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要聞動態 > 政務專題 > 2024年廣東兩會專題 > 粵覽報告 > 2024年工作展望

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構建全過程創新鏈,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產業科技創新中心

時間 : 2024-01-27 09:23:31 來源 : 南方日報網絡版
【打印】 【字體:

  加強應用基礎研究和前沿研究。推動出臺科技創新條例。深入實施基礎與應用基礎研究十年“卓粵”計劃,完善穩定支持和長周期評價機制,擴大省市、省企聯合基金規模,鼓勵更多社會資金投入。持續實施基礎與應用基礎研究重大項目,有組織推進戰略導向的體系化基礎研究、前沿導向的探索性研究、市場導向的應用性基礎研究,以顛覆性技術和前沿技術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優化鵬城、廣州國家實驗室管理機制,爭取更多全國重點實驗室在粵布局,推動省實驗室體系建設優化調整。開工建設散裂中子源二期、先進阿秒激光等重大科技基礎設施,推動江門中微子實驗站、未來網絡試驗設施(深圳分中心)建成運行,積極爭取人體蛋白質組導航國際大科學計劃,推進粵港澳大灣區量子科學中心、粵港澳應用數學中心等建設,努力實現更多“從0到1”的突破。

  加快推進關鍵核心技術自主可控。探索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新型舉國體制的廣東實踐,爭取國家在大灣區部署若干科技重大項目和重大工程,聯合港澳科技力量深度參與重大科研攻關任務。深入實施“廣東強芯”、核心軟件攻關、“璀璨行動”等工程,加快破解“卡脖子”技術。推進省重點領域研發計劃,在新型儲能與新能源、海洋科技等領域布局一批重大專項旗艦項目,加大源頭性技術創新和儲備。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鼓勵科技領軍企業牽頭組建創新聯合體,探索原創性引領性科技攻關項目經理人制改革,推廣應用“業主制”、“板塊委托”等項目組織管理方式,形成科技創新揭榜領題、賽龍奪錦的生動局面。

  提高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水平。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建設,布局一批概念驗證中心和中試平臺,打造“有組織科研+有組織成果轉化”于一體的科技創新樞紐。完善科技孵化育成體系,用好研發費用加計扣除、高新技術企業所得稅優惠等政策,優化制造業創新中心、企業技術中心、高水平創新研究院等平臺布局。支持高校、科研事業單位全面開展職務科技成果單列管理改革,賦予科研人員職務科技成果所有權或長期使用權。推進知識產權強國先行示范省建設,加大知識產權保護力度,開展專利轉化運用專項行動,盤活高校和科研機構存量專利??萍汲晒D化是創新價值鏈躍升的“最后一公里”,要推動更多首臺(套)設備、首批次新材料、首版次軟件、首測試場景在省內率先使用,著力暢順從科技強到企業強、產業強、經濟強的通道。

  大力發展科技金融。建立覆蓋天使投資、創業投資、并購重組投資的科技創新投資基金體系,強化省市創新創業基金引導撬動作用,引導更多金融機構“投早投小投科技”。加強科技成果與資本市場對接,支持科技型企業通過發行上市、再融資及并購重組等方式實現更快發展。積極發展技術交易市場,推進區域股權市場“科技創新專板”和“專精特新專板”建設。打造符合科技企業特點的科技信貸產品體系,優化省市聯動科技信貸風險分擔和補償機制。深入開展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發展科技保險,優化科技金融產品,提升深交所科技成果與知識產權交易中心發展能級。

  加快建設粵港澳大灣區高水平人才高地。深入推進高等教育“沖一流、補短板、強特色”提升計劃,加強新工科、新醫科、新農科、新文科建設,推動集成電路、工業軟件人才培養擴容提質,造就拔尖創新人才。推進產教融合試點城市建設,加強高水平職業院校建設。優化實施省市重大人才工程,引進培育一批戰略科技人才、科技領軍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創新團隊,壯大高水平工程師和高技能人才隊伍。加強國際科技合作,深入實施外國人來華工作許可和外國人才簽證制度,完善外國專家管理服務機制,用好大灣區個人所得稅優惠政策,推進外籍“高精尖缺”人才認定標準試點。加快建立以創新價值、能力、貢獻為導向的人才評價體系,賦予科研人員更大技術路線決定權、經費支配權、資源調度權。弘揚科學家精神,營造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的良好氛圍。高質量推動科學普及,提高全民科學素質。

  科技創新是制勝未來的關鍵變量。我們要以應用牽引增強科技創新能力,推動產業與科技互促雙強,把創新落到企業上、產業上、發展上,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

97在线观看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