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要聞動態 > 政務專題 > 2023年廣東兩會專題 > 報告速覽 > 過去五年工作回顧

過去五年工作回顧

時間 : 2023-01-18 10:37:11 來源 : 南方日報網絡版
【打印】 【字體:

  過去的五年極不尋常、極不平凡。習近平總書記對廣東發展高度重視、親切關懷,五年三次親臨廣東視察,多次對廣東工作作出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賦予我們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和深圳先行示范區、橫琴前海南沙三大平臺、深圳綜合改革試點、粵港澳大灣區高水平人才高地等重大使命、重大機遇,殷切寄望廣東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走在全國前列、創造新的輝煌。我們牢記囑托、感恩奮進,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二十大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廣東系列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精神,認真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在省委堅強領導下,在省人大及其常委會、省政協監督支持下,沉著應對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深入落實“1+1+9”工作部署,同全國一道如期打贏脫貧攻堅戰,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正奮力朝著現代化建設目標邁進。

  五年來,我們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扎實打造新發展格局戰略支點,經濟實力實現大步跨越。預計2022年全省地區生產總值達12.8萬億元,五年跨過3個萬億元級臺階、年均增長5%,連續34年居全國首位,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達1.33萬億元,外貿進出口總額達8.3萬億元。市場主體總量突破1600萬戶、五年凈增608萬戶,其中企業超過700萬戶、占全國1/7,進入世界500強企業達17家、五年增加6家。三次產業比重調整為4.2∶41.1∶54.7,先進制造業和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比重分別提高到55%、29.5%,金融業增加值達1.15萬億元,現代服務業增加值占服務業比重達65.9%。廣東經濟結構持續優化,發展質量和效益不斷提升。

  五年來,我們堅決落實重大國家戰略,搶抓機遇推進“雙區”和橫琴、前海、南沙三大平臺建設,改革開放迸發強勁活力?!痘浉郯拇鬄硡^發展規劃綱要》順利實施,港珠澳大橋、廣深港高鐵等標志性工程建成通車,“灣區通”工程深入實施,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加快推進,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展現蓬勃活力。深圳先行示范區示范引領作用充分顯現,深圳綜合改革試點首批40項授權事項全部落地、18條試點經驗在全國推廣。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穩健起步、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建設加快推進,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粵港澳全面合作開局良好。營商環境、數字政府、要素市場化、國資國企等改革走在全國前列,廣東自貿試驗區41項改革創新經驗在全國復制推廣。五年實際利用外資超過8000億元,??松梨?、巴斯夫等百億美元級項目相繼落戶,廣東“兩個重要窗口”作用充分彰顯。

  五年來,我們聚力推進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全力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和產業創新高地,高質量發展邁出新步伐。實施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六大工程”,高起點培育20個戰略性產業集群,形成新一代電子信息、綠色石化、智能家電、先進材料、現代輕工紡織、軟件與信息服務、現代農業與食品、汽車等8個萬億元級產業集群。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6.7萬家、五年增加2萬家,高新技術企業達6.9萬家、五年翻了一番多?;A研究重大項目和重點領域研發計劃取得一批突破性成果,鵬城實驗室、廣州實驗室兩大“國之重器”掛牌運作,去年全省研發經費支出約4200億元、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3.26%,研發人員數量、發明專利有效量、PCT國際專利申請量均居全國首位,區域創新綜合能力連續6年全國第一,廣東正成長為國家重要創新動力源。

  五年來,我們立足資源稟賦和功能定位,加快構建“一核一帶一區”區域發展格局,發展平衡性協調性明顯增強。珠三角核心區發展能級持續提升,沿海經濟帶綠色石化、綠色鋼鐵、海工裝備、海上風電等世界級產業帶成型成勢,北部生態發展區綠色發展態勢顯現,繼廣州、深圳之后,佛山、東莞邁入萬億元級城市行列,汕頭、湛江省域副中心城市加快建設。開工建設廣湛高鐵、廣汕汕高鐵、粵東城際鐵路、深中通道等重大項目,建成贛深高鐵、南沙大橋等重大基礎設施,“3+4+8”世界級機場群加快成型,機場旅客吞吐量、港口集裝箱吞吐量穩居全國首位,高速公路通車總里程達1.12萬公里、連續9年居全國第一,高鐵運營總里程達2367公里、實現市市通高鐵。本科院校、高職院校、技師學院、高水平醫院實現地市全覆蓋。老區蘇區、民族地區發展加快,援藏援疆、對口合作取得新成效。

  五年來,我們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農村面貌發生顯著變化。投入各類幫扶資金1600多億元,推動省內161.5萬相對貧困人口全部脫貧、2277個相對貧困村全部出列,幫助桂川黔滇4省區93個貧困縣摘帽、500多萬貧困人口脫貧,東西部協作連續5年獲國家考核“好”的等次。統籌整合涉農資金1249億元,大力發展富民興村產業,加快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糧食產量、面積、單產連續4年“三增”。農民收入增速連續10年快于城鎮居民,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縮小至2.46以內?!扒Т迨痉丁⑷f村整治”扎實推進,農村集中供水和垃圾收運處置體系基本實現全覆蓋,農村公路、衛生戶廁等基礎設施全面改善,繪就了廣東鄉村振興新畫卷。

  五年來,我們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以超常規力度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生態環境質量大幅改善。累計投入7500億元補上歷史欠賬。城鎮污水管網新增4.53萬公里、五年翻了近一番,實現鄉鎮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全覆蓋,基本消除地級及以上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和劣Ⅴ類國考斷面,地表水國考斷面和近岸海域水質優良率均創近年來最好水平,茅洲河、練江等由污染典型變為治污典范,高質量建成碧道5212公里。大氣主要污染物連續8年全指標達標,PM2.5平均濃度大幅降至20微克/立方米。有效管控土壤環境風險,危險廢物利用處置能力達1130萬噸/年。新增造林綠化面積1510萬畝、綠地面積51.53萬公頃,南嶺生態屏障建設持續推進,珠三角基本建成國家森林城市群,越來越多的人推開窗戶就可以享受“生態福利”。

  五年來,我們堅定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小切口大變化”辦好民生實事,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進一步提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過4.5萬元、增速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城鎮新增就業690萬人、占全國1/10,“粵菜師傅”“廣東技工”“南粵家政”三項工程培訓893萬人次。新增基礎教育公辦學位252萬個,高等教育毛入學率提高至57%以上,職業教育在校生規模居全國前列。加快構建“頂天立地”醫療衛生大格局,新增醫療機構床位超過10萬張,全民健身與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居民人均預期壽命達79.3歲。社會保障體系更加完善,統籌層次和待遇水平穩步提升?;I建保障性安居工程81萬套(間)、改造城鎮老舊小區惠及超過150萬戶、改造農村危房7.57萬戶、完成6.64萬戶農村削坡建房風險點整治,治理違法建設9億平方米。文化強省建設邁出大步,建成珠三角全國文明城市群,公共文化設施實現五級全覆蓋,文化及相關產業增加值穩居全國首位。建立五級退役軍人服務體系,國防動員、優撫安置、雙擁共建、人民武裝等工作取得新成效。外事僑務、民族宗教、婦女兒童、殘疾人、參事文史、地方志、地震、氣象等事業全面進步。新冠疫情發生以來,我們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最大限度保護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三年來抗疫斗爭取得重大戰略成果。

  五年來,我們堅持統籌發展和安全,著力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社會大局保持平安穩定。積極應對中美經貿摩擦、香港局勢動蕩變化、重大自然災害等大戰大考。如期完成全域無隱性債務試點、全省存量隱性債務全部化解,707家P2P平臺全部退出運營,64家農信社改制組建農商行,按照市場化法治化原則處置房地產企業債務風險。推進平安廣東法治廣東建設,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取得階段性成果,社會治安形勢穩定向好,食品安全工作考核連續4年獲得A級,國家質量考核連續7次獲得A級,生產安全事故起數、死亡人數連續5年“雙下降”,率先基本形成覆蓋城鄉的現代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廣東正成為全國最安全穩定、最公平公正、法治環境最好的地區之一。

  過去五年,我們推進全面從嚴治黨,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和黨史學習教育,嚴格執行省委堅決落實“兩個維護”十項制度機制,持續深化“大學習、深調研、真落實”,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我們隆重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新中國成立70周年、改革開放40周年、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極大激發全省上下團結奮斗、砥礪前行的磅礴力量。我們堅持向省人大及其常委會報告工作,向省政協通報情況,辦理省人大代表建議4228件、省政協提案3610件。我們扎實推進法治政府、服務型政府、廉潔政府建設,政務服務效能進一步提升。

97在线观看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