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東莞市印發實施《關于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和培育未來產業 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實施方案》(下稱《實施方案》),明確構建“8+4”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政策體系。其中,“8”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是指新一代電子信息、高端裝備、半導體及集成電路、新材料、新能源、生物醫藥及高端醫療器械、人工智能、低空經濟,“4”大未來產業是指下一代移動通信(6G)、前沿新材料、具身智能、未來生命健康,旨在進一步加強全市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統籌力度,激活高質量發展“主引擎”,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
《實施方案》提出,到2027年底,全市規模超千億元的產業集群不少于7個,規上工業總產值超過30000億元,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占規上工業比重超過42%,工業投資年均增速不低于10%。《實施方案》還提出,要重點突破一批細分領域關鍵核心技術,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規模不斷壯大,未來產業關鍵技術實現重大突破。
低空經濟在《實施方案》中被寄予厚望。根據工信部賽迪研究院數據,東莞市泛低空經濟產業鏈相關企業達528家,數量位居全省前列,僅次于深圳、廣州。前不久,《東莞市推動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2024—2026年)》提到,到2026年,基本形成以低空航空器研發制造為核心、以低空應用場景為牽引的產業體系,低空飛行服務保障能力明顯提升,低空經濟成為東莞市經濟高質量發展新的重要增長極。
《實施方案》明確,要重點推動無人機、電動垂直起降航空器(eVTOL)、飛行汽車等低空產業發展,支持發動機、螺旋槳、飛控系統、航電系統、主控芯片、精密元器件、核心傳感器/連接器、電機、電池、航空級碳纖維機體等產品研發,推進高能量密度電池、態勢感知、智能駕駛、低空航路設計等核心技術攻關。
《實施方案》是東莞全市產業發展的系統性整體性規劃文件。東莞按照全市產業“一盤棋”工作部署,遵循因地制宜原則,將進一步明確各鎮街(園區)重點集聚發展的產業方向。如松山湖、濱海灣、長安、塘廈重點建設新一代電子信息產業集聚區;松山湖、濱海灣、厚街、謝崗重點建設高端裝備產業集聚區;松山湖、水鄉、寮步、大朗承擔起新材料產業集聚區的建設任務。
除了全面加強產業統籌、推動市和鎮街(園區)聯動發展,《實施方案》還圍繞建立“十個一”工作體系、完善科技創新體系、推動與廣深聯動發展、積極拓展應用場景、加大人才引進和培育力度、強化產業空間保障、強化企業梯隊成長體系、動態調整產業集群門類等方面,研究提出了多項措施,將為產業發展提供多維度的有力支撐,確保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與未來產業的培育發展工作扎實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