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要聞動態 > 政務專題 > 聚焦“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 > 工作部署 > 因地制宜抓產業

清遠陽山:堅持舞好“農”頭戲 奮力推動“百千萬工程”落地見效

時間 : 2023-07-05 10:08:44 來源 : 南方+客戶端
【打印】 【字體:

  時維盛夏,萬木蔥蘢。自大力實施“百千萬工程”以來,清遠市陽山縣認真落實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緊抓清遠市打造“五大百億”農業產業機遇,堅持舞好“農”頭戲,圍繞實施“百千萬工程”這條主線,立足全縣區位優勢和特色農業產業基礎,加快構建產業體系、持續深化托管服務、扎實推進鄉村建設,奮力推動“百千萬工程”落地見效。

  聚“農”財:加快構建產業體系

  為加快構建產業體系,陽山堅持產業振興,夯實農業產業壓艙石。

  今年,陽山成立打造了陽山縣“五個五十億”農業產業工作領導小組和工作專班,并制定相關產業發展工作方案,為打造“清遠絲苗米、清遠雞(陽山雞)、陽山西洋菜、陽山淮山、陽山玉米”等“五個五十億”特色農業產業提供要素保障。同時,以做好“五個五十億”特色農業產業為抓手,推進撂荒耕地復種、流轉土地和整治改造水利設施,有序推進春耕備耕生產和重要農產品供給。截至目前,絲苗米全縣拋(插)秧完成面積9.79萬畝;肉雞存欄450.26萬羽,出欄685.07萬羽;西洋菜種植約8600畝;淮山種植4000多畝;玉米種植約8.61萬畝。確保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產增收。

絲苗米.png

陽山持續加快清遠絲苗米等全縣“五個五十億”特色農業產業發展。圖片來源:南方+客戶端

  陽山縣農業農村局在抓好“五個五十億”特色農業產業發展平臺上持續發力,深化落實強龍頭、補鏈條、興業態、樹品牌等工作,推進蔬菜和絲苗米2個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發揮4個省級“菜籃子”基地和11個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基地作用,并根據不同的自然稟賦和農業資源,立足本土,找準路子,開發好優勢鄉土資源,放大“五個五十億”特色農業產業規模效應,支持發展新型經營主體,推廣“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模式,解決規模小、布局散、鏈條短等問題,增強市場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目前,全縣發展農業經營主體1770家、重點農業龍頭企業40家、示范合作社64家,聯農帶農能力持續增強。

  強“農”身:持續深化托管服務

  農業生產托管是農業生產性服務業聯接小農戶的有效機制,對強化村集體經濟發展,推動全縣“五個五十億”特色農業產業發展,奠定“百千萬工程”落地實施基礎有很大作用。

  為保障產業發展“加速度”,陽山縣立足全縣農業生產實際,積極順應市場需求變化,調整產業結構、優化產業布局、提升產業層次,全力推進農業現代化建設,大力推廣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工作,積極探索全托管、單項托管、多項托管等多種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模式。當前,全縣已建成縣級農業生產托管運營中心1個,鎮級農業生產托管服務分中心2個,發展托管員140名,培育有農業生產托管服務能力的服務組織14家,水稻托管面積服務總面積3.1萬畝。

  同時,借力“大科技”,為農業現代化注入“強動能”。為提高糧食綜合生產力,陽山堅持把高標準農田建設作為加快現代農業發展、落實“百千萬工程”、推進鄉村振興的戰略工程,積極改善農村生產條件,加快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實現土地集中托管和規模化經營,通過平整修復托管田地,提高土地利用率,進行規?;N植,努力將“糧田”變“良田”。還充分利用旋耕機、插秧機、飛防無人機等機械設備,發揮機械化優勢,實現統一供種、育秧、機插、供肥、機防、收儲等“六統一”社會化服務,抓好服務探索,推進農機融合發展,切實夯實糧食安全基礎。

  據統計,今年春耕備耕期間,陽山累計投入農機總動力4.3萬千瓦,投入拖拉機、插秧機等各類農機具7000余臺(套)。

  美“農”顏:扎實推進鄉村建設

  近年來,陽山縣以鄉村振興示范帶建設為總抓手,強化黨建引領,持續增強基層治理能力,為縣域高質量發展添磚加瓦,推動城鄉區域協調發展向更高水平和更高質量邁進。

  目前,陽山已建成大崀鎮“湖光山色·詩畫田園”鄉村振興示范帶以及嶺背鎮“天南峽谷·康養吾鄉”鄉村振興示范帶等2條鄉村振興示范帶,七拱鎮黨建引領鄉村振興示范帶和30條“特色村”建設正加快推進。如今,全縣13個鄉鎮人居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水平得到全面提升,鎮村實現同建同治同美,呈現出一幅幅生機勃勃的美麗鄉村畫卷,處處嶄露高質量發展新“農”貌。

  同時,近年來,陽山始終把開展村莊清潔行動作為撬動“三農”發展、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中之重,持續擦亮“全國村莊清潔行動先進縣”招牌,大力創新工作舉措、發動群眾、依靠群眾,打好村莊清潔行動“春季戰役”,并通過印發《陽山縣2023年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評比工作方案》,推動建立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比學趕超”通報制度。

  目前,全縣159個行政村均已開展村莊清潔行動“春季戰役”,村莊保潔覆蓋面和垃圾處理率達100%;縣內1812個自然村已完成農村生活污水治理,達到市下達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65%以上的要求;對全縣農村公廁1589座進行“回頭看”,發現問題完成整改率100%。

97在线观看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