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要聞動態 > 投資指南 > 投資政策

廣東出臺《意見》4年內投300多億促農村發展

時間 : 2010-07-06 00:56:31 來源 : 廣東投資招商網
【打印】 【字體:

  廣東出臺《意見》推進農村改革發展,文件起草組認為2020年農民人均收入1.8萬切實可行省委、省政府日前出臺《關于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加快推進農村改革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既提出了農村改革發展各方面的原則要求,又在制定具體目標任務和政策措施上,力求做到能量化的量化,能定時間的定時間,能安排資金的盡量安排,突出了虛實結合,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和操作性。

  量化目標

  1.8萬元!既鼓舞人心又切實可行

  《意見》中提出:全省農民人均收入,力爭2012年達9000元,2020年達到1.8萬元。這一目標讓全省各界備受鼓舞。對目前人均收入只有6400元的廣東農民而言,2020年人均收入達到1.8萬元,無疑是一個鼓舞人心的目標。那么,省委、省政府為何提出這一目標?又將如何實現?

  對此,《意見》的文件起草組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意見》提出“全省農民人均收入,力爭2012年達9000元,2020年達到1.8萬元”完全是從廣東的實際情況出發。2008年我省農民人均收入預計達到6400元左右,到2012年要達到9000元的目標,年均增長必須保持在8.9%左右;如果到2020年人均收入要達到1.8萬元,年均增長必須在9.1%左右。從歷史來看,從1978年至2007年廣東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保持在12.3%左右。近幾年來,我省農民人均收入呈現出平穩增長的態勢,2004年增長7.7%、2005年7.4%、2006年8.3%、2007年10.7%,估計2008年13.8%左右。從歷史和現實的分析看,今后我們保持9%至10%的增長,是有可能的。而且,隨著我省轉移農民力度加大,我省農村人口還會減少。

  同時,提出以上增長目標也是貫徹落實中央決定精神的需要。十七屆三中全會的決定明確提出:到2020年農民人均純收入比2008年翻一番,作為貫徹意見,我省必須有一個量化目標。此外,提出以上增長目標也是參考了其他沿海兄弟省定下的。據了解,江蘇省提出農民人均收入目標,2012年實現1萬元以上,2020年1.8萬元;浙江省提出2012年實現1.1萬元以上,2020年達到2萬元以上。

  綜合各方面因素,文件起草組認為,廣東提出2012年農民人均收入達9000元、2020年達1.8萬元的目標,符合中央精神,切合廣東實際,與兄弟省市區相比較也恰當,既鼓舞人心,又切實可行。

  資金投入

  4年內安排40億元培訓農村勞動力

  記者了解到,為進一步推進農村經濟社會的發展,《意見》作出了具體而明確的投入安排,提出“到2012年前,省財政統籌安排300億元以上資金用于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和農村社會事業發展?!辈⒃趯嵤┦椶r民福祉工程中,提出了一系列的資金安排。例如,在培訓就業工程中,《意見》提出,2009年至2012年,省級財政安排欠發達地區農村勞動力培訓資金40億元;在農村安居工程中,《意見》提出,2009年至2012年,省財政安排4億元,補助貧困戶危房改造;在村道硬化工程中,《意見》提出,2009年至2012年,省財政安排22.5億元資金,完成1.5萬公里新農村公路建設;在教師穩定工程中,《意見》提出,2010年前,省財政安排20.7億元專項資金,解決農村代課教師問題,確保教師待遇“兩相當”,穩定農村教師隊伍。

  把這些具體的投入寫入《意見》成為各方面關注的焦點之一。文件起草組表示,之所以把這些投入都寫入文件,主要是基于以下三點考慮:一是從貫徹意見的需要來看,應比中央決定更具體,不能只是原則要求。二是這些與“三農”直接相關的公共政策,有利于廣大群眾了解省委、省政府的決心與努力,有利于鼓舞群眾信心和增強凝聚力。三是從當前擴大內需來看,提出這些資金安排,符合中央擴大內需的部署和要求,對促進農業農村發展、拉動農村內需、應對當前危機等具有重要意義。

  突出特點

  重視農民培訓和轉移就業創業問題

  記者了解到,在中央的決定中有關農民培訓和轉移就業創業的內容不是很多,而在廣東的《意見》中專門將這個問題作為一大條進行闡述,這是《意見》的一個突出特點。

  《意見》為何如此重視農民培訓和轉移就業創業問題?文件起草組表示,一方面是為了進一步發揮廣東的優勢。廣東快速推進的工業化和城鎮化,使廣東有條件大量吸納農村富余勞動力;另一方面是為了切實提高農民收入。實踐證明,農民培訓和轉移就業創業是促進農民持續增收的關鍵舉措。2007年,我省農村勞動力從事非農產業的務工收入達到近1600億元,農民非農收入占純收入比例達到65.3%,農民的工資性收入已成為增加收入的重要渠道。同時,強調農民培訓和轉移就業創業問題也是為了進一步貫徹省委省政府“雙轉移”的重大戰略。

  “含金量”高

  產糧產豬大縣補貼由省承擔

  記者還了解到,《意見》中提出了許多項“含金量”很高的補償、獎勵、保障政策,包括“逐步建立永久基本農田經濟補償制度”、“逐步取消縣及縣以下資金配套”、“重點糧食、生豬大縣的補貼配套資金由省承擔”、“實行糧油肉等主要農產品生產大縣財政獎勵政策”、“優先將農業大縣納入改革范圍”等。

  《意見》為何要明確一系列補償、獎勵、保障政策?文件起草組表示,這幾項政策都是中央決定中有明確規定的,廣東必須貫徹落實,此外,這幾項政策符合實際,對調動基層保護耕地和保障主要農產品供應有重大意義。例如,重點糧食、生豬大縣為國家作出重要貢獻,但糧、豬生產不收稅,這些縣大多財政困難,還要承擔風險配套資金,也就是說產糧產豬越多、包袱越重、財政越窮,應該減輕他們的配套負擔。同時,這幾項政策受到基層廣泛歡迎。從征求各市的意見和召開的座談會情況看,各市縣鎮對這些政策持非??隙ǖ膽B度。例如,對“逐步取消縣及縣以下資金配套”政策,基層強烈要求并提出盡快實施,而且對這個政策基層已呼吁很多年。

  基于此,省委常委會原則通過這些政策,充分表明省委對“三農”工作的高度重視和對解決好“三農”問題的堅定決心。

  ■三大特點

  突出貫徹落實突出廣東特色突出虛實結合

  據介紹,《意見》按照貫徹中央決定精神的總基調,突出體現三個特點:一是突出貫徹落實。凡中央決定了的重大政策措施,在《意見》中全面貫徹落實。二是突出廣東特色。結合廣東實際,提出適合廣東的指導思想、目標任務、基本要求和政策舉措,增加了廣東迫切需要解決的有關農民培訓和轉移就業創業的內容,強調了廣東農民迫切期待的改善福祉等問題。三是突出虛實結合。既有農村改革發展各方面的原則要求,又在制定具體目標任務和政策措施上,力求做到能量化的量化,能定時間的定時間,能安排資金的盡量安排,增強針對性和操作性。

  ■出臺前后

  廣東農村改革發展的綱領性文件

  《意見》收集吸納數百條

  意見建議

  廣東省委、省政府《關于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加快推進農村改革發展的意見》近日正式出臺。記者為此采訪了文件起草組的有關同志,了解廣東省出臺《意見》的戰略考慮以及《意見》出臺的前前后后。

  據了解,省委、省政府出臺《意見》的目的是貫徹落實好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2008年10月13日,省委召開常委會議,傳達學習了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決定結合廣東實際,研究制定我省貫徹落實的意見,形成指導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省農村改革發展的綱領性文件,努力開創我省“三農”工作新局面。

  省領導多次部署文件的起草工作

  《意見》的起草工作,始終在省委常委會的領導下進行。省委書記汪洋同志高度重視《意見》的起草。汪洋于2008年7月7日批示要求省委農辦為我省貫徹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做好充分準備,在文件的起草過程中,先后7次作出重要批示。汪洋在省委常委會學習貫徹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上,就文件稿的起草作出全面部署,提出明確要求,隨后,帶隊深入云浮、清遠等地開展一系列專題調研;去年11月26日對文件初稿進行認真審閱后提出了修改完善的指導意見;去年12月18日親自主持召開部分市縣鎮委書記座談會聽取意見,對文件稿的修改工作發表了重要講話,對文件立意、框架、內容尤其是如何體現廣東特點提出了具體而明確的要求。

  省委副書記、省長黃華華自始至終關心指導《意見》起草工作,帶隊深入肇慶、江門等地開展專題調研,對起草組工作多次提出要求,對起草組每階段呈送的文件稿,都進行認真審閱,提出重要意見。

  省委、省政府其他領導同志都十分重視《意見》的起草。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黃龍云根據省委常委會議安排,具體主持了文件起草工作。省委常委、省委秘書長徐少華多次召集有關部門部署和研究。副省長李容根召開各種類型座談會聽取意見,深入農村開展專題調研,多次與起草組一同研究修改文稿。

  集思廣益:收集數百條意見和建議

  《意見》是全省各級黨委和政府、基層干部和農民群眾、專家和學者等集體智慧的結晶,是民主科學決策的結果。

  文件起草組在起草過程中,認真學習中央文件精神,查閱歷史資料,深入調查研究,借鑒兄弟省市區的好經驗。

  去年12月2日,省委辦公廳將《意見》初稿發到全省各地各部門、有關高校和研究機構廣泛征求意見,收到意見、建議共199條,基本吸納到文件中,形成了第二次征求意見稿。隨后,汪洋、黃龍云、李容根同志先后召開三場座談會,聽取了部分市委書記、市分管農村工作領導、省直部門負責同志和縣、鎮書記的意見。三場座談會共收到來自各方面的意見和建議共230條,起草組認真研究,分類吸收到文件有關內容中。

  去年12月30日,省委常委會審議并原則通過了《意見》,并提交2009年1月5日至1月7日的省委十屆四次全會及1月6日的省委常委會審議通過。

?

97在线观看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