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5日,廣州市召開2025年全市衛生健康工作會議(下稱“會議”),今年提出,要打造“AI+醫療健康”強基工程,建設廣州地區衛生健康專網和健康云,推動人工智能(AI)與衛生健康行業深度融合。
今年會議單獨列出了廣州市衛生健康十項民生實事,如開展無陪護病房試點建設行動、每條鎮街至少擁有1家公建民營普惠托育機構、全市新增1000臺自動體外除顫器,實現全市居民健康素養水平達到43.0%等惠民實事,不斷提升人民群眾衛生健康獲得感。
推動南沙大灣區國際體檢中心建設
廣州作為全國優質醫療資源豐富的特大城市,擁有超過40家三甲醫院。今年廣州將積極創建國家精神疾病類醫學中心,推動南沙大灣區國際體檢中心建設,積極引進高端外商獨資醫院,新增20個重大疑難(罕見)疾病診療中心,評選20項重大臨床醫療成果,進一步增強醫療服務區域影響力和輻射力。
今年,以DeepSeek為代表的人工智能席卷千行百業,對此廣州提出,建設廣州地區衛生健康專網和健康云,構建人口、電子健康檔案、電子病歷、醫療資源等4個主題庫,建立專病數據庫,打造一批衛生健康數據產品。建立高質量人工智能語料庫和行業數據集,推動人工智能與衛生健康行業深度融合,打造多個人工智能賦能衛生健康行業和生物醫藥健康產業的應用場景。此外還強調要拓寬“廣州健康通”支付渠道,推出“一站式”AI就醫助理,提供智能導診、健康檔案、報告查詢等服務,首選25家二級以上醫療機構上線運行,提高就醫全流程智慧服務。
公立醫院綜合改革一直被視為醫改中“最難啃的硬骨頭”。今年,廣州將探索建立委屬公立醫院動態“編制池”,進一步發揮編制使用效能,激發大家干事創業的熱情。
開展無陪照護服務病房試點
自2024年首次提出衛生健康民生實事以來,這一做法已成為衛生健康工作會議的“例牌菜”。今年的民生實事基本圍繞“一老一小”展開。
在維護兒童權益上,廣州提出,建成1個市級、11個區級托育綜合服務中心。每個街(鎮)至少擁有1家公建民營普惠托育機構,至2025年底,全市總托位數達到12萬個;在維護老人的權益上,鼓勵全市三級公立醫院積極申報免陪照護服務病房試點,試點范圍覆蓋全市11個區,每個區不少于1家醫院。探索建立無陪護病房服務規范,打造一支高素質護理員隊伍。
會上,廣州市衛健委稱,將探索生育補貼制度,持續優化全鏈條生育支持措施。何為生育補貼制度?廣東省政府參事室特約研究員董玉整解釋,“生育補貼有實物和現金兩種形式。有的單位會直接發育兒產品等實物。”但他強調,“作為一種制度,應具有規范性、穩定性,同時具有普惠性、公平性,要長期堅持,并適時優化,提高績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