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促進各類資源要素向農村流動,努力推動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堅持以工補農、以城帶鄉,對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三農”工作必須完成的硬任務,統籌抓好“五個振興”,著力提升農業農村現代化水平。
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高標準推進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實施產業興村強鎮行動,扶持1000個村發展農業特色產業,建設50個以上專業鎮,推進“一縣一園、一鎮一業、一村一品”,加快打造一批嶺南優勢產業帶。支持壯大農業龍頭企業,著力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積極創建“粵字號”農業知名品牌。落實“米袋子”省長負責制和“菜籃子”市長負責制,穩定糧食生產,落實生豬等“菜籃子”商品保供穩價措施,推動生豬家禽產業轉型升級。實施鄉村振興科技計劃和現代種業提升工程,建設嶺南現代農業省實驗室,加快廣州現代農業產業科技創新中心、深圳現代生物育種創新中心建設。支持河源創建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深入實施農村科技特派員行動。大力建設廣東數字農業試驗區,支持珠三角地區發展都市現代農業。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和休閑農業,加快農村一二三產融合發展,扶持一批特色農產品“走出去”,多渠道促進農民增收。抓好農產品市場體系建設和質量安全監管。
推進生態宜居美麗鄉村建設。抓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開展“十百千萬”示范創建工程,在“四沿”區域建設美麗鄉村風貌帶,在珠三角地區開展“五美”專項行動,完成全部行政村環境綜合整治,抓好農房管控、風貌提升。基本完成農村戶用廁所無害化改造,深入推進農村生活垃圾和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健全長效管護機制。推進農業面源污染治理示范工程。加快農村公路、信息、水利、供電等基礎設施建設,實現全部自然村村內道路硬化、行政村集中供水全覆蓋。推進削坡建房和破舊泥磚房整治,提升小水電和小型水庫安全運行管理水平。
深入推進農村各項改革。完善農村承包地“三權分置”政策體系,加快農村承包土地經營權流轉,深化農村土地股份合作制改革,促進農業適度規模經營。抓好高標準農田建設,大力推進墾造水田和拆舊復墾。加快房地一體農村宅基地和集體建設用地確權登記工作,探索盤活利用閑置宅基地和閑置農房模式。推行“點狀供地”,落實設施農用地政策,加強鄉村新產業新業態發展用地保障。深化集體產權、集體林權、國有林場、農墾、供銷社、漁船漁港綜合管理等改革。深入實施“頭雁工程”,健全黨組織領導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大力培育文明鄉風。
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積極開展破解城鄉二元結構試點示范,推進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廣清接合片區建設。加快城鄉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公共服務普惠共享。深入推進鄉村人才振興和“萬企幫萬村”“三師下鄉”等行動,建立城市人才入鄉激勵機制和工商資本入鄉促進機制,實施“鄉村工匠”等工程,吸引各類人才到農村創業發展。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放開放寬除廣州、深圳以外的城市落戶限制,做強做優縣域經濟,不斷提升中心城區、縣城和中心鎮承載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