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通往茂名濱海新區山兜丁村的路邊,立著一座花崗巖牌坊,上面書寫著七個遒勁的隸書大字“巾幗英雄第一人”,這是上世紀60年代周恩來總理對一位在歷史上為國家統一、民族團結作出杰出貢獻的廣東女性的評價,而這位女性就是冼夫人。
冼夫人一生經歷梁、陳、隋三代,作為嶺南地區領袖,她畢生竭力維持國家安定和民族融合,極大促進了嶺南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發展。在冼夫人豐功偉績中,有一方面不應被后人忘記,那就是她推動和保護了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發展。早在1500年前,冼夫人就向海而興,她從如今的茂名濱海新區出海渡船海南島,平定海南后,借助粵西以及海南島臨海的地理條件,開始與周邊的東南亞國家在經濟、文化和貿易上進行交流往來,管轄地區的繁榮穩定使得過往商船能夠正常??垦a養和航行通過,保障了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暢通無阻。
冼夫人贈送給陳后主的信物“扶南犀杖”,就產自現在的柬埔寨、越南、老撾一帶,證明當時粵西已經與東南亞有著密切的貿易往來。上世紀60年代,在高州等地發掘出不少如波斯幣、昆侖奴銅像等舶來品,也是當時粵西與東南亞海外貿易密切的有力物證。如今冼夫人的精神感召隨著華人的足跡遠至南洋各國。目前,全球冼夫人廟有2000多座,冼夫人已成為東南亞華人華僑與當地老百姓認同、崇尚、信仰的巾幗英雄,也成為海上絲綢之路文化交流的新紐帶。
位于茂名濱海新區的博賀漁港是全國十大漁港之一,歷史上曾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重要的避風港和中轉站,早在南朝這里就與廣州以及海外來往通商。高涼郡悠久的桑蠶養殖史及廣闊的經濟腹地,為古代海上絲綢之路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而古高涼鑄銅技術、造船技術水平高,劉恂《嶺表異錄》里曾記載俚僚鑄銅的精湛技藝,高涼人在博賀沿海建設港口,利用高大結實的樹木建造銅鐵木結構的船舶,為古代海上絲綢之路提供了必要的航海條件。據明《水寨條約》記載,明末海禁既開,粵西境內的博賀等逐漸成為我國南方對外貿易的重要商埠,南洋、歐洲、美洲各國的貨船相繼而至,商人紛至沓來。為了加強茂名地區的船舶及對外貿易的管理,廣東市舶司還曾移至“高州之電白縣”,一度成為我國南方的主要對外貿易口岸。
時光荏苒,曾在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留下濃墨重彩的茂名濱海新區,并未在千百年來的風吹雨打中消逝,反而更加熠熠生輝。如今的茂名人秉承冼夫人精神,繼續朝著向海而興的夢想前進,努力把博賀建設成為中國吞吐能力最強的新港區之一和南海岸邊最大的海上貿易基地之一,推動濱海新區融入國家“一帶一路”倡議,續寫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新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