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份,面對更趨復雜嚴峻的國際環境和省內疫情多發等多重挑戰,廣東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保持經濟運行基本穩定。
一、工業生產總體穩定
1—11月,廣東規模以上工業完成增加值3.56萬億元,同比增長2.2%。分門類看,采礦業增長3.6%,制造業增長1.9%,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增長5.5%。分行業看,新能源汽車快速發展,汽車制造業增長25.7%;卷煙產能持續釋放,煙草制品業增長45.7%;全社會用電需求加大,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增長5.5%;疫情反復,檢測試劑需求較大,醫藥制造業增長15.9%;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增長1.7%;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增長2.8%。
二、新動能投資持續較快增長
1—11月,廣東固定資產投資同比下降2.6%。分領域看,專項債發行提速和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增量政策落地顯效,基礎設施增長2.0%,其中,公共設施管理業投資增長10.2%,鐵路運輸業投資增長19.4%。工業投資保持快速增長態勢,增長12.3%,其中,制造業投資增長15.1%;新動能投資保持較快增長勢頭,高技術制造業、先進制造業投資分別增長27.9%、22.8%,新動能持續壯大。房地產開發投資下降15.1%。
三、市場銷售穩中趨緩
1—11月,廣東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11萬億元,同比增長1.8%。按經營單位所在地分,城鎮市場消費品零售額增長1.2%;鄉村市場消費品零售額增長6.7%。按消費形態分,商品零售額增長2.4%;餐飲收入下降2.9%。分商品類別看,限額以上單位糧油食品類增長8.0%,飲料類增長5.9%,中西藥品類增長7.9%,通訊器材類增長10.1%,石油及其制品類增長12.8%,汽車類增長5.5%。全省限額以上單位通過公共網絡實現商品零售額增長13.5%,其中餐飲業通過公共網絡實現餐費收入增長22.2%。
四、貨物進出口保持增長
1—11月,廣東貨物進出口總額7.56萬億元,同比增長1.3%。其中,出口增長6.5%,進口下降6.8%。11月當月,進出口總額下降5.0%。其中,出口增長1.2%,進口下降14.4%。
五、交通運輸運行仍處低位
1—11月,廣東貨運量同比下降8.9%。貨物周轉量增長0.2%。其中,水路、鐵路周轉量分別增長1.5%、0.3%。港口生產降幅持續收窄,港口貨物吞吐量下降2.9%,集裝箱吞吐量下降1.3%。全省客運量下降23.0%,旅客周轉量下降31.1%。
六、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漲幅回落
11月,廣東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上漲1.8%,漲幅比10月回落0.2個百分點;其中,食品價格上漲4.9%,非食品價格上漲1.0%;消費品價格上漲2.9%,服務價格上漲0.1%。1—11月,CPI上漲2.2%,漲幅比1—10月回落0.1個百分點。
附注
1.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及其分類項目增長速度按可比價計算,為實際增長速度;其他指標除特殊說明外,均按現價計算,為名義增長速度。
規模以上工業的統計范圍為年主營業務收入2000萬元及以上的工業企業。
由于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范圍每年發生變化,為保證本年數據與上年可比,計算產品產量等各項指標同比增長速度所采用的同期數與本期的企業統計范圍盡可能相一致,和上年公布的數據存在口徑差異。主要原因:一是統計單位范圍發生變化。每年有部分企業達到規模納入調查范圍,也有部分企業因規模變小退出調查范圍,還有新建投產企業、破產、注(吊)銷企業等影響。二是部分企業集團(公司)產品產量數據存在跨地區重復統計現象,根據專項調查對企業集團(公司)跨地區重復產量進行了剔重。
2.固定資產投資統計范圍為計劃總投資500萬元以上的固定資產項目投資及所有房地產開發項目投資。
3.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統計范圍是從事商品零售活動或提供餐飲服務的法人企業、產業活動單位和個體戶。其中,限額以上單位是指年主營業務收入2000萬元及以上的批發業企業(單位)、500萬元及以上的零售業企業(單位)、200萬元及以上的住宿和餐飲業企業(單位)。
由于限額以上批發和零售業、住宿和餐飲業企業(單位)范圍每年發生變化,為保證本年數據與上年可比,計算限額以上單位消費品零售額等各項指標同比增長速度所采用的同期數與本期的企業(單位)統計范圍相一致,和上年公布的數據存在口徑差異。主要原因是每年都有部分企業(單位)達到限額標準納入調查范圍,同時也有部分企業(單位)因規模變小達不到限額標準退出調查范圍,還有新開業企業、破產、注(吊)銷企業(單位)的影響。
4.進出口數據來源于海關總署廣東分署。旅客(貨物)運輸:鐵路、民航、管道運輸量來源于境內各鐵路、民航和管道運輸企業;公路和水路運輸量來源于省交通運輸廳統計調查數據。港口:來源于省交通運輸廳聯網直報港口企業。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來源于國家統計局廣東調查總隊。
5.部分數據因四舍五入,存在總計與分項合計不等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