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仲愷高新區陳江街道的工業集聚區。圖片來源:南方日報
今年前三季度,惠州7個縣(區)奮勇爭先,因地制宜抓經濟促發展,助力惠州打造廣東高質量發展新增長極。各縣(區)加力提速推進“百千萬工程”,發力建設“3+7”工業園區,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持續發展壯大縣域經濟。
在近日召開的惠州市委財經委員會會議暨全市三季度經濟形勢分析會上,各縣(區)匯報了前三季度經濟運行情況、存在問題及下一步工作打算。從各縣(區)經濟運行情況看,前三季度GDP增速較快的縣(區)依然是兩大開發區,其中大亞灣開發區為9.5%,仲愷高新區為5.0%,增速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4.7%)。其余縣(區)GDP增速分別為:惠陽區4.1%,博羅縣4.1%,惠東縣3.2%,惠城區3.0%,龍門縣1.5%。對比上半年,惠陽、龍門、惠城和惠東等4個縣(區)的增速上升。
惠州市委財經委員會會議暨全市三季度經濟形勢分析會要求,要進一步增強拼經濟穩增長的責任感緊迫感,堅定信心決心,采取堅決有力的措施,確保完成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各級各部門要敢擔當、善作為,樹牢奮勇爭先的鮮明導向,營造干事創業的良好氛圍。
惠城:大力發展生產性服務業
今年前三季度,惠城區經濟延續平穩運行態勢。其中,第三季度單季增速4.1%,高于全市0.1個百分點,排名全市第二,但前三季度累計增速低于全市平均水平。接下來,惠城將堅定信心、鼓足干勁,全力以赴做好第四季度經濟工作,沖刺全年經濟目標任務。
前三季度,惠城工業產值增速緩慢回升,規上工業總產值增長2.8%,比上半年增速提高0.7個百分點。接下來,惠城將通過抓落地投產、抓產值回歸等措施,全力保持工業上升趨勢。其中,以狠抓“五張清單”落實為抓手,逐宗分析、逐項研究項目具體情況,按照時間節點督促項目快拿地、快開工、快投產?;莩菂^將全力推動園區建設,推動資源要素和產業項目向園區集中,力爭園區全年規上工業產值達到600億元;全年投入28億元用于基礎設施建設,預計建成道路33條。
惠城區第三產業比重占七成,今年以來由于受市場消費需求沖擊和個別企業下滑影響,影響了經濟增速。接下來,惠城一方面將大力發展生產性服務業,重點圍繞金融服務、科技研發、現代物流等八大領域,謀劃打造天安數碼城、西湖智谷等10個特色生產性服務業集聚區;促進房地產平穩發展,大力組織房企開展“以舊換新”、發放購房消費券、“線上房展會”等購房促銷活動。
另一方面,惠城將全力鞏固商貿業基本盤,繼續開展消費品“以舊換新”活動,目前共有479家商戶(企業+個體戶)參與,將繼續爭取京東、TCL等品牌,通過開展“以舊換新”活動拉動銷售額達限;推動餐飲企業納統入庫,推動重點老字號、地方餐飲連鎖品牌、食品配送行業企業入庫。
惠陽:經濟企穩向好逐季抬升
前三季度惠陽區GDP完成613.3億元,同比增長4.1%,增速居全市第3位,增速比上半年提升3.1個百分點,比一季度提升6.5個百分點……爬坡越坎、逆勢前行,惠陽前三季度經濟運行呈現“企穩向好、逐季抬升”的態勢。
視“平臺期”為轉型升級的陣痛期和關鍵期,惠陽穩扎穩打,及時謀篇布局,通過穩增長、調結構、轉方式等方式穩住陣腳,讓經濟步入逐季增長軌道。
工業是惠陽區經濟的基石?;蓐柹罨瘜嵤┤珯嗳熗七M、全生命周期服務、全要素保障機制,構建“區—鎮—網格員”三級服務體系等,工業大盤支撐面漸廣。217家億元以上企業1—9月增速超20%的有69家,占比達32%;規上工業總產值9月當月首次突破200億元。同時,惠陽區從投資、外貿、消費等多點發力,共同夯實經濟基礎,前三季度,農林牧漁業總產值、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進出口總額等增速較快,排在全市前列。
10月中旬,在惠州市投資環境推介會暨招商項目簽約活動上,惠州藝都智慧工業產業園項目、天達智能家居用品項目簽約惠陽,擬投資金額共約9.14億元。1—9月,全區新引進項目共計268宗,計劃投資總額116.09億元,達產后預計可實現年產值302.74億元。
接下來,惠陽將繼續全力抓機遇爭紅利、全力抓工業穩企業、全力抓項目促投資、全力抓招商強集群、全力抓三產擴消費。
如今,惠陽正舉全區之力建設深惠協同發展區,將其打造成與深圳、東莞等地開展跨區域產業協作的重要平臺;“鏈長制”正在鋪開,新型顯示、人工智能、新型儲能等12條重點產業鏈正通過強鏈延鏈補鏈,構建“頭部企業/鏈主企業+配套企業”的產業集群梯次發展體系;生產性服務業三年倍增行動正在實施,面向惠陽產業發展所需,大力發展科技金融、現代供應鏈等,目前已有一批項目落戶和投入運營……這些都將成為惠陽經濟高質量發展新的支撐點。
惠東:全力補短板強弱項揚優勢
落戶項目加速建設、投產項目火力全開,今年以來,面對復雜多變的外部環境,惠東縣全力以赴抓經濟、穩增長,推動大平臺、大項目實現穩定建設發展。
在稔平半島東岸,8月底舉行的惠州市現代化海洋牧場項目儀式現場,共5宗項目簽約,計劃總投資達17億元,其中數宗項目涉及惠東;稔平半島西岸,首艘滿載6.4萬噸液化天然氣在惠東港區碧甲作業區完成接卸,惠州LNG接收站正式投入商業運營;位于白花鎮的惠州新材料產業園,隨著產業園的基礎設施與公用配套的日益完善,園區呈現出“大招商、大開發、大建設”的蓬勃態勢。目前,產業園已落戶產業項目26宗。
數據顯示,今年1—9月,惠東縣實現GDP569.1億元,同比增長3.2%,比上半年提高0.1個百分點;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7.6%,比上半年提高2.6個百分點。今年1—9月,惠東新過會40宗項目,計劃總投資126.33億元。
為進一步支撐大平臺、大項目的建設發展,今年以來,惠東縣大力爭取金融機構支持,拓寬與國有政策性銀行、國有商業銀行合作,加強與股份制銀行對接,爭取更多金融機構參與到項目建設中來,不斷加大金融供給力度,引導金融業提升服務實體經濟能力。
同時,惠東不斷優化項目服務,按照流程最短、成本最低、效率最高的要求,全面梳理、優化重點項目審批制度和流程,提升行政效能和審批效率;堅持“全生命周期”服務落戶項目,實施項目從洽談到落地再到投產的閉環服務機制,推動簽約招商項目盡早落地見效。
惠東縣將進一步增強責任感和緊迫感,緊緊圍繞全年目標任務,加強經濟運行分析,全力補短板、強弱項、揚優勢。特別是將堅持抓好工業“三張清單”落實,包括掛牌摘地工業項目清單、開工工業項目清單、投產工業項目清單,確保項目如期摘牌、開工、投產。
博羅:“鏈長制”助力引進199宗項目
今年以來,博羅全面實施“鏈長制”,由縣領導任鏈長,牽頭組建產業鏈專班和產業鏈招商隊伍,開展產業鏈宣傳推介和項目洽談等工作。其中,縣委書記周耿斌兼任食品產業鏈鏈長,推進食品產業鏈招商工作,目前引進食品產業鏈項目18宗,總投資50.72億元,已投產3宗。
博羅縣招商辦公室于今年4月掛牌,成立了“7+7”招商專責小組,組建118人的招商團隊負責招商選資。據統計,前三季度博羅招商引資過會項目共199宗,計劃投資總額392億元,其中,工業項目187宗,計劃投資331.6億元。
如今,千億級智能裝備產業園正在成為博羅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主平臺。今年以來,博羅集中資源要素打造智能裝備產業園,進一步提升園區承載力、吸引力。前三季度,該園區新引進項目110宗,投資額達144.41億元,預計建成投產后,年產值達到291.38億元,成為沖刺千億級園區的重要助力。
按照省委工作部署,深圳福田區與博羅縣建立對口產業協作關系,構建“福田總部+博羅生產基地”飛地經濟發展模式,探索實施“同規劃、同政策、同招商、同服務、同受益”的“五同”機制。目前,博羅正加快推進深圳福田-博羅共建產業園建設,已引進項目12宗,全部摘牌拿地,總投資33.7億元。
近日,深圳福田區屬國企在該產業園摘得地塊,預計2024年底動工,2025年下半年竣工并投入使用。園區規劃面積1173畝,其中將于明年竣工的首期產業園總建筑面積約11萬平方米,共21棟,目前已有一批新能源、新型儲能、檢測服務等領域頭部企業意向入駐。據了解,園區入駐企業為“飛地”企業,可疊加享受深圳市福田區和惠州市博羅縣的產業政策支持。
值得注意的是,博羅實施重點項目“幫代辦”,加強項目全生命周期服務,實現項目引進即籌建、拿地即開工、竣工即投產。今年以來,博羅推動大金空調華南基地等24宗項目建成投產,總投資102.76億元,達產后預計年產值197.07億元。
龍門:培育新興產業優化產業結構
今年以來,龍門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全面落實省委“1310”具體部署和市委各項工作安排,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經濟社會大局保持穩定。今年前三季度,龍門地區生產總值完成146.5億元,同比增長1.5%。
2024年以來,龍門引進項目48宗,總投資122.94億元;落地項目37宗,總投資69.56億元;工業投資呈現“三個增多”(新增工業用地增多、新開工工業項目增多、新增入庫項目增多)。目前,全縣在建工業項目95宗,計劃總投資148.52億元。
進入第四季度,龍門將積極搶抓有利因素,采取強有力措施,全力以赴完成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一方面,抓實農業生產基本盤,力爭全年農林牧漁業總產值完成69.01億元,增長8%。同時,持續擴大有效投資,重點推動環南昆山—羅浮山縣鎮村高質量發展引領區6宗最美旅游公路項目建設。在招商引資方面,以11月召開的2024深圳國際薄膜與膠帶展為契機,龍門計劃組織縣內企業參展,并引進一批優質功能性薄膜新材料產業鏈上、中、下游項目。
當前,龍門工業園是當地壯大縣域經濟“主戰場”,龍門持續推動資源向園區集聚、要素向園區集中、功能向園區集成,實現土地等要素集約化利用。為全面優化產業結構,園區著力培育壯大醫藥與生命健康、新一代電子信息、前沿新材料產業集群,推動裝配式建筑、PET新材料、新型儲能、廚具設備等產業進一步延鏈補鏈強鏈,并探索發展低空經濟,為縣域經濟發展注入新活力。龍門也將繼續抓好工業企業的協調指導服務和生產要素保障,幫助企業暢通銷售渠道,進一步拓展市場。
在提振消費市場方面,龍門提出要加快發展旅游業,利用秋冬溫泉旺季,通過舉辦一系列文旅活動,推廣龍門旅游品牌,擴大旅游消費。此外,鼓勵引導新一輪大規模設備更新和家電、家裝廚衛、電動自行車等傳統消費品以舊換新,帶動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
大亞灣: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4.6%
今年以來,大亞灣經濟技術開發區(下稱“大亞灣開發區”)全力以赴拼經濟,推動經濟實現平穩較快增長。前三季度,大亞灣開發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723.3億元,同比增長9.5%,增速居全市各縣(區)首位。同時規上工業增加值516.9億元,增長14.6%。
當前,大亞灣開發區穩企業生產、促工業增長。區領導“一對一”掛點服務產值超10億元企業、各行業主管部門對規上工業企業開展全覆蓋走訪服務,全力保障企業生產要素,216家年產值10億元以下企業前三季度產值230億元、增長4.2%。同時,推動恒力PTA、忠信苯酚丙酮等26宗去年投產項目達產增量,前三季度新增產值89億元;加快推動粵電綜合能源站、宇新丁二醇等16宗項目如期投產。
值得一提的是,大亞灣開發區前三季度生產性服務業增長68.1%。其中,恒力金商、恒力化工等商貿業企業貿易規模持續擴大,前三季度批發業銷售額增長79.7%。
重大項目是穩增長的“壓艙石”。大亞灣開發區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創新審批服務,推出定制化審批,配備首席服務專員,創新實行審批流程由串聯審批改為并聯審批,實現項目“拿地即動工”。前三季度,新開工項目133宗,新增投資63.1億元。
今年9月,香港理工大學大亞灣技術創新研究院揭牌儀式舉行,該研究院將在科研創新、產業合作、國際交流等方向發揮港理工的人才、科研優勢,推動更多科研成果在大亞灣開發區落地孵化并實現產業化。目前,大亞灣開發區持續推動科技創新引領產業發展,加快規劃建設坪山河科技創新走廊,深化與科研院校合作,加強科技創新平臺建設,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
仲愷:全社會用電量增速全市第一
日前,“鏈”接企業——惠佛企產業鏈供需對接會在仲愷高新區舉行。佛山企業廣東星星制冷設備有限公司、廣東德爾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及本地企業TCL王牌電器(惠州)有限公司作為鏈主企業,吸引了佛山30余名企業家代表和廣東(仲愷)人工智能產業園40余名企業代表參加。
這是仲愷高新區主動搭建供應鏈資源對接平臺,助力企業擴大“朋友圈”,做強產業鏈“生態圈”的生動實踐。
今年以來,仲愷高新區堅持制造業當家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推進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全力以赴抓項目、促投資,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數據顯示,前三季度,仲愷高新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723.80億元,同比增長5.0%;完成規上工業增加值475.10億元,同比增長8.7%。
作為經濟運行的“晴雨表”,仲愷高新區用電量也保持高速增長。據統計,前三季度,全區全社會用電量66.59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3.1%,增速居全市第一。其中,工業用電量52.50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4.2%,增速居全市第二。
如今,仲愷高新區已吹響“沖刺四季度、打贏收官戰”的號角。接下來,仲愷高新區將有效落實穩增長、促發展的政策措施,提振市場信心,改善社會預期,努力完成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仲愷高新區一方面將穩住工業基本盤,密切關注重點行業、重點企業生產經營情況,大力支持本地企業增資擴產、技術改造,提升產業發展能級,創造新的競爭優勢;另一方面,將深入挖掘工業投資潛能,抓好“五張清單”關鍵環節進度,開展“保重點投資”行動。
與此同時,仲愷高新區將立足“5+1”現代產業體系,側重發展面向制造業的生產性服務業,加快鏈接外部優質服務資源,圍繞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生產性金融服務、節能與環保服務、現代物流與供應鏈、批發與貿易服務等10個領域引進一批生產性服務業重大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