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要聞動態 > 地市動態

韶關仁化活化利用紅色資源呈現新面貌

時間 : 2017-11-22 19:39:11 來源 : 南方日報網絡版
【打印】 【字體:

  近日,韶關仁化縣紅色特色小鎮啟動暨丹霞豐源溫泉項目奠基儀式在城口鎮舉行。作為紅軍長征經過粵北留下可歌可泣的光輝事跡和眾多遺跡的重鎮,城口鎮紅色特色小鎮建設的啟動,將讓紅色資源在這里得到更好的傳承和發揚,成為帶動當地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

  仁化縣是一個革命老區,大革命時期,它是“海陸豐第二”,打響了粵北湘南暴動的第一槍;中央紅軍長征時期,在仁化縣長江、城口、紅山等鄉鎮轉戰120余天,突破了國民黨軍精心設置的第二道封鎖線。據統計,仁化縣現有重點革命遺址56處,其中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1處,革命歷史遺址資源十分豐富。

  近年來,韶關市和仁化縣高度重視革命歷史遺址的保護和紅色文化傳承工作,爭取并投入2000多萬元對仁化縣的革命老區、革命遺址進行建設性保護,對弘揚革命傳統,推動振興發展,產生了積極的推動作用,革命老區呈現出新的面貌。

  紅色特色小鎮建設激發城口新活力“當年為了不打擾百姓,紅軍戰士就露宿在街上,老百姓看在眼里,就拆下自家的門板,鋪上稻草給紅軍當‘床’,這是軍民魚水情深的最好寫照?!痹讵M窄的城口鎮正龍街道,城口鎮文化站站長黃本洲每當向來訪者介紹起這段當年紅軍長征路過的歷史,都難掩自豪之情。

  四面環山的城口鎮扼粵湘驛道之咽喉,1934年,舉世矚目的紅軍長征開始后,國民黨軍將城口看作湘南汝城至粵北仁化之間第二道封鎖線上的核心,調集重兵把守,紅軍戰士取得了奇襲城口鎮、銅鼓嶺阻擊戰等勝利,成功突破敵人第二道封鎖線,大部隊得以在城口鎮短暫休整。

  為進一步保護和發掘紅色資源,7月26日,我省唯一一個以紀念紅軍長征為主題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紅軍長征粵北紀念館在城口動工建設。

  城口鎮也抓住紅軍長征粵北紀念館開建的這一歷史機遇,以“九址一館一禮堂”等重要紅色軍事文化遺址為基礎,以丹霞豐源溫泉度假村項目為依托,規劃建設紅色特色小鎮,推動當地經濟社會的跨越式發展。

  仁化土紙印制的《人民報》影響有為青年參加革命長江鎮凌溪村口道路右側的一座土房子里,5名工人正在忙碌著,攪拌、抄紙、壓榨、分紙、焙紙,一絲不茍。他們正在生產的,就是被列入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仁化土法造紙技藝生產出來的“玉扣紙”。凌溪村老支書劉石古告訴筆者,解放戰爭時期,仁化土紙印制的中共五嶺地委機關報《人民報》,發行到粵贛湘邊區各地,最遠的發行到廣州珠三角和香港一帶。受其影響,廣州、珠三角和香港的進步熱血青年,紛紛前往凌溪參加革命。

  2011年,在省文化廳非遺處的大力支持下,凌溪村建立了“仁化土法造紙技藝”傳承保護基地,恢復了一度停產20余年的“玉扣紙”的生產。凌溪村黨支部書記黃金發說:“打好紅色牌和特色農業、旅游牌,村民的生活一定會越來越好。”

  圍繞紅色文化做文章打響古鎮品牌“今年國慶黃金周期間,來我們鎮旅游的游客達到1萬多人,現在石塘古村的名氣越來越大,非物質文化遺產石塘堆花米酒有時候都供不應求,旅游業作為石塘鎮主導產業的作用已初步展現?!笔伶傂麄魑瘑T何梅娣告訴筆者。

  石塘古村是一座有著640多年歷史的古村落,村內的雙峰寨始建于清光緒年間,氣勢恢宏,更是有著一段非同尋常的革命歷史。1928年大革命時期,石塘鄉農會在此辦公,是共產黨領導的農民自衛軍與國民黨正規軍反動派斗爭的紅色堡壘。

  石塘鎮加大了古鎮和紅色文化的開發利用力度,計劃投入1.5億元,按照紅色酒香古鎮的定位,圍繞紅色旅游做文章,加大古建筑的保護和修繕力度,開發利用好石塘堆花米酒非物質文化遺產這個品牌,使該鎮開發成具有自身特色的旅游小鎮。

 

97在线观看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