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農業賦能鄉村振興,建設全省最大的海水種苗生產基地;推進河湖生態修復,讓“工業疤痕”變為生態公園;踐行綠色發展理念,打造鋼鐵行業“花園式”工廠……日前,由廣東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主辦的“改革開放45周年廣東調研行”系列活動走進陽江、茂名、湛江。
為期3天的調研活動中,媒體采訪團深入陽西縣海水種苗產業園、茂名市電白區觀珠鎮沙垌沉香墟、茂名露天礦生態公園、寶鋼湛江鋼鐵有限公司、湛江麻章紅樹林保護區等地,聚焦綠美廣東生態建設、“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等主題,挖掘當地建設現代化海洋牧場、推進綠色能源轉型的探索與實踐。
粵海糧倉+藍色能源??
打造經濟新樣板
農作物在土質傳感器的監測下茁壯成長,系統指揮無人機定位噴灑無公害殺蟲劑;采收后的蔬菜水果直接上架電商平臺供顧客“一鍵下單”;消費者只需掃描農產品二維碼,就能看到品種、產地、檢測報告……在陽江,數字技術正在成為農業增產、農民增收的新“利器”。
作為國家數字鄉村試點縣、省數字鄉村發展試點縣、全省首個數字農業示范縣,陽江市陽西縣正推動農業生產端、供應端、銷售端的“三端”數字化發展。
陽西縣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說,當地程村鎮生蠔養殖基地就安裝了數字化監測和管理系統,實現了對農事計劃、收獲記錄、資源管理、銷售管理等流程的信息化指引。
水產種苗被譽為“漁業芯片”,是決定漁業效益的關鍵。如何打破“看天吃飯”的發展瓶頸?
陽西縣恒生水產養殖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廣東海洋大學水產學院海漁系校外兼職導師林李泉展示了合作社的“核心科技”——輪蟲飼料。這是一種浮游生物,長速快、存活率高,會浮動在整個水體中。
“魚苗一張嘴就能吃到,成活率大幅提高?!绷掷钊鷦拥亟榻B。
通過引進先進的工廠化循環水系統,加大產學研合作等手段,合作社魚苗質量產量不斷提高,目前每年可培育各類魚苗約3億尾,產值達1億元。
在陽西,這樣案例還有很多。數據顯示,去年該縣農業總產值達108.4億元,其中,漁業總產值接近70億元,居全省縣級前列。
在深耕農業領域的同時,陽江也把目光投向了海上風電。
在位于陽江高新區港口工業園的國家海上風電裝備質量檢驗檢測中心(下稱“中心”),不同型號的風機葉片正接受質量檢測試驗。中心負責人王侃說,僅是一支葉片的靜力測試和疲勞測試,就需要超過半年的時間。通過提供覆蓋風電機組全壽命周期的檢驗檢測,中心為國家風電產業發展保駕護航。
目前,陽江海上風電并網裝機容量350萬千瓦,約占全省43.8%。而國家風電裝備質量檢驗檢測中心的落戶,也吸引越來越多的風電裝備企業進駐陽江。
沉香樹+好心湖??
助力產業發展
從漫山的沉香林,到林立的加工廠、商鋪,茂名市電白區觀珠鎮正升騰起致富“香氣”。
沿著觀珠沙垌沉香墟一路前行,街邊商鋪內,村民正忙著選料、切割、勾香、加工……商鋪外,不少采購商、游客組團而至,觀光打卡。
“今年沙垌村的人流量比去年多了兩三倍?!庇^珠沙垌村第一書記鐘影虹剛剛送走一批客人,聲音有些沙啞。她說,隨著電白沉香名氣越來越大,不少年輕人選擇返鄉創業。
線香、手串、頸鏈、牙膏、洗發水……在觀珠鎮,每一塊沉香都物盡其用。通過發展沉香延伸品經濟,當地實現一樹百業、一香百變,形成就地深加工、產供銷“一條龍”閉環。
一棵沉香樹,讓觀珠鎮的村民走上致富路。而在40多公里外的茂名露天礦生態公園,當地居民則因為一片“好心湖”,搭上了生態致富的快車。
上世紀50年代,我國南方最大的露天油頁巖礦山在茂名破土動工。露天礦山為緩解國家石油困難作出了貢獻,但也帶來了污染。開采形成的巨大礦坑還可能誘發滑坡、坍陷、泥石流等地質災害。
為撫平這道“城市傷疤”,茂名市按照修復與優化有機結合的原則,重點建設“引水、修路、種樹、建館”四大工程,逐步修復受損生態。目前,礦區已完成復綠面積約9000多畝,種植50余萬株林木,樹種成活率在85%以上。
如今,蝶變后的露天礦生態公園不僅直接惠及周邊村莊百姓,也使“好心湖畔”田園綜合體應運而生。好心湖畔的金塘鎮牙象村因地制宜發展起了民宿、酒店、農家樂,成為遠近聞名的旅游打卡點。
紅樹林+花園工廠??
撬動生態動能
在位于湛江經濟技術開發區的國家863計劃項目海水養殖種子工程南方基地,采訪團目睹了湛江水產種苗發展的新氣象。
該基地通過一代群體選育和五代家系選育,成功選育出“中興1號”南美白對蝦新品種,國產南美白對蝦抗病品種實現了“零的突破”。
“未來,我們將持續聚焦市場需求,研發育種育苗新技術,同時大力發展深海養殖裝備和智慧漁業,推動海洋漁業向信息化、智能化、現代化轉型升級?!痹摶毓ぷ魅藛T陳奕彬表示。
推進水產養殖業高質量發展,離不開和諧穩定的海洋生態環境。這其中,“海岸衛士”紅樹林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水鳥振翅齊飛,水下魚蝦暢游,在湛江市麻章區金牛島紅樹林片區,眾多生物自在棲息。據統計,麻章區現有紅樹林面積2115.19公頃,是我國大陸海岸紅樹林種類最多的地區之一。
在湛江,一座“花園工廠”同樣綠意盎然。走在寶鋼湛江鋼鐵有限公司的廠區內,身邊的綠意觸手可及。據了解,目前廠區綠化覆蓋率達38%,全廠綠化總面積494.18萬平方米。
這背后,是湛江鋼鐵推進綠色生產的久久為功。
在水處理系統集控中心,一張巨大屏幕實時顯示各生產環節用水情況。能源環保部水控中心主任王湘介紹,近年來,湛江鋼鐵加速實施水處理系統集控中心項目,將全廠15個分散水系統控制室整合成一個水控中心進行集中監控,做到了“全廠水量一張表、生產監控一幅圖”。
一個個臨港大項目激活藍色發展引擎,一座座深海養殖平臺耕海牧漁構筑海上糧倉,一臺臺海上風機鼓起落實海洋強省戰略的“風帆”。隨著綠美廣東生態建設不斷深入,一幅千里海景圖正在粵西大地徐徐鋪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