅持科技創新,努力解決更多‘卡脖子’問題,在奮進新征程中建功立業?!?/p>
從獨立自主走向創新超越
AG600研制團隊是一支年輕、充滿朝氣的隊伍,隊員平均年齡約35歲,黨員約占總人數的40%。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新時代的偉大成就是黨和人民一道拼出來、干出來、奮斗出來的!這句話說到了我的心坎上?!鼻嗄挈h員、華南公司裝配中心副主任孫冠楊說。
事非經過不知難,成如容易卻艱辛。事實上,每當來自全國各地的機體部件交付廠房里的時候,孫冠楊和同事們都“如履薄冰”。
“飛機建造的復雜性就在于其配件太多了。比如AG600全機的零件加成品就有將近10萬項,涉及基礎材料、標準件、發動機、航電系統等一系列配件?!睂O冠楊說。
此外,飛機上各個部件并非簡單裝配,每一個過程都要以飛機整體結構為基礎去考慮。為了確保安全可靠,結構件之間的偏移、蒙皮對接縫的大小,公差都被限定在毫米級別,由此帶來了難以想象的龐大工作量。
“我們行業內流傳著一句老話,‘型號成功我成才’?!睂O冠楊笑著說,在航空工業領域,每一個具有突破意義機型的成功,都會帶動一批人才成為行業骨干。
面對研制國家應急救援體系和自然災害防治體系急需的航空裝備這樣的重大任務,團隊成員用激情、智慧和擔當不斷探索創新,勇攀一座座科研高峰,過往研制程序中認知不到位、體系不健全的地方被不斷修改完善。
“為了確保萬無一失,有段時間,AG600生產車間到了凌晨仍舊燈火通明,設計師、技術人員、裝配工人湊在一起商量解決方案,大家都干勁十足。”孫冠楊說。
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需要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不斷塑造創新發展新動能新優勢。“我們將繼續努力,爭取早日實現國產大型水陸兩棲飛機從獨立自主到創新超越的進階,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貢獻青春力量?!睂O冠楊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