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末海洋貢獻20%GDP
我省推進三大藍色產業帶建設,提出海洋經濟發展目標
“十二五”期末初步建成海洋經濟強省,使全省海洋經濟生產總值占全省生產總值的20%。在廣東省第六次海洋工作會議召開之際,省委、省政府出臺了《關于促進海洋經濟科學發展的決定》(下簡稱《決定》),提出廣東省未來幾年海洋經濟發展的總目標。今日(11月12日),汕頭東部經濟帶新津片區項目正式奠基,將三大藍色產業帶建設推向新高潮。
十二五末初步建成海洋經濟強省
《決定》提出了廣東省未來幾年海洋經濟發展的總目標:
——海洋經濟實現又好又快發展,對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貢獻率進一步提高。“十二五”期末,全省海洋經濟生產總值占全省生產總值的20%,初步建成海洋經濟強??;
——海洋綜合管理體系繼續完善,建立起以生態系統為基礎的海洋區域管理模式,實現海域管理的法制化、規范化、信息化;
——海洋可持續發展能力進一步增強。近岸重點海域污染惡化和生態破壞趨勢得到基本遏制,重要生態系統得到有效監控,海洋功能區環境質量全面達標;
——海洋公益服務能力顯著提高,建立起完善的海洋監測、預報、信息、應急處置等防災減災體系以及海洋管理技術支撐體系;
——海洋自主創新能力明顯提升,主要海洋科技領域達到國內領先水平;
——現代漁業建設穩步推進,實現“三標三新”,即建成一批標準化漁港、標準化魚塘、標準化養殖基地,建成一批新漁村、培育一批新漁民、發展一批新型專業合作組織,“十二五”期末,廣東省漁業經濟總產值達到1650億元。
重點發展臨海工業基地
《決定》提出加快建設粵東、珠三角、粵西三大藍色產業帶。其中,汕頭東部經濟帶將以河口治理、海堤建設為切入點,規劃建設百年一遇防洪潮標準的海堤21.47公里,堤路結合高標準濱海大道16公里,圍海開發利用灘涂20多平方公里。功能地位為汕頭市未來的城市中心區,以行政辦公、高端商貿、總部經濟為主,兼具居住、文化、金融、商業、旅游、休閑于一體的現代化、生態型海濱新城。
除了三大藍色產業帶外,臨海工業基地也是發展重點?!稕Q定》將大力發展裝備制造業,重點建設汽車、海洋船舶、海洋工程裝備重大技術裝備等制造基地;集聚發展石化工業,重點建設廣州南沙、惠州大亞灣、茂名、湛江等地的石油化工及配套產業基地;扶持廣東鋼鐵工業發展,高起點、高標準建設環珠江口千萬噸海洋船舶制造基地、湛江大型現代化鋼鐵基地;加快海洋新能源技術研究開發,支持建設一批核電、核能、風電、風能、潮汐能、波浪能等能源產業基地。
組建省填(圍)海開發管理中心
《決定》提出,將按照“規劃優先,循序漸進、項目帶動、生態保護”的原則,優先推進城市經濟、臨海工業、海洋交通、濱海旅游等填(圍)海項目建設。組建省填(圍)海開發管理中心,協調實施有關填(圍)海業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