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要聞動態 > 投資動態

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產業發展座談會上,產學研界代表共繪產業藍圖

時間 : 2025-02-19 08:56:58 來源 : 南方日報網絡版
【打印】 【字體:

  “去年我們加大了研發投入,又‘砍掉’了與機器人無關的業務,這樣才能把精力聚焦在機器人研發上?!睆V東拓斯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吳豐禮認為,盡管放棄部分業務會在當下帶來“陣痛”,但這也將讓企業“輕裝上陣”,迎來更高質量的發展。

  在2月18日下午召開的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產業發展座談會上,多家人工智能與機器人領域前沿科創企業的代表分別發言,談認識、說體會、提建議。

  與拓斯達相似,參會的企業代表們都表現出了全力投入人工智能、機器人賽道的決心。他們紛紛表示,廣東在工業、制造業等產業領域具有突出優勢,能夠為人工智能、機器人的技術創新、應用落地創造有利條件,接下來將加快自主創新研發的步伐,搶抓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歷史機遇,為廣東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實現高質量發展貢獻企業力量。

  探索形成人工智能產業的“廣東路線”

  最近一段時間,DeepSeek的爆火讓國內眾多人工智能企業感受到追趕的壓力,也讓企業家們看到國產人工智能模型探索創新路徑、實現全球領先的可能。

  “顛覆性技術是沒有‘護城河’的,今天領先不代表明天也能領先。只有堅持不斷創新,才能實現持續發展。”中國工程院院士、之江實驗室主任王堅認為,人工智能產業日新月異的發展為廣東帶來的既有挑戰,也有廣闊機遇。對此,不少企業代表深有同感。

  “如果說DeepSeek是文科生和純理科生,視覺空間模態就像是工科生和藝術生。”深圳兔展智能科技有限公司首席科學家袁粒在現場進行了演示:拍攝一張杯子的照片,在30秒內就可以生成可編輯的3D模型。

  他介紹,該企業在視覺空間大模型上持續發力,去年開源了6個基于國產芯片進行訓練的視覺大模型,產品在電商、設計和建筑等行業實現了商業化落地。

  袁粒認為,和其他地區相比,廣東的產業數據尤其是建筑行業的數據遠遠多于語言數據,可以在人工智能產業發展上探索形成“廣東路線”,用視覺空間智能大模型賦能各行各業發展。

  “我們致力于無人駕駛系統研發和應用,推動效率的提升和成本的大幅下降,已經實現比人類駕駛安全性提高10倍,即將走向大規模商業化應用。”小馬智行聯合創始人兼CEO彭軍介紹。

  彭軍認為,廣東的政策支持、豐富的路測場景和完善的產業生態,對無人駕駛技術的迭代和優化起到了重要推動作用。這也讓自動駕駛的“中國方案”加速走出國門、搶灘海外市場。

  在元象科技聯合創始人肖志立看來,當前全球人工智能大模型的競爭進入了全新階段,DeepSeek-R1模型的發布,進一步表明國內研發團隊有能力引領世界人工智能底層技術的發展,這極大地增強了企業的信心。

  “元象將堅持在人工智能+3D兩個方向的技術和業務布局,持續投入研發創新和產業化探索,為廣東經濟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肖志立表示。

  廣東機器人正走向世界

  今年的春晚舞臺上,宇樹科技的人形機器人驚艷全場。事實上,在此之前,來自廣東的優必選機器人曾經連續4年登上春晚舞臺。作為制造業大省,廣東在機器人產業的創新研發和應用落地等方面具有良好基礎,發展具身智能等未來產業大有可為。

  騰訊首席科學家、騰訊RoboticsX實驗室主任張正友認為,要有不受制于短視商業邏輯的創新定力和“探索未至之境”的技術使命感,才能在核心領域實現從跟跑到領跑的跨越。

  他介紹,騰訊致力于打造開放的具身智能平臺,目前已經與國內40余家機器人企業開展合作交流,其中有近20家是廣東省內企業,助力他們的機器人在各種場景落地應用。

  廣州市昊志機電股份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雷群介紹,企業深耕工業母機產業,研發生產的電主軸、轉臺產品等供應國內90%以上機床企業,解決了高檔數控機床“缺芯少核”的短板、“卡脖子”問題,產品還批量出口到德國、意大利等機床強國。

  “為了搶抓機器人產業的機遇,我們在去年把機器人業務獨立,成立了廣州市昊志機器人有限公司?!崩兹赫J為,廣東的機器人產業具有良好的產業基礎和應用優勢,建議省里出臺政策、引入投資資金助力產業發展,吸引更多的優秀企業落戶廣東,建立產業集群優勢。

  “在不少歐美國家的商場里,都可以看到我們的商用機器人的身影?!弊剷?,普渡科技創始人兼CEO張濤介紹,作為扎根廣東的全球商用服務機器人領軍企業,去年普渡科技的機器人產品全球出貨量累計超8萬臺,穩居全球市占率第一。

  張濤希望政府部門依托廣東“雙循環”樞紐優勢,“搭臺”協助企業進一步做大產業規模,讓廣東機器人走向世界。

  人才資金數據算力已成“剛需”

  廣東已基本構建起現代化產業體系的“四梁八柱”。在人工智能和機器人兩個產業領域,廣東如何為企業創造更好的發展環境?

  在企業代表們現場提出的建議與期待中,人才、資金、數據、算力成為高頻詞。

  “人工智能是典型的高人才密度研發領域,創業公司早期需要通過持續融資來投入,研發算力是大模型企業的主要成本支出?!毙ぶ玖⒔ㄗh,國資基金可以加大對重點人工智能企業的融資支持,做耐心資本、長期資本。他還希望廣東進一步出臺和優化算力補貼政策,鼓勵企業在產業化中大膽應用推理技術。

  袁粒提到,兔展智能從本科階段就開始挖掘頂尖人才,憑借粵港澳大灣區的獨特優勢,建立了北大、港科大天才少年基地。“我們相信,年輕活躍的人才是做出重大創新的關鍵,希望廣東可以為人工智能企業提供更多人才政策,實現新時代的‘孔雀東南飛’?!?/p>

  匯川技術副總裁李瑞琳建議強化對高端人才的激勵舉措,推進機器人企業與高校共建機器人專業。他還提出,隨著機器人領域人工智能技術的不斷突破,數據、算力已經成為了重要的生產要素?!叭绻軌蚪⑶逦囊龑б巹t,加快生產要素流通,將加快推動創新成果涌現?!?/p>

  吳豐禮認為,制造業數據是人工智能發展的“燃料”。他建議,可以通過規范數據采集、存儲與管理,建立高質量數據庫,為算法和算力提供有力支持,再“反哺”制造領域?!斑@將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制造業的痛點和需求,推動人工智能在智能制造領域的深度應用,實現精準決策與智能生產?!?/p>

  作為具身智能機器人領域的企業代表,深圳逐際動力科技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兼COO張巍建議,廣東可以重點打造具身大數據平臺,面向本地企業開放?!敖陙砣斯ぶ悄芎蜋C器人產業領域的發展趨勢讓我感受到,具身智能機器人的機會就在中國。廣東有良好的發展土壤與環境,我們對廣東充滿信心。”

97在线观看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