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民生所盼、發展之基。2023年9月,廣東首次召開省內最高規格的平安廣東建設工作會議。一年來,廣東全力以赴防風險、保安全、護穩定、促發展,以新安全格局護航高質量發展。我省在平安中國建設考評中獲評“優秀”,全省群眾對平安建設滿意度達98.44%,群眾安全感達98.68%。
筑牢“四梁八柱”??
凝聚齊抓共管強大合力
廣東地處“兩個前沿”,維護社會穩定任務艱巨繁重。我省不斷筑牢平安建設“四梁八柱”,凝聚齊抓共管強大合力:
省市縣三級均由黨委主要負責同志擔任平安建設領導小組組長,平安建設領導體制持續健全;每季度通報發布“粵平安指數”,推動平安建設抓在日常、抓在經常;壓實涉眾金融等八個重點領域牽頭單位落實責任;強化重點個案交辦機制……
一年來,在制度建設的有力牽引下,廣東維護國家政治安全堅決有力,社會大局穩定持續鞏固。
比如,圍繞維護社會大局穩定這一平安廣東建設的最基本要求,各地以加強和創新基層社會治理為基點,采取有力有效舉措,力爭把重大風險隱患防控在萌芽,把小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有力夯實了廣東社會穩定的根基。
安全是發展的前提,發展是安全的保障。平安廣東建設綱舉目張、全面推進,為高質量發展保駕護航。
保障公共安全??
全省刑事案件立案同比下降明顯
公共安全一頭連著經濟社會發展,一頭連著萬家幸福。
一年來,廣東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立足于適應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的新變化,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方面的新需求,努力為群眾創造安業、安居、安康、安心的良好環境。
——深入推進常態化掃黑除惡斗爭,總體成效持續走在全國前列。
——重拳打擊整治突出違法犯罪和社會治安突出問題,今年以來全省刑事案件立案同比下降明顯。
——加強重點人群管理服務,刑滿釋放人員安置率、幫教率保持在98%以上,省市縣三級實現精神衛生防治服務管理機構全覆蓋。
——防范公共衛生領域重大風險,全省衛生健康系統重點對轄區內各類醫療機構消防安全情況開展排查,督促相關單位抓好問題隱患的整改。
——組織開展重大事故隱患專項排查整治,做好道路交通事故預防“減量控大”工作,依法查處燃氣、施工安全生產和建筑市場違法案件,掛牌整治火災高風險區域和重大火災隱患,堅決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發生。
——完善公共安全工作機制,圍繞森林防滅火等工作制定出臺或修訂相關應急預案、管理辦法等。持續推進鄉鎮應急管理(三防)標準化建設和行政村(社區)防災減災救災能力“十個有”建設,強化“鎮自為戰、村自為戰”水平。
——強化重點行業領域安全監管,修訂出臺《廣東省安全生產條例》等。
——切實筑牢網絡安全屏障,圍繞新形勢新要求不斷健全網絡風險綜合防控體系,努力實現“網絡更清朗”目標。
一個個扎實有力專項行動,一項項優質便捷服務舉措,讓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
強化基層治理??
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實現“兩升兩降”
一年來,廣東始終把平安建設的工作重心落到城鄉社區,加強基層組織、基礎工作、基本能力建設,構建富有活力和效率的新型基層社會治理體系。
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持續深化“1+6+N”基層社會治理工作體系建設,將矛盾糾紛解決納入法治化軌道,更好發揮法治在基層治理中的重要作用,最大限度把風險隱患防范在源頭、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不斷夯實平安穩定基層基礎。2023年推動深圳、珠海、梅州、東莞等市經驗入選全國“楓橋式工作法”,2024年首次評選表揚全省46個“1+6+N”基層社會治理體系建設先進典型單位,涌現出湛江“平安夜訪”、潮州“茶文化六步調解法”等嶺南特色矛盾糾紛化解品牌。
完善社會矛盾糾紛多元預防化解機制,印發清單指引,細化基層綜治中心、政法單位、“粵平安”云平臺等職責清單,強化力量統籌、工作統籌和機制統籌,推動主動融入、形成工作合力。
今年上半年,我省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工作實現“兩升兩降”目標:全省綜合網格排查矛盾糾紛數同比上升35.31%;各級人民調解組織受理調解案件同比上升12.75%;國家、省、市、縣四級信訪系統受理信訪件同比下降65.67%;法院新收各類案件同比下降10.62%。
科技是社會治理現代化的重要支撐。廣東著眼加強社會治理科技賦能,結合“數字政府”建設,同步推進“粵平安”云平臺開發應用,打通公共服務、社會治理、行政執法“三個平臺”,深度融入“一網統管”,筑牢基層治理智能化數字底座。
長治久安,關鍵在基層;安全穩定,重心在基層。廣東不斷強化基層治理,提升基層治理效能,努力將和諧穩定創建在基層,將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