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要聞動態 > 要聞

中共廣東省委辦公廳、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關于深入推進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助力“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的意見》

時間 : 2025-02-18 08:38:20 來源 : 南方日報網絡版
【打印】 【字體:

  近日,中共廣東省委辦公廳、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關于深入推進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助力“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的意見》并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主要內容如下。

  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的重要指示精神,促進城鄉融合和區域協調發展,助力我省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經省委、省政府同意,現就深入推進全域土地綜合整治提出如下意見。

  一、總體要求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深入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廣東系列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精神,落實省委“1310”具體部署,堅持人民至上、共建共享,堅持規劃先行、統籌謀劃,堅持實事求是、量力而行,堅持立足當下、謀劃長遠,依據國土空間規劃,以縣域為統籌單元、以鄉鎮為基本實施單元,深入推進全域土地綜合整治,不斷優化生產、生活、生態空間格局,促進城鄉要素平等交換、雙向流動,充分激發縣鎮村發展活力,加快形成良田比較集中、村莊布局優化、產業集聚發展、生態健康優美的土地保護利用新格局,為實施“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打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廣東樣板提供有力支撐。

  到2027年,力爭單位地區生產總值建設用地使用面積與2020年相比下降15%,形成長效穩定的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實施模式,空間支撐和要素保障能力明顯增強。到2035年,縣城城鎮化率大幅度提升,田水路林村全要素、全周期、全鏈條整治取得顯著成效,實現生產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宜居適度、生態空間山清水秀,城鄉區域發展更加平衡更加協調。

  二、推進國土空間規劃優化實施

  (一)健全縣鎮村規劃體系。推動縣級國土空間規劃精準落地實施,運用好“三區三線”劃定成果,統籌縣城、鄉鎮、村莊規劃建設,引入未來社區理念,打造一批現代化縣城示范樣板。加快編制實施鎮級國土空間規劃,鼓勵有條件的地區按照詳細規劃深度鎮村聯動編制鎮級國土空間規劃。分類有序按需編制村莊規劃,細化整治地塊和整治措施。強化對專項規劃的指導和約束,對涉及空間利用的水利、交通、能源、農業、林業、文物保護等專項規劃,在國土空間規劃上做好統籌。

  (二)優化國土空間格局。在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節約用地和生態環境保護制度,確保城鎮開發邊界規模和擴展倍數不擴大的前提下,可結合國土空間規劃對土地開發利用方式進行局部微調、統籌優化。適應城鄉融合、區域一體化發展等合理需要,在城鎮開發邊界外可規劃布局有特定選址要求的零星城鎮建設用地,納入本地區規劃新增城鎮建設用地規模和城鎮開發邊界擴展倍數統籌核算。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區域空間范圍及“三區三線”數據更新等信息,及時按程序納入全國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系統,方可作為規劃管理、用地審批和執法督察依據。

 ?。ㄈ┙∪椖炕芾頇C制。對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實行項目化管理。在深入開展土地綜合整治潛力調查基礎上,充分尊重農民意愿,合理劃分實施單元,綜合確定項目選址,建立落圖斑、帶位置的全域土地綜合整治項目庫。根據項目性質及成熟度等編制實施方案,明確具體整治目標、任務、項目安排、空間布局、實施步驟、資金來源等,逐級報省自然資源主管部門批準后,按年度有序實施?!叭齾^三線”局部優化調整、零星分散低效用地整合、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土地權屬調整等相關內容,除國家有明確要求外,統一納入實施方案,打包審批、統籌實施。各類子項目依據實施方案及相關規定履行項目立項及招投標等程序,對屬于同一行業主管部門且具備統一施工條件的子項目,鼓勵結合實際探索“多審合一”制度創新,可進行合并立項、統一招投標。

  三、推進農用地整治

 ?。ㄋ模嵤└丶羞B片整治。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農用地整治項目優先在耕地集中整治區實施,推進現狀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周邊及山尾、田頭土地復墾或提質改造,建成一批“百畝方、千畝方、萬畝方”集中連片耕地。探索推進“林耕置換”、“多田套合”綜合整治。確需對少量零星破碎、配套設施不完善、不便耕種的永久基本農田進行布局優化調整的,應堅持“總體穩定、微調優化、先補后調、質量不降、數量不減”的原則,依據相關規定實施,調整規模原則上不得超過所涉鄉鎮永久基本農田劃定面積的5%;涉及城鎮開發邊界圍合范圍內的,嚴格踏勘論證,優先在城鎮開發邊界圍合范圍內集中布局,確需調出圍合范圍的,應符合國家相關規定要求。

 ?。ㄎ澹┘訌姼邩藴兽r田建設。系統推進田塊整治、灌溉與排水、田間道路、農田防護與生態環境保護、農田輸配電等基礎設施建設及土壤改良和地力提升等工程,實行田、土、水、路、林、電、技、管綜合配套,逐步把永久基本農田全部建成高標準農田,加強建后管護和保護利用。統籌開展秸稈還田、酸化耕地和鹽堿地治理,推進耕地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土壤污染防治,持續提升耕地質量。

 ?。┐龠M耕地長期穩定高效利用。探索建立耕地種植用途管控機制,加大對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引導力度。分類推進撂荒耕地復耕復種,穩妥推進土地經營權流轉,統籌建設一批規?;洜I的農業產業園、田園綜合體。在符合政策規定的前提下,允許在集中連片耕地周邊按照一定比例規劃設施農業用地和建設用地,促進現代農業發展。

  四、推進村莊用地整治

 ?。ㄆ撸┩七M村莊用地優化布局。結合縣鎮國土空間規劃編制實施,根據村莊分類,合理優化村莊布局和建設邊界。充分尊重農民意愿,依法穩慎推進人口流失嚴重、空心化程度較深的村莊集聚,對于群眾確有需求的,可引導其將分散居住、基礎設施保障不足或低洼易澇、有地質災害避險需要的零星房屋搬遷到村莊聚集區,并做好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和風險監測防控。推進農村閑置宅基地、空心村、零星建設用地等盤活利用,對村莊內空閑土地可結合整治工作進行騰挪優化。探索結合裝配式建筑試點等工作推動零星農村居民點集聚、農村集中建房,涉及拆除群眾住房的,確保先安置、再拆舊,完善多元化安置補償機制,確保搬遷村民戶有所居。嚴禁違背群眾意愿大拆大建,不得強迫農民“上樓”。

 ?。ò耍┘訌娹r村宅基地和農房建設管理。嚴格落實“一戶一宅”等宅基地管理規定,保障村民合理建房需求。村民住宅選址同時符合“一戶一宅”、不涉及永久基本農田和生態保護紅線、與現狀農村居民點相鄰成片、避開地質災害隱患點及河湖管理范圍和洪澇災害風險控制線等規劃管理要求的,可按規定程序辦理農用地和未利用地轉建設用地審批手續。維護農民宅基地使用權等不動產權利,推進“一戶多宅”等歷史遺留問題清理整治行動,大力推進農村不動產確權登記,依法依規穩妥推動農村亂占耕地建房專項整治工作。依法保障進城落戶農民的農村土地承包權、宅基地使用權、集體收益分配權,穩妥有序推進宅基地改革試點工作,探索宅基地資格權的多種有效實現形式,鼓勵進城落戶村民依法自愿有償退出閑置宅基地。結合村莊用地整治,統籌推進農房風貌管控和鄉村風貌提升,加強歷史文化名鎮名村、傳統村落、文物古跡、歷史建筑、古樹名木及重要農業文化遺產保護利用。新增農村建房原則上不得削坡建房,確實不可避免的,應同時落實邊坡防護要求,并與房屋建設同步竣工驗收。

  (九)保障鄉村振興用地。對符合條件的村民建房,以及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農村公路等農村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鄉村文旅設施和農村新產業新業態項目用地應保盡保。選取一批條件成熟的地區開展整縣推進農文旅融合發展試點。改革完善征地留用地制度,推進留用地高效開發利用。在符合國土空間規劃的前提下,鼓勵對依法登記的閑置宅基地和地上房屋開展復合利用,合理發展農家樂、鄉村酒店、森林人家、鄉村旅游、農產品初加工、電子商務等農村產業。

  五、推進產業用地增效

 ?。ㄊ┐罅ν七M低效工礦用地整治集聚。按照主體功能定位,優化縣域產業布局,大力推進低效工業用地升級改造,引導工業項目向工業用地控制線內集聚。開展各類產業園區用地專項治理。推進開發區整合優化。支持有條件的地區推進廢棄礦山綜合利用,發展旅游、體育、康養等生態產業。

 ?。ㄊ唬┙y籌推進城鎮低效用地整治。加快批而未供、供而未用、用而未盡土地處置利用,優化實施“三舊”改造,分類推進城中村、城鎮老舊小區等更新改造,充分運用自然資源資產組合供應、土地置換、完善歷史用地手續等政策,大力推進城鎮低效用地集中連片整治。建立健全“人地掛鉤”機制,結合低效用地整治強化縣城公共服務設施、市政公用設施、環境基礎設施、產業配套設施等空間保障及用地供給,提升醫療衛生、教育、養老托育、文旅體育、社會福利和社區綜合服務等設施建設水平,提升縣城綜合承載能力。落實新增城鎮建設用地指標配置同常住人口增加協調機制。

  六、推進國土空間生態修復

 ?。ㄊ┚G化美化城鄉生態空間。深入推進綠美廣東生態建設“六大行動”,實施林分優化、林相改善,“點線面”、立體式推進城鄉綠化美化,全域推進綠化美化提質增效。可通過異地補劃方式,將已劃入生態保護紅線范圍的現狀耕地逐步調整到生態保護紅線外。鼓勵將已劃入生態保護紅線范圍的原有零星建設用地按規定恢復為林地、草地、濕地等生態功能用地。嚴禁以土地綜合整治名義隨意調整、占用生態保護紅線。統籌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與綠化工作。高質量建設萬里碧道、綠美碧帶,形成互連互通的綠美生態網絡。嚴禁破壞生態環境挖山填湖,嚴禁違法占用林地、草地、濕地,不得采伐古樹名木。

  (十三)加強重要生態空間綜合治理。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筑牢生態安全格局。重點推進藍色海岸帶和重點流域生態保護和修復、國家級和省級“山水工程”實施、紅樹林營造修復、歷史遺留礦山生態修復、地質災害隱患風險綜合治理,構建從山頂到海洋的保護治理大格局。充分利用原有建設用地指標盤活山地資源。完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探索實施“生態修復+資源利用+產業融合”模式,加強生態產品策劃,打造更多高品質生態產業項目。

  七、推進體制機制集成創新

 ?。ㄊ模┩晟普涡纬傻墓澯嘀笜耸∮騼日{劑和掛鉤機制。建立用地“指標池”制度,整治區域內通過土地整治騰退、增減掛鉤、生態修復等形成的建設用地指標(含規模)及補充耕地指標由政府管理,重點支持拆舊建新,優先滿足鄉村發展建設需要后的節余部分,可按國家政策規定在省內統籌使用。珠三角地區商業、居住等經營性新增建設用地出讓、未按期完成整治的存量違法用地補辦手續等與粵東粵西粵北地區整治形成的建設用地指標掛鉤管理,采礦項目新增用地與復墾修復存量采礦用地掛鉤,支持珠三角與粵東粵西粵北對口幫扶地區按規定協商調劑有關指標。鼓勵經濟欠發達地區通過指標交易、作價入股等方式與經濟發達地區建立“反向飛地”。

 ?。ㄊ澹┘哟筘敹愔С至Χ?。加大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資金支持力度,支持符合條件的項目申請中央預算投資、省相關專項資金或專項債券資金。探索研究由省市收購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形成指標的路徑,支持拆舊建新。涉及農民住宅建設、縣鎮村基礎設施建設和優化土地資源配置等的全域土地綜合整治項目,可按規定享受稅費減免。

 ?。ㄊ┖侠硗貙掜椖咳谫Y渠道。支持各類金融機構在依法合規、風險可控前提下,優化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積極支持全域土地綜合整治。以項目為依托,可依法依規通過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投資或入股、國有企業統籌、社會主體自籌、多主體聯合籌措、向金融機構申請貸款等方式籌集資金。探索設立“百千萬工程”專項基金,支持全域土地綜合整治等“百千萬工程”專項工作。加強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與耕地占補平衡、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拆舊復墾、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等相關政策銜接,完善各類指標交易規則,為全域土地綜合整治提供資金支持。鼓勵整治產生的生態產品積極參與碳匯交易,拓寬資金來源渠道。鼓勵將公益性項目和關聯性較強、可形成經營性現金流的項目打包、“肥瘦搭配”統籌實施。注重把控資金平衡,不得違法違規提供財政資金償還擔保、承諾,防止形成新的地方政府隱性債務。

  (十七)完善社會資本參與模式。鼓勵社會資本采取自主投資、與政府合作、公益參與等模式,通過公開程序參與全域土地綜合整治項目,按規定享受產權激勵、資源利用、財稅支持、金融扶持、特許經營等政策支持并保障合理收益。

 ?。ㄊ耍┩晟萍顧C制。將全域土地綜合整治成效納入“百千萬工程”考核內容。對工作開展較好的整治地區給予差別化資金獎勵及新增建設用地計劃指標獎勵。在耕地集中整治區實施的綜合整治項目,形成的新增耕地經驗收后,省級按照5︰1的比例獎勵有關縣(市、區)新增建設用地計劃指標。建立健全廉政風險防控及容錯糾錯機制,精準運用“四種形態”,落實“三個區分開來”,以嚴管厚愛激勵基層干部積極改革創新、主動擔當作為。

  八、保障措施

  堅持將全域土地綜合整治納入各級黨委和政府重要議事日程,統籌謀劃,周密部署,建立目標責任制,主要負責同志親自抓。省“百千萬工程”指揮部成立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工作專班,強化工作協同和政策集成,加大規劃用地、鄉鎮建設、農村管理、產業招商、財政獎補、金融服務等方面政策支持力度。珠三角和粵東粵西粵北各市依托對口幫扶協作關系,合作開展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建立信息化監管系統,對全域土地綜合整治項目實施全程動態監管,強化數據安全管理。廣泛宣傳推廣推進全域土地綜合整治的好經驗、好做法、好成效,強化典型帶動,打造一批典型項目和精品工程。堅持立足稟賦條件,充分發揮群眾主體作用,切實維護群眾合法權益,堅決防止“大呼隆”、一哄而上,為整治而整治。充分發揮黨員干部、群眾代表、外出人才、“三師”志愿者等作用,依托各級土地整治專業機構,加強整治工作全過程跟蹤指導,營造全社會協同推進全域土地綜合整治的良好氛圍。

97在线观看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