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我提議建立廣東野生海水稻種質資源保護與創新應用研發中心,經歷了5年的發展,海水稻從湛江走向了全國,從實驗走向了產業,從畝產100多斤走向了畝產1500斤,種植面積從5年前的6萬畝達到了如今的超過100萬畝。”1月13日,在省十四屆人大一次會議湛江代表團分組討論中,談及海水稻的“成長史”,省人大代表、湛江市總商會副會長梁思橋十分感慨。
說到海水稻這個“新招牌”,湛江團的代表們熱鬧地議論起來。省人大代表、湛江市市長曾進澤用親身經歷代言:“我吃過海水稻做的腸粉,口感確實很獨特,跟普通稻米完全不同,營養價值也高,因此在加工產品方面,像海水稻制米酒、酒釀、營養米粉、代餐等,都有很大空間?!?/p>
“海水稻的種植有什么條件?能不能在其他地區推廣?”省人大代表、湛江市委書記劉紅兵問。
“種植海水稻對水的鹽堿度有較高的要求,大約需要千分之三至千分之六,能節省大量淡水資源。我們曾嘗試移植到其他地區,效果不如預期?!绷邢瘯h的全國人大代表、廣東海洋大學副校長寧凌作出解答。
梁思橋建議:“湛江特有的海水稻品種種質資源非常寶貴,要加強保護?!?/p>
“不僅是海水稻,對其他海洋、水產產品的種苗保護也刻不容緩?!睂幜枵f道,“最近廣東海洋大學在打造一個種苗功能性產業園,專門研究魚、蝦等種質資源。我希望能夠把種業當作‘芯片’,成為支撐海洋產業和水產產業發展的重要抓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