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汕尾市政府常務會議審議通過了《汕尾現代化海洋牧場建設規劃(2024—2035年)》(下稱《規劃》),這是全省首個海洋漁業全產業發展規劃,明確了“到2035年,汕尾海水養殖產量達到60萬噸,現代化海洋牧場全產業鏈產值超過1000億元”的發展目標。
“《規劃》經過實地調研、編制起草、咨詢研討、意見征求和專家評審等環節,聽取了相關部門、行業專家和社會公眾的意見和建議,在參考省相關規劃的基礎上,形成符合汕尾市情,具有科學性、前瞻性、實用性的現代化海洋牧場建設規劃?!鄙俏彩修r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規劃》深入踐行大食物觀,落實省委“1310”具體部署,聚焦深入實施“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為推動沿海縣(市、區)海洋牧場項目建設提供了重要依據。
汕尾是海洋大市,擁有豐富的海洋資源,海洋生產總值占地區生產總值的18%,比全省高出近4個百分點。今年9月,全球單體規模最大的風漁融合網箱平臺——“伏羲一號”在汕尾投運,有望打造“海上風電+深海養殖+生態增益+休閑旅游”風漁融合示范集群。
從具體內容來看,《規劃》分為謀劃陸海接力的空間格局、著力構建特色化全產業鏈、推動高效聯動區域分工、完善安全高效支撐體系、實現綠色生態可持續發展、深化互利開放區域合作等九個章節。
在謀劃陸海接力的空間格局方面,《規劃》劃示汕尾市現代化海洋牧場海上養殖適宜區2332平方千米,其中,海況較溫和、區位條件較好的深遠海養殖適宜區規劃有22片深遠海養殖區,總用海面積約743.74平方千米,構建“一帶兩灣四區”(“一帶”即陸海接力創新發展帶;“兩灣”為紅海灣與碣石灣兩大海灣;“四區”為馬宮岸港島海聯動發展區、紅海灣生態文旅海岸發展區、碣石灣漁工旅聯合發展區、甲子角全鏈融合發展區等四個片區)的總體發展格局,通過推動陸基、漁港、海島、近海和深遠海生產要素聯動發展,進一步優化海洋空間資源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