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要聞動態 > “一帶一路”與廣東

千年古道連接海陸絲綢之路

時間 : 2016-10-20 17:46:21 來源 : 南方日報網絡版
【打印】 【字體:

  芳草萋萋,樹木蒼翠,群山連綿,輕風吹來山野特有的清香氣息,讓人心曠神怡。古道向前延伸,青石路面上的馬蹄印,仿佛在向世人講述著這里昔日的繁華光景。

  梅關古道的歷史可以追溯到秦朝。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中原。次年,他組建了一支50萬人的大軍,兵分數路,把目光投向遙遠的東南沿海,跋山涉水,揮師嶺南。連綿不絕的五嶺山脈,是嶺南與中原中間巨大的屏障。最終,秦軍在五嶺之東的梅嶺上,發現一處較為低矮的山谷,稍加修整后,一條在梅嶺中曲折前行的軍事通道初現端倪。

  這條秦軍通道出現800年后,中國進入大唐王朝。此時的嶺南,經過數百年的開發,早已不再是荒蠻之地。尤其是廣州,已經成為海上運輸的物資集散地,彼時中國最重要的港口?!八懧撨\”的梅關古道,自然成為嶺南與中原之間的最佳通道。

  如此重要的道路,在當時仍只是一條羊腸小道。唐開元四年,身為韶關曲江人的張九齡向唐玄宗李隆基奏請開鑿大庾嶺新路。

  兩年之后,拔地千仞、危崖百丈的梅嶺山隘成為了一條“坦坦而方五軌,闐闐而走四通”的官方驛道,告別人苦峻極、翻山越嶺的時代,大山路可并行兩輛馬車,兩旁還移植大量的梅花。它北接江西章水,南連廣東湞江,把長江和珠江連接起來。

  修建后的梅關古道真正成為溝通南北的商貿通道,從此,大唐帝國豐饒的物產,尤其是享譽世界的絲綢、茶葉、藥材、工藝品等經這里運往港口,漂洋過海走進南亞、中東直至遙遠的歐洲。與此同時,來自各國的香料藥材、珠貝寶石運抵嶺南后,也從這條通道馳往中原,直接推動了海上絲綢之路的繁榮。

  公元前223年,另一路由趙佗率領的秦軍取道連州順頭嶺下連江,趙佗的軍隊在順頭嶺披荊斬棘、開山鑿石,打通秦漢古道,從而進軍嶺南重地番禺(廣州)。通過秦漢古道,中原和嶺南發生了廣泛深入的物資和文化交流,商賈販卒熙熙攘攘,往來不絕,連州成為了中原進入嶺南的門戶、通衢和水路中轉樞紐。除了農具外,嶺南還從相鄰的長沙國引進玻璃的制作技術,在廣東的南越國墓葬中,出土了平板玻璃、玻璃珠、玻璃璧等。

  如今的連州南天門村,青山環抱,綠水環繞,老屋相連,南天門下便是順著山勢蜿蜒逶迤的秦漢古道。古道寬約3米,多用青石鋪就,或依山石鑿成,共有8800多級。

  千百年過去,古道曾經的繁華早已成為歷史,青石板上斑駁的痕跡見證了它的風霜。沿著石階慢慢前行,依稀還聽得見馬蹄聲碎,仿佛看見前方有一隊商人挑夫,帶著滿滿的貨物與寄望,運往港口的大商船,駛向遙遠的大海彼岸。

?

97在线观看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