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要聞動態 > 要聞

廣東:抓住科技革命機遇 發展新質生產力

時間 : 2025-02-06 09:49:09 來源 : 南方日報網絡版
【打印】 【字體:

  2月5日下午,在全省高質量發展大會“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積極培育未來產業”平行論壇上,政企研學各界代表共聚一堂,積極建言獻策。

  “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重構全球創新版圖、重塑全球經濟結構,‘十五五’時期,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對于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比以往更具戰略意義。”國家發展改革委創新驅動發展中心副主任徐彬說。

  他表示,廣東省作為改革開放的排頭兵、先行地、實驗區,在新時期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發展中應取得更大成績、作出更大貢獻。

  擁抱轉型升級歷史機遇??

  發揮企業創新主體地位

  作為新興產業的代表之一,人工智能近年來發展迅速,近期DeepSeek的爆火,更是讓人看到中國企業在該領域的創新探索取得了突破性進展,也看到了企業在創新中發揮的核心主體作用。

  “原先大家一直以為中國的人工智能強在基礎數據,弱在基礎理論創造,但DeepSeek的大模型算法、特別是在異構理論上出現了和美國等國家完全不一樣的理論優勢?!痹谟懻撝校讯伎萍技瘓F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劉偉對DeepSeek的創新性予以高度評價。

  新興產業與未來產業,重點在于未來。隨著千行百業的深刻變化,企業也需要擁抱轉型升級的歷史機遇。對于這一點,從鋰電池起家,最終帶領企業實現轉型新能源并實現突破的惠州億緯鋰能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劉金成深有體會。

  “當我們面對大產業、大機會的時候,我們常常會出現盲目投資的現象?!眲⒔鸪杀硎?,2024年電池價格出現下跌,億緯鋰能通過保持出貨量70%的增長才讓銷售額與2023年持平。“所以要堅持走技術創新差異化的策略,只有做出別人做不出來的東西,才能在未來真正實現增長?!?/p>

  在變局中開新局,面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轉型的陣痛不可避免,但作為創新的主力軍,不少企業正不斷加大創新力度,迎接挑戰、搶抓機遇,而在這一過程中,政策、環境等方面的支持同樣重要。

  “傳統材料有幾十年、上百年的應用習慣,面對產業鏈條的阻力,單靠一家企業其實非常困難?!鄙虾P賽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臧慧卿呼吁,希望創新不只是技術的創新,更是制度和管理的創新?!靶庐a品研發出來了,但是從‘1到100’的階段,需要政策支持來快速推廣,從而發揮經濟效益?!?/p>

  去年廣東出臺《關于加快培育發展未來產業的行動方案》,提出“企業主體、應用牽引”的基本原則,要求夯實企業在研發、技術創新和成果應用等方面的主體地位,以滿足人民和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充分發揮廣東廣闊市場優勢,強化應用場景構建,加快產業培育發展。

  目前,廣東已經培育出多個新興產業、未來產業,成果顯著。上海垣信衛星科技有限公司副總裁董立虎就表示,在衛星互聯網和商業航天領域,廣東未來大有可為?!盎浉郯拇鬄硡^聚集了非常優秀的企業、科研院所,包括芯片制造、電子元器件、射頻天線、智能制造,產業鏈已非常成熟了?!彼f。

  加快構建全過程創新鏈??

  推動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

  今年的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加快構建全過程創新鏈,一體推進教育改革發展、科技創新和人才培養。平行論壇上,來自高校、研究機構和金融機構的專家代表圍繞構建全過程創新鏈展開討論。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山大學校長高松表示,為對接廣東省未來產業“兩核雙廊多極點”的空間布局,學校將充分發揮學校三地辦學優勢,加強有組織科研,推動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

  在備受關注的人工智能領域,高松指出,國產人工智能模型要真正實現對復雜現實三維物理世界的理解和操控,仍需突破大語言模型的能力瓶頸?!爸猩酱髮W將深度打造多模態世界大模型,自主賦能各類機器人、低空飛行器等智能硬件終端,服務低空經濟、醫療、工業制造等重要領域?!彼硎尽?/p>

  在廣東,一系列大科學裝置密集進入建設運營,助力粵港澳大灣區加速邁向國際科技創新中心。這些大科學裝置在產出重大基礎研究成果的同時,還實現了“沿途下蛋”,賦能其他產業的發展。

  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黨委書記胡正國介紹,中國科學院正在惠州建設加速器驅動嬗變研究裝置和強流重離子加速器裝置。其中,強流重離子加速器裝置能夠為研究原子核存在極限、宇宙中重元素起源等重大科學問題提供重要支撐和技術保障。運用這一技術研發的國產醫用重離子加速器已經在甘肅武威治療了約1800名病人。未來,這種醫療設備還將在杭州、武漢、南京、惠州等地建設、投入使用。

  近年來,資本市場對科技創新的支持力度持續加大。如何做好早期投資,打造更多“明星企業”?

  “創新一定存在風險,要提倡敢于冒險的勇氣,培育創新意識,在全社會達成包容性共識。一定要相信中國的技術能夠轉化為產業?!苯Y合長期以來從事風險投資、創新投資的經驗,深圳市創新投資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左丁介紹,“我們不斷更新人才儲備,投資團隊成員有較高比例的博士后、碩士,其中有不少人是工科背景。投資團隊看得懂新能源、新材料等新產業、新技術,對行業、產業有深入了解,投資成功率就會高一點?!?/p>

  亮實招、出硬招??

  持續完善科技創新體制機制

  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發展活力離不開完善的科技創新體制機制,當前,廣東各地市積極行動,亮實招、出硬招,持續完善科技創新體制機制,為高質量發展筑牢支撐。

  “廣州擁有全省近七成的國家級、省級實驗室,我們對科技創新一直以來是很支持的?!睆V州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陳杰在會上表示,“近年來,廣州全力推進科技創新,從多方面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p>

  首先,廣州提升產業發展含金量,通過科技創新引領現代化產業體系加快形成,積極引進戰略性新興產業。“創新意味著一整個生態?!彼硎?,因此廣州全力提升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和人才鏈的配合度,建強用好國家級平臺,有力支撐中小企業的創新發展和科技成果轉化。

  不止廣州,如今創新正成為廣東高質量發展的第一動力,區域創新能力廣東連續八年全國第一。

  在民營經濟大市佛山,制造基礎雄厚、應用場景多、轉化能力強、企業意愿強是這里創新的底氣。“我們立足于自身優勢,聚焦應用型科技創新,近年來我們財政在科研方面投入達400億元,積極爭創國家創新型城市和‘科創中國’試點城市,帶動新興產業的創新和發展?!狈鹕绞形N?、常務副市長劉杰說。

  在南海之濱的湛江,1.5萬平方公里海域和1200公里海岸線成為了這座海洋城市得天獨厚的創新資源?!敖陙?,我們將致力于將資源轉化為產業、將資金轉變為資本、將人才智力轉化為生產力,為海洋經濟的創新發展提供有力支撐?!闭拷形N?、常務副市長牟治平表示。

  在制造業重鎮東莞,70萬家企業、22萬家工業企業、1.4萬家規上工業企業以及超過1萬家高新科技企業,還擁有國家級科研機構如散裂中子源、松山湖材料實驗室等,共同形成了強大的創新體系。

  “我們非常誠摯地邀請各位企業家和科研大咖多到東莞走走看看,如果有機會,共同為東莞和廣東的高質量發展作出努力?!睎|莞市委常委、副市長劉光濱在會上詳細介紹了東莞在平臺建設、資金保障和人才體系建設方面的舉措,并熱情向企業和人才拋出“繡球”。

  “服務”是這場沙龍上的高頻詞。深圳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陶永欣在會上表示,深圳已經形成了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的創新生態體系,政府圍繞創新生態體系的建設,從資金、政策、場景、設施、平臺等方面持續發力,更好服務企業、人才來深圳創新創業。

  “接下來深圳將圍繞基礎研究、科研平臺建設、人才吸引、降低創新創業成本等方面繼續加大力度,提升城市在創新方面的吸引力和競爭力。”陶永欣說。

97在线观看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