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耕地保護和農田建設。嚴守耕地保護紅線,嚴格控制新增建設占用耕地,嚴禁違規占用耕地綠化造林、挖田造湖,推進農村亂占耕地建房問題整治,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防止“非糧化”。嚴格落實耕地占補平衡制度,加快耕地恢復和補充耕地建設,積極拓寬新增耕地及耕地提質改造途徑,加強耕地保護動態監測監管。開展新一輪墾造水田三年行動。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完善農田水利設施,加大政策激勵力度,推進撂荒耕地復耕復種,促進耕地高效利用。
推動農業提質增效。實施現代農業產業集群工程,整縣建設農業現代化示范區,高水平打造“跨縣集群、一縣一園、一鎮一業、一村一品”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加快特色優勢農業產業帶、都市農業建設,推動嶺南瓜果、水產品等特色優勢品種提質增效,打響“粵字號”農業品牌。支持河源燈塔盆地創建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落實“米袋子”“菜籃子”工程,確保糧食生產穩定發展,推動生豬家禽漁業產業轉型升級。大力發展數字農業,促進鄉村旅游。實施粵強種芯工程,建設嶺南現代農業科學與技術省實驗室、現代農業科創中心,加強種質資源保護利用和種子庫建設,組建廣東種業集團。深化供銷社綜合改革,打造服務農民生產生活的綜合平臺。推動農業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發展。強化農產品質量安全,加強非洲豬瘟等動植物重大疫病疫情防控。
實施鄉村建設行動。統籌縣域城鎮和村莊規劃建設,開展農房管控和鄉村風貌帶建設工程,妥善保護和活化利用古村落、古民居,建設富有嶺南風韻的精美農村。在粵東粵西粵北地區試點開展鎮域品質提升行動,提高鄉鎮建設水平。持續推進“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全域實施“五美”行動,推進省際廊道建設。推動農村基礎設施提檔升級,加快補齊水電路氣、通信、物流等短板,持續推進農村改廁、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加快自然村集中供水全覆蓋,推進農村房屋安全隱患和地質災害風險點排查整治。加快實施農村電商、鄉村工匠、高素質農民培育工程,提高農民科技文化素質。
深化農村改革。穩妥推進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長30年試點。加快承包地經營權有序流轉,穩步探索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改革。嚴格落實“一戶一宅”規定,穩慎推進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完善農業支持保護制度,調整完善土地出讓收入使用范圍優先支持鄉村振興,加大涉農資金統籌整合力度,做強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基金,強化農商行支農服務,建設廣東金融支農聯盟,推進農業農村保險高質量發展。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做大做強農村集體經濟。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高水平建設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廣清接合片區。推進鄉村治理,抓好“百鎮千村”示范創建。
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落實“四個不摘”要求,健全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和幫扶機制,推動脫貧攻堅政策、機制、資金整體納入鄉村振興戰略,加強扶貧項目資金資產管理和監督。實施新一輪省內幫扶、鄉村振興定點幫扶工作,推進“萬企興萬村”行動。健全農村低收入人口和欠發達地區幫扶機制,持續發展壯大扶貧產業,做好脫貧人口穩崗就業,拓展農民增收空間。大力支持老區蘇區和民族地區高質量發展。做好東西部協作、對口支援、對口合作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