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條”含金量高,其中財政對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支持力度大?!笆濉逼陂g,省財政將每年新增安排20億元,共100億元,重點支持引導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與此同時,繼2008、2009兩年間安排75億元產業轉移競爭性扶持資金后,下一步省財政還將安排產業轉移獎勵資金25億元。省財政何以如此大手筆,這些資金又將怎么用?省財政廳廳長劉昆對此進行了解讀。
分配方式:擬引入招投標等競爭機制
財政政策是政府調控經濟和推動產業發展的重要手段。劉昆介紹,利用財政政策手段促進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總體思路是:以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為主要目標,以財政資金的集中投入、競爭擇優配置為形式,突出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關鍵環節和重點領域,在“十二五”期間,原則上每年安排20億元,五年投入100億元,集中支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進而實現對其他產業和領域的帶動提升,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
劉昆介紹,這100億元的扶持對象將分為兩類,一是以單個企業為主體的項目;二是以主體企業或主體產品為主的產業集群項目。對以單個企業為主體的項目,每批支持16個,每個項目支持5000萬元;以主體企業或主體產品為主的產業集群項目,每批支持15個,每個支持8000萬元。另外,對在項目遴選及評審過程中發現的特別優秀的項目,還將在省政府批準后另行安排資金給予特殊支持。
而在分配方式上,思路也很新。劉昆表示,在分配中,擬引入競爭機制,通過招投標等方式,建立項目優選機制,實現“多中選好、好中選優”,提高資金使用效益,有效發揮財政資金“四兩撥千斤”的杠杠作用和乘數效應,力爭以百億財政資金引導,拉動千億社會資金投入至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
此外,在扶持范圍上,也將重點支持高端電子信息、半導體照明、電動汽車、核電裝備、生物制藥、航空航天等11個戰略性新興產業。劉昆說:“近期優先支持高端電子信息、半導體照明和電動汽車等三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率先取得突破,并立足自主創新,注重發揮資金的引導放大效應,集中突破關鍵、共性技術,突出支持新興產業基地建設, 戰略性產品研制和技術成果轉化,支持新興產業規?;⒓凼桨l展。”
對口產業轉移:按產值給予獎勵
劉昆介紹,近期,汪洋書記要求對“雙轉移”工作要“再推一把”。
因此,繼2008、2009兩年間安排75億元產業轉移競爭性扶持資金后,下一步省財政還將安排產業轉移獎勵資金25億元。
劉昆表示,這一政策措施將從促進產業集聚、加速轉移、提高轉移企業的比較優勢、行政鼓勵等四個方面入手,進一步推動產業轉移園區建設,爭取在今年內再形成發達地區向產業轉移園區進行產業轉移的高潮。
具體來看:一是以競爭方式促進省級產業轉移園區產業集聚,形成集約水平較高的專業性省級產業轉移園區。以園區基礎條件、專業化程度、招商情況、環境保護等為主要考核指標,通過競爭性方式支持設立專業性省級產業轉移園區。二是提高欠發達地區企業成本比較優勢,獎勵外向度高的企業向欠發達地區省級產業轉移園區轉移。三是鼓勵發達地區組織比較優勢較差的產業向廣東省其他地區轉移。由珠江三角洲各市制定產業準入條件,對比較優勢較差的產業提高準入門檻,以價格等條件進行限制;省政府每年組織一次檢查、評審,對產業轉移工作組織成績突出的市,省政府給予表彰,對前三名各獎勵5000萬元。此項政策按2年2次表彰共安排3億元。四是鼓勵市之間對口實施產業轉移。對簽訂對口產業轉移協議的市,按產能轉移的產值給予獎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