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堅持“兩個毫不動搖”,落實國家“民營經濟31條”和省“民營經濟30條”,“快、準、實”出臺惠企政策,各地各部門要多出有利于穩預期、穩增長、穩就業的政策,審慎出臺收縮性、抑制性舉措,清理和廢止有悖于高質量發展的政策文件,增強政策取向一致性,確保同向發力、形成合力。推進“個轉企、小升規、規轉股、股上市”培育計劃,促進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優化經營主體反映問題快速響應處理機制,加大對民營企業紓困力度,健全防范化解拖欠中小企業賬款長效機制,依法保護民營企業產權和企業家權益。大力弘揚企業家精神,構建親清政商關系。民營經濟占全省經濟的“半壁江山”,只能壯大不能弱化,各級政府要亮明態度、毫不含糊,鼓勵支持民營經濟發展壯大、“枝繁葉茂”。
大力實施“降成本”行動。深化營商環境綜合改革,開展涉企違規收費整治,降低經營主體制度性交易成本。加快產業園區轉供電改造,減少供電層級,嚴控新增轉供電。推進工業用地“標準地”出讓,鼓勵采用長期租賃、先租后讓、彈性年期供應等方式供地。有效降低物流成本,健全港區、園區等集疏運體系,鼓勵支線機場發展航空貨運,引導大宗貨物中長距離運輸“公轉鐵”、“公轉水”,發展鐵水、江海等多式聯運,推進貨物多式聯運“一單制”、集裝箱運輸“一箱制”應用試點。加快國家物流樞紐和骨干冷鏈物流基地建設,推動大型物流企業面向中小微企業提供普惠性服務。降成本是廣大經營主體的共同心聲,我們要努力打造政策高地、成本洼地,最大限度幫助企業降成本、強信心、添活力。
推動金融高質量發展。積極做好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字金融五篇大文章。提高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水平,培育高質量上市公司群體,豐富融資租賃服務手段,促進社會綜合融資成本穩中有降。健全綠色金融體系,引導金融機構支持企業降耗升級、綠色發展,推動廣州期貨交易所上市多晶硅等期貨品種,深化工業硅、碳酸鋰期貨功能作用。優化普惠金融服務,開展中小微企業融資促進行動,完善農村基礎性金融服務體系,推動更多金融資源下沉到農村重點領域。做強養老金融,發展“保險產品+養老服務”,鼓勵保險資金投資養老產業。促進數字金融發展,支持廣州、深圳建設數字金融聚集區,推廣數字人民幣應用。
深化財稅國企改革。推進實施新一輪財稅體制改革,提升財政治理效能。深化預算管理改革,鞏固提升年初預算到位率。擴大財政資金“補改投”改革試點范圍,提升財政資金使用績效。持續深化省以下財政體制改革,完善轉移支付制度體系,壓實市縣支出責任,兜牢基層“三?!钡拙€。推進智慧稅務建設,構建稅費征管新體系。實施國有企業改革深化提升行動,健全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遴選10家左右國有企業打造現代產業鏈龍頭企業,在食品、新能源等領域推進省屬國企戰略性重組和專業化整合。完善國有企業科技創新機制,“一企一策”推進原創技術策源地建設。落實以管資本為主的國資監管體制要求,強化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管理,健全協同高效的國有資產監管體系。
加快數字政府建設。深化省域治理“一網統管”,推動數字政府基礎能力均衡化發展,健全本質安全體系。深化政務服務“一網通辦2.0”建設,推廣“民意速辦”綜合服務體系,推動政務服務標準化規范化便利化,讓服務“零距離”、便利不“打烊”。深化數據資源“一網共享”,加強公共數據開發利用,完善數據流通交易管理機制,推動制定數據條例。做強廣州、深圳數據交易所,布局數據要素集聚發展區,建設灣區數據要素市場。
我們要把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結合起來,打造一批首創性、標志性改革品牌,讓敢闖敢試、敢為人先成為廣東繼續前行的強大動力、閃閃發光的時代標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