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0日9時10分,省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首場“委員通道”如約開啟。在將近40分鐘的時間里,6名來自不同界別的省政協委員直面鏡頭,為高質量發展和民生關切建有用之言、謀善治之策。
“推進制造業當家,廣東呼喚更多專精特新‘小巨人’!”率先“開麥”的省政協委員、珠海納金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雷震擲地有聲。省政協委員、生物島實驗室主任助理楊壽桃同樣心懷“國之大者”,他從大家熟悉的新冠病毒疫苗談起,坦言科研成果轉化之路不易?!耙雽I的成果轉化服務團隊,把科研人員從不熟悉的工作中解放出來?!彼粲酢?/p>
“大家好,我是來自澳門的陳美儀?!笔≌f委員、澳門中小型企業聯合總商會常務副會長陳美儀用粵語自我介紹后,馬上為港澳青年發聲:大灣區各地要聯起手來,讓青年人感受到發展的“強磁場”。
“委員通道”既關乎發展,也直通民心。這條通道,承載著委員們深入調研后的思考,匯聚起增進民生福祉的“金點子”。
有人關注“老”:省政協委員、科大訊飛股份有限公司高級副總裁杜蘭展示了最新款國產助聽器,并繼而建言用人工智能技術讓老年生活更美好;有人聚焦“小”:三孩生育政策出臺后,孩子誰來帶?省政協委員、廣東藥科大學副校長黎錦城開出了自己的“藥方”。
委員們能夠獻良策、抒民意,亮出“高言值”,離不開豐富的一線實踐與長期的調研深思。“這段發言我琢磨了很多天,內容不長,卻凝練了我多年的經歷與想法。”走下“委員通道”后,雷震緊張的心情逐漸放松下來。但他明白,自己的履職路還很長:“作為一名政協委員,不僅要看臺上怎么說,更要看臺下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