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城區派潭鎮美麗圩鎮俯瞰圖。圖片來源:南方日報
美麗鄉村,是廣州最溫柔恬靜的存在。純色的麥田、靜默的高山、清澈的溪流、空靈的林?!谎廴氘嫷娘L景為喧囂的城市靜音,也為城市里的人們提供了更為多元的生產、生活、生態空間。
當前,廣東省高標準實施“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下稱“百千萬工程”),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在此背景下,廣州市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因地制宜打造美麗鄉村、美麗圩鎮,重塑鄉村風貌、重振鄉村產業,成為助力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關鍵引擎。
今年,全市86個區級美麗鄉村通過驗收,升級為2022年度市級美麗鄉村?!笆奈濉逼陂g,廣州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全面推動美麗鄉村、美麗圩鎮提質升級,整體改善鄉村環境風貌,提升公共服務質量,探索獨具嶺南特色的鄉村振興之路,為廣州實現區域協調性發展、城鄉一體化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情景交融,留住嶺南的一縷鄉愁
背倚崇山峻嶺,門前綠樹成蔭。車行在盤山公路上,眼見滿目青蔥的羅浮山脈,給人返璞歸真的清新自然感。這里是廣州市唯一的少數民族——擁有600余年歷史的畬族聚集地。地處增城區正果鎮東南部高山的畬族村,毗鄰博羅縣羅浮山,風景秀麗,擁有“廣東九寨溝”之稱。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在青綠中掩映的畬族村有著原汁原味的少數民族鄉情,沿路進村,但聞畬族酒香果香,荔枝樹、龍眼樹、枇杷樹等分列在畬寨溝旁,憑借著傳統的釀酒技藝與種植業,畬族人過著桃源般的鄉村生活。
近年來,畬族村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變化,柏油鋪就的新村路一直延伸到景觀棧道,將南來北往的游客吸引到飛流直下的瀑布勝境。依托獨特的民俗文化和良好的生態環境,畬族村美麗鄉村建設傳承嶺南鄉村的生態人文底蘊,設計人員深入挖掘畬族文化,抽取“鳳凰牡丹圖騰”“彩帶”“山哈”“畬”字四大代表性文化元素,用于建筑立面、休閑廣場、景區標識等,賦予畬族傳統文化以時尚氣息。
如今,不少村居已改造為精品民宿,設計師將其外立面彩繪為畬族民俗、特產、人物等,在五彩斑斕的顏色中呈現畬族人獨具特色的生產、生活情景。為更好傳承與傳播畬族文化,在美麗鄉村建設背景下,畬族村傾情建設全省最大村級博物館——畬族民俗館,配備現代化多媒體設備,以故事形式展示畬族起源、遷徙、發展歷史,向世界傳播畬族人文風情。
寄情于景,景情交融是以“美麗經濟”實現鄉村振興的必要前提,當前,告別打卡式旅游的來去匆匆,全方位感受當地風土人情,沉浸式微度假成為人們追求的新時尚。廣州市各個美麗鄉村也在不斷推陳出新,滿足都市人對綠野仙蹤的向往和休閑娛樂的需求。
花都區梯面鎮埔嶺村探索鄉村運營,圍繞客家文化和周邊雁鷹湖、一線天等景點,深挖林下經濟和山水資源,成立了廣州埔嶺一線天旅游發展有限公司。由鄉村CEO嘗試打造“劇本殺+民宿”的沉浸式文旅情景地。村里的年輕人紛紛行動起來,將市面上流行的休閑方式與鄉村野趣結合,探索鄉村文旅新模式。吳展清是他們中的引領者,作為鄉村CEO,他率先將自家房屋改建為民宿小院,并積極投身到劇本殺市場調研中。
“近年來,在美麗鄉村的建設中村里愈發注重‘美麗經濟’,我是埔嶺村首批鄉村CEO,我們將美麗的自然環境和豐富的客家文化作為基礎,結合沉浸式文旅業態,打造試點旅游項目?!眳钦骨逭J為,當前,村集體自發成立的公司才剛剛起步,缺乏資本注入和專業人才力量,這和許多創業者起步期面臨的問題是相同的,他期待家鄉能得到更多的關注。
獨具風韻的嶺南文化是廣州美麗鄉村的一縷鄉愁,也是激活美麗經濟的不竭寶藏,當原汁原味的鄉村風情融合都市時尚文旅新元素,廣州也將走出與眾不同的嶺南國際大都市特色化鄉村振興道路。
一村一策,呈現嶺南村落千姿百態
巍巍的山林,蔚藍的湖泊,金黃的麥田……嶺南村落千姿百態各領風騷。同時,結合超大城市區域功能定位,廣州美麗鄉村也被賦予了更多價值,激發出無限的生機與活力,為城市經濟發展作出了無可替代的貢獻。
鳳和村毗鄰白云機場,機場高速公路穿村而過,憑借著顯著的區位及交通優勢,鳳和村引入社會資本,啟動“廣州翼·空港文旅小鎮”項目建設,以空港配套綜合服務為抓手,結合村內餐飲、旅游等特色產業布局,持續對鳳和村實施鄉村微改造。
走在鳳和村里,不時有飛機劃空而過,治理后的淤泥塘變身風光秀麗的水景湖,被周邊個性化的創意民宿、餐廳包圍著,也成為村民休憩散步的首選之地。微改造打造集航空產業配套服務、文旅休閑、田園生態于一體的復合型生態群落,圖書館、美術館、咖啡館等文化設施散落村中,為抵穗離穗旅客提供了舒適的歇腳地,也讓村民們享受到多元化的公共服務。
鳳和村微改造運營方廣州迅和港文化旅游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馮海平介紹,項目進駐前村民收入主要以務農及物業出租為主,是典型的空心村。借助空港文旅小鎮新定位,在美麗鄉村建設中,鳳和村村居環境顯著提升,整飾一新的房屋吸引不少年輕人回鄉創業、就業。
近年來,鳳和村的模式已被多個省級獎項肯定,項目采用“政府指導+村民合作+企業實施”的形式,在白云區及人和鎮政府的支持下,由廣東恒廣投資有限公司等企業共同成立的迅和港文旅作為改造和運營主體,與村民達成長期友好合作關系,形成了定期補貼的可持續開發模式。
社會資本的進入不僅激活了片區功能,最大限度發揮其優勢特色,也為廣州留住了途經旅客,更提高了一方村民的生活水平,獲得了經濟和社會的多維效益。公共配套設施短板是不少鄉村發展的“通病”,通過引入社會資本,統合集聚資源,不僅可以補足鄉村發展短板,也將進一步將其打造成為鄉村振興的樣板。
花都區塱頭村“春陽臺”就這樣在網上悄悄走紅了。立足國家級歷史文化名村高起點,塱頭村引入唯品會,村企合力探索鄉村高質量發展新路徑,創新實施“政府+企業+村集體”文旅賦能鄉村振興模式。項目由唯品會捐資近3億元建設鄉村振興項目,全部收益將用于回饋村民及鄉村振興事業,項目已被評為省“千企幫千鎮 萬企興萬村”典型案例。
目前,一期工程“春陽臺”已建成并于今年4月對外開放,涵蓋藝術展覽、閱讀體驗、親子文娛、餐飲露營等特色服務;二期工程民宿“和春住”正處于試營業階段。在硬件配套基礎上,文化藝術活動激發鄉村新活力,今年夏天,首場“塱夏荷集”活動吸引1.5萬名游客,創下塱頭村近年客流最高峰。以點帶面充分發揮美麗鄉村示范效益,花都區提出打造美麗生態、美麗經濟、美好生活“三美”融合的美麗鄉村“花都模式”。
增城區佳松嶺村通過美麗鄉村建設筑巢引鳳,引進廣州市麥客鄉宿小院酒店管理有限責任公司進駐開發,以清末民初的云從家祠為核心,將空心村打造為田園民宿麥客72House。在“公司+村集體+農戶”的運營模式中,鼓勵村民參與民宿建設和經營,共享鄉村振興的成果……
景美地不偏,美麗鄉村在環境品質提升的基礎上,不斷吸引資本、創客進駐,提高了招商引資的活力與競爭力。社會資本多以微改造模式盤活鄉村存量資源,因地制宜建設千姿百態的嶺南新鄉村。
環境效益為鄉村蝶變插上了翅膀,在資本地持續注入與專業團隊的規?;\營下,更多有潛力的美麗鄉村成功探索出特色發展路徑,豐富了廣州國際大都市的城市功能。
宜居宜業,構建產城融合新“鎮”地
當前,在全省“百千萬工程”部署下,廣州市積極拓展戰略發展空間,推動區域協調發展、城鄉一體化發展,在新起點上更好解決超大城市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產業是鄉村振興的金鑰匙,也是擴大鎮域經濟體量的根本。廣州以高水平推動“百千萬工程”為契機,全力推進中心鎮、專業鎮、特色鎮差異化多元化發展。
白云區鐘落潭鎮是廣州近郊最大的省級中心鎮,該鎮以建設美麗健康產業園為抓手,打造產城融合的城市北部功能區。依托白云區美妝、醫藥等傳統優勢產業,鐘落潭鎮規劃10余平方公里美麗健康產業園,建設時尚美妝研產基地、聯合智造檢測基地、生物醫藥與健康產業研發科創基地,發展美麗健康產業全產業鏈園區。
美麗健康產業園擬分三期開發,目前,項目一期已有廣藥集團等企業進駐,二期引入了優理氏、詩妃、悅薈、播恩等化妝品企業。圍繞特色產業園建設,鐘落潭鎮持續完善交通、民生配套設施,打造產城融合的區域功能樞紐。
目前,園區周邊配套住宅已陸續建成入住,片區內有地鐵14號線途經,并有序推進穗莞深城際、廣佛環城際東環等重大交通項目建設。此外,鎮內已有廣州第八十一中學、鐘落潭醫院,附近2公里范圍內廣龍路地塊金廣實驗學校已開工建設,并已規劃建設一所三甲醫院,宜居宜業的中心鎮規模初現。
在美麗健康產業園的逐步建設過程中,該片區生產、生活、生態空間得到重塑,待各項設施投入運營之日,園區也將從無人到訪的偏遠地,變成產業、人才集聚的鎮中心。同時,附近的飛盤公園、體育場館等設施,集休閑娛樂、運動等功能于一體,逐步實現省級中心鎮市政配套再升級。
圍繞鄉村“鎮”興這一“百千萬工程”重點工作,廣州市按照“宜商則商、宜工則工、宜農則農、宜游則游”的原則,持續推進美麗圩鎮建設,做大做強中心鎮、做專做精專業鎮、做優做美特色鎮,營造鄉土化環境、打造特色化產業、建設品質化生活,發揮鄉鎮連接城市與農村的節點和紐帶作用,提高全市發展的協調性和整體競爭力。
當前,廣州市各區各展所長推動“百千萬工程”見實效,其中,白云區逐步建立完善區級城鎮建設專班“1+4”工作方案,綜合推動基礎設施建設、居住品質改善、歷史文化保護等專項工作,借助市場力量發動建筑業企業開展鄉鎮結對幫扶,引領各鎮差異化和品質化發展。
從化區編制“一鎮一方案”,組織轄區5個鎮按照產業發展、公共服務、基礎設施、環境風貌、歷史文化保護利用、基層治理6大板塊謀劃建設項目。圍繞特色小鎮建設,從化區強調“突出重點,打造亮點”原則,打造一批獨具特色的美麗鄉村生態旅游區域品牌,逐步形成點亮、線美、群優的美麗鄉村整體格局。
聚焦“百千萬工程”,廣州市通過壯大鎮域經濟、完善基礎設施、配套公共服務、塑造圩鎮風貌,持續增強鎮街集聚輻射能力,著力破解城鄉二元結構,構建鎮村聯動發展、同治同美新格局。
■樣本
東部中心培育大灣區中心鎮樣板
近日,廣汕高鐵正式開通,70分鐘連接廣汕雙城,讓廣州東站到汕尾站的運行時間大幅縮短,助推廣州與粵東地區形成“1小時生活圈”,該條線路也再次凸顯了增城區東部中心的戰略地位。
從開通運行的新塘站樞紐走出來,不少建筑立面上打著“連通穗莞佛”等鮮明標語。城市發展交通先行,作為東部中心重大交通樞紐,新塘站承擔著廣州向東往粵東地區乃至華東地區的輻射功能,可有效促進大灣區東岸城市間要素流通,加快形成“廣深研發/總部/前端+增城制造/基地/后臺”的產業協同發展模式,為廣州注入新的發展動能。
未來,在內外交通進一步優化暢通的基礎上,增城區經濟社會發展也將再上新臺階,為轄區各鎮域經濟發展按下“加速鍵”。今年,增城區高位推動“百千萬工程”,根據鄉鎮分類辦法并結合區情實際,將13個鎮街中的街道進行精準分類。其中,荔城街、荔湖街、增江街、朱村街、寧西街、永寧街劃為城區鎮,新塘鎮、石灘鎮、中新鎮為中心鎮,仙村鎮為工業專業鎮,小樓鎮為農業專業鎮,派潭鎮和正果鎮為文旅特色鎮。
在此基礎上,增城區理清鎮內資源稟賦、明確發展定位、策略和布局,制定鄉鎮建設工作方案和實施方案,深入開展實施圩鎮人居品質提升行動,和做強做大中心鎮行動,以典型鎮樣板帶動全域高質量發展。
派潭鎮則以美麗圩鎮建設“七個一”(一個美麗鄉鎮入口通道、一條美麗示范主街、一片房屋外立面提升樣板、一處美麗圩鎮客廳、一個干凈整潔農貿市場、一條美麗河道、一個綠美生態小公園)為抓手,持續開展圩鎮人居環境綜合整治,完善基礎設施建設。
截至目前,派潭鎮實現生活垃圾日產日清,保潔覆蓋面100%;完成三線下地3.5公里,累計投入1290萬元;建有派潭圖書館、派潭少年宮、36個村級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等公共場所……
除區、鎮政府牽頭開展工作外,增城區積極調動多方資源參與“百千萬工程”,持續組織建筑業企業與鎮街結對幫扶,錨定美麗圩鎮建設、農房風貌提升兩個重點方向,梳理結對幫扶需求項目,建立鎮村需求動態項目庫,堅持公益、微利與可持續相結合,探索建立企業與各鎮街合作的長效機制。截至目前,全區13個鎮街已達成40個實質性結對幫扶意向,其中21個幫扶項目已動工建設,14個項目已完工,建筑企業幫扶總金額逾1600萬元。
以“百千萬工程”為引領,增城區開啟高質量發展新篇章,以新塘鎮、派潭鎮為標桿,構建廣州東部中心“現代活力核”,為城市“東進”戰略寫下生動注腳。
2023年美麗鄉村、美麗圩鎮建設成績單
86條村獲2022年度“廣州市美麗鄉村”稱號,分布在白云、花都、番禺、從化、增城五個區。
截至目前,全市共有529條市級美麗鄉村。
截至今年9月底,已完成美麗圩鎮入口通道建設68處,打造美麗圩鎮客廳40處,建成綠道202公里,碧道203公里,慢行步道99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