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要聞動態 > 要聞

中共廣東省委 廣東省人民政府關于推動新時代殘疾人事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

時間 : 2023-09-27 08:38:25 來源 : 南方日報網絡版
【打印】 【字體:

  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殘疾人事業的重要論述精神,進一步保障和改善殘疾人民生,推動新時代廣東殘疾人事業高質量發展,結合實際提出如下意見。

  一、總體要求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廣東系列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精神,堅持黨對殘疾人事業的全面領導,堅持對殘疾人格外關心、格外關注,堅持弱有所扶的原則立場,緊扣高質量發展主題,提升殘疾人康復服務水平,完善殘疾人社會保障制度和關愛服務體系,維護殘疾人合法權益,增強全社會殘疾預防意識,增進殘疾人民生福祉,不斷滿足殘疾人美好生活需要,促進殘疾人事業全面發展。

  到2027年,殘疾人社會保障得到有力加強,就業質量顯著提升,基本公共服務體系更加健全,無障礙環境持續優化,社會環境達到平等融合共享,殘疾人思想道德素養、科學文化素養和身心健康水平明顯提高。到2035年,殘疾人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平等包容的社會氛圍更加濃厚,殘疾人事業與全省經濟社會協調發展,殘疾人的全面發展和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

  二、全面加強殘疾人健康服務

 ?。ㄒ唬娀瘹埣差A防。深入落實國家和省殘疾預防行動計劃,實施三級殘疾預防策略。結合殘疾預防日、預防出生缺陷日等節點,積極開展殘疾預防宣傳教育,切實增強全社會殘疾預防意識。加強慢性病規范化管理,加強傳染病監測和疫苗接種,加強社會心理服務和精神疾病防治。推進0至6歲兒童致殘性疾病篩查,建立篩查、診斷、康復救助銜接制度。針對主要致殘因素實施重點預防,有效控制出生缺陷和發育障礙致殘,著力防控疾病致殘,努力減少傷害致殘,切實控制殘疾的發生、發展。著力推進殘疾預防重點聯系地區工作,加強殘疾預防制度創新、科技創新。

  (二)提升康復服務水平。將殘疾人健康管理和基本康復納入醫療衛生服務內容,大力推行殘疾人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加強殘疾人醫療服務和心理健康服務,為殘疾人提供就醫便利。關注殘疾婦女健康,開展生殖健康服務。不斷完善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制度,開展學齡前殘疾兒童狀況普查,擴大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年齡至未滿18周歲。提高殘疾人精準康復服務水平,實現服務標準化、規范化。加強康復服務機構建設,完善輔助器具適配服務網絡。統籌推進殘疾人機構康復、社區康復、家庭康復協同發展,確保殘疾人普遍享有安全、有效的基本康復服務。

  三、增強殘疾人自我發展能力

  (三)發揮殘疾人主體作用。進一步激發殘疾人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樹立自尊、自信、自強、自立精神,使其積極參與經濟建設和社會生活。強化殘疾人人才培養、科技應用、信息化、智能化等基礎保障。解決好殘疾人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滿足殘疾人多層次、多樣化的發展需要,不斷增強殘疾人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四)促進殘疾人就業創業。完善實施促進殘疾人就業創業法規政策,對符合條件的按規定落實稅費減免、社保補貼、創業資助和擔保貸款、技能提升補貼等政策,推動提高殘疾人就業薪酬待遇。加大就業幫扶力度,突出抓好高校和職業學校殘疾人畢業生、農村殘疾人、盲人三類群體就業幫扶。推進落實按比例安排殘疾人就業的政策要求,實施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國有企業帶頭安置殘疾人就業行動。依托“互聯網+”、平臺經濟等新型業態,支持殘疾人多渠道靈活就業。推進殘疾人職業技能培訓工作,提升殘疾人職業技能水平。

  四、提升殘疾人社會保障水平

  (五)強化殘疾人社會保障。健全以基本生活救助、專項社會救助、急難社會救助為主體,社會力量參與為補充的分層分類社會救助體系,提升社會救助的覆蓋面和精準度。提高殘疾人社會保險參保率,對符合條件的殘疾人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個人繳費部分給予資助。將符合條件的失能殘疾人生活照料服務和與之密切相關的醫療護理服務納入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試點。健全突發公共事件中的殘疾人保護。

  (六)完善社會福利政策。落實殘疾人專項補貼,穩步擴大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和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對象覆蓋面,健全補貼標準動態調整機制。鼓勵有條件的地區探索建立殘疾津貼制度。落實殘疾人精準康復、輔具適配、困難家庭無障礙改造等補貼制度。落實殘疾人乘坐市內公共汽車電車、城市軌道交通等優待政策,鼓勵鐵路、民航等為殘疾人提供優惠便利。完善殘疾人駕駛機動車政策。

  (七)發展殘疾人托養照護服務。加大在殘疾人托養照護政策、設施、資金和人才等方面的統籌協調力度。增強公辦殘疾人托養照護機構服務能力,鼓勵和引導社會力量參與殘疾人托養照護服務,推動完善城鄉融合、資源共享的殘疾人托養照護服務規劃布局。

  (八)鞏固拓展殘疾人脫貧攻堅成果。加強防止返貧致貧監測,確保不發生殘疾人規模性返貧。加大對農村殘疾人的產業扶持力度,加強幫扶基地建設,積極推動農村殘疾人參與合作經營。農村開發的公益性就業崗位側重考慮適合的殘疾人或殘疾人家庭成員,推動在鄉村新產業新業態中安置殘疾人就業。有效增加農村殘疾人基本公共服務供給,切實保障農村殘疾人醫療、康復、教育、養老、文化生活等權益,重點解決農村殘疾人托養照護服務難題。推動將扶殘助殘納入村規民約和鄉風文明創建活動。充分發揮農村基層黨組織在扶殘助殘中的重要作用,發揮黨員干部助殘幫扶先鋒模范作用。

  五、健全殘疾人關愛服務體系

  (九)提高殘疾人教育水平。科學落實殘疾兒童少年義務教育入學安置,提高殘疾兒童少年教育水平,加快推進特殊教育公平融合發展。推進落實特殊教育學校教職員編制標準和殘疾學生助學政策,健全學前和高中階段特殊教育生均公用經費撥款機制。持續精準實施扶殘助學工程,落實好殘疾學生資助政策。加強廣東省培英職業技術學校建設,加快發展殘疾人職業教育。

  (十)豐富殘疾人文化體育生活。將殘疾人公共文化體育服務融入全省基本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在公共文化、體育、旅游設施等方面提供殘健融合服務,不斷滿足殘疾人文化需求、增強殘疾人精神力量。完善殘疾人特殊藝術、體育人才培養體系,健全殘疾人文化體育獎勵激勵機制。深入實施“字幕工程”、“語音工程”、“手語工程”等文化助殘工程,積極打造殘疾人文化周、殘疾人文藝匯演等公益文化品牌,支持殘疾人參與文化藝術創作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辦好健身周、冰雪季、特奧日活動,實施康復體育進家庭等服務,推動殘疾人競技體育、康復健身體育融合發展。

 ?。ㄊ唬┘ぐl科技助殘和產業助殘新動力。組織實施一批殘疾人領域科研課題和科技攻關項目,支持智能化輔助器具、康復設備、無障礙終端設備、盲用數字等領域技術研發和推廣應用。鼓勵支持建設產業園區和生產基地,開展康復輔助器具產業創業孵化工作,支持相關行業展會發展,推動康復輔助器具產業集聚發展,增強優質輔具供給能力。做好輔具適配、定改制、維修等服務,全面提高殘疾人服務領域科技含量和智能化水平。

  六、營造平等融合共享的社會環境

 ?。ㄊ┚S護殘疾人合法權益。廣泛開展殘疾人法治宣傳教育活動,引導殘疾人尊法學法守法用法,依法維護自身合法權益。創新殘疾人法律服務和權益維護,健全殘疾人權益保障法規政策體系。擴大殘疾人法律援助范圍,加大司法救助力度,完善殘疾人法律救助工作協調機制。暢通殘疾人訴求表達渠道,拓寬殘疾人和殘疾人組織民主參與、民主協商渠道,有效保障殘疾人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

  (十三)推進無障礙環境建設。進一步完善無障礙環境建設管理標準,提高無障礙環境規劃建設管理水平。鼓勵創建全國無障礙環境示范市縣村鎮。依托數字社會、數字政府、智慧城市建設等加快推進無障礙信息交流,持續加大推廣和督導力度,提高全社會無障礙意識。推進無障礙環境建設法治化。

  (十四)推動粵港澳大灣區殘疾人事業協同發展。攜手港澳探索建立健全粵港澳大灣區殘疾人事業協同發展協商共建機構及機制,深化人才、資金、項目等方面交流合作,促進殘疾人公共服務融通共享。承辦好2025年全國第十二屆殘疾人運動會暨第九屆特殊奧林匹克運動會。

  (十五)營造扶殘助殘良好氛圍。講好殘疾人故事,樹立身邊典型,展示殘疾人自強不息、頑強拼搏的先進事跡和社會各界的助殘善舉,在全社會營造理解、尊重、關心、幫助殘疾人的良好氛圍。弘揚人道主義思想和扶殘助殘傳統美德,將扶殘助殘納入公民道德建設、文明創建工程等。深化康復、教育、就業、文化等領域“南粵扶殘+”公益慈善品牌活動。對扶殘助殘作出突出貢獻的集體和個人按規定給予表彰獎勵。

  (十六)打造服務創新基地。推進省殘疾人康復基地、省殘疾人體育藝術訓練中心、深圳輔具創新平臺以及深圳大學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殘疾人事業發展研究基地等建設,充分發揮國家輔助器具華南區域中心、省助殘社會組織培育發展基地、省盲人就業創業孵化基地等功能作用,打造好殘疾人服務創新示范窗口。持續推動各市、縣(市、區)殘疾人服務設施建設與服務需求相適應。

  七、組織保障

  (十七)加強組織領導。堅持和加強黨對殘疾人工作的全面領導,確保習近平總書記和黨中央決策部署有效落實。各級黨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視殘疾人事業,進一步完善黨委領導、政府負責、部門協同、社會參與、市場推動、殘疾人組織充分發揮作用的殘疾人事業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各級黨委要切實加強領導,定期聽取殘疾人工作匯報。各級政府殘疾人工作委員會要充分發揮統籌協調作用,研究解決工作推進中的重大問題。各有關部門要各司其職、協同配合,形成推動殘疾人事業發展的強大工作合力。

 ?。ㄊ耍┘訌姎埣踩私M織和干部隊伍建設。深化殘聯改革,完善殘疾人組織體系。加強殘疾人工作干部隊伍建設,做好殘疾人干部選拔、培養和使用工作,落實殘聯機關干部隊伍殘疾人配備比例的要求。推進殘疾人數量較多的村(社區)采取政府設置公益性崗位的方式配備專職委員。推動穩步提高殘疾人服務從業人員薪酬待遇和福利保障。依托普通高校和職業院校,探索建立殘疾人事業專業技術人才培養機制。支持建立助殘志愿服務組織,完善助殘社會組織培育發展機制。

  (十九)加強經費保障和信息化建設。健全多元化投入機制,加大殘疾人事業經費保障,確保財政投入與殘疾人服務保障需求相匹配。支持省殘疾人工作重點項目實施和經濟欠發達地區殘疾人事業發展。鼓勵社會資本、慈善資金等參與扶殘助殘,支持有條件的地區設立殘疾人公益基金會。推動殘疾人服務大數據和信息化建設,實現殘疾人數據互聯互通。推進殘疾人服務事項網上辦理,積極構建互聯網助殘工作格局。

97在线观看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