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實打造新發展格局的戰略支點。充分發揮大灣區聯結內外循環的優勢,堅持軟硬聯通一起抓,持續增強全球資源配置能力。推進“軌道上的大灣區”建設,做好廣珠澳高鐵前期工作,加快皇崗、沙頭角等口岸重建和改擴建,打造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集群。用好管好港珠澳大橋,打造經貿新通道。優化完善“港車北上”、“澳車北上”,穩妥推進“粵車南下”。優化大灣區營商環境,擴大“灣區標準”清單和“灣區認證”項目范圍,推廣“灣事通”綜合服務平臺,加快打造“數字灣區”。建設大灣區保險服務中心,支持廣州、深圳建設國際商事仲裁中心。擴大“組合港”、“一港通”試點,強化大灣區貿易、航運樞紐功能。加強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與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以及雄安新區、海南自由貿易港、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等國家重大戰略的協同聯動。
加快打造高質量發展的示范地。深入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大灣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抓好粵港澳聯合實驗室建設,打造5G、集成電路、納米、生物醫藥等產業創新高地。落實橫琴合作區總體發展規劃,建設“專精特新”高端制造產業園、澳門品牌工業園,抓好澳門專業人士執業資格認可、澳門機動車“一檢兩認”、橫琴跨境資金“電子圍網”建設等工作,再導入一批產業項目,加快實現全島封關運作,確保完成第一階段目標任務,以優異成績迎接澳門回歸祖國25周年。推動修訂前海合作區條例,實施“全球服務商計劃”,做優做強國際金融城、國際法務區、國際人才港,強化跨境人民幣業務創新試驗區功能,打造融資租賃、航運服務、海工裝備、國際咨詢等集聚區。編制實施南沙新一輪總體發展規劃,推動制訂南沙金融改革開放方案,開展土地管理綜合改革試點,加快南沙先行啟動區建設,取得更多實質性突破。推動出臺河套深圳園區條例,強化“一河兩岸”、“一區兩園”統籌開發利用,開展科研資金跨境流動監管和便利化改革,推動出入境“白名單”、稅收優惠等政策落地實施。我們要始終牢記服務港澳初心,積極對接香港北部都會區建設和澳門“1+4”適度多元發展策略,以產業科技合作為重點,把橫琴、前海、南沙、河套這幾個龍頭舞起來,加快打造引領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動力源。
全力打造中國式現代化的引領地。從粵港澳三地發展所需、民生所盼出發,持續推進就業、教育、醫療、社保等領域合作,支持港澳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支持廣州實現老城市新活力、“四個出新出彩”,強化中心城市門戶樞紐功能,推進中新知識城、廣州東部中心、北部增長極等重大平臺建設,開展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在高質量發展方面發揮領頭羊和火車頭作用。錨定目標建設好深圳先行示范區,落實綜合改革試點第二批授權事項清單,推進西麗湖國際科教城、光明科學城、深圳灣超級總部基地等建設,打造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城市范例。高水平推進五大都市圈建設,形成區域互補、協調發展新優勢。支持惠州加快構建綠色低碳產業體系、打造廣東高質量發展新增長極,支持中山建設珠江口東西兩岸融合發展改革創新實驗區,推動珠海鶴洲、佛山三龍灣、東莞濱海灣、江門大廣海灣、肇慶新區等建設,推進廣佛全域同城化、廣清一體化,加快汕頭、湛江省域副中心城市發展,支持梅州建設蘇區融灣先行區。
今年是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發布5周年。我們要把大灣區建設作為廣東深化改革開放的大機遇、大文章抓緊做實,舉全省之力辦好這件大事,攜手港澳打造融入國內國際雙循環、走出高質量發展之路、彰顯中國式現代化特質的大灣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