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要聞動態 > 地市動態

進階10萬億級城市群 經濟總量5年增加逾3萬億元 珠三角核心區持續提升發展能級

時間 : 2022-04-21 10:00:23 來源 : 南方日報網絡版
【打印】 【字體:

  珠三角是改革開放以來廣東實現經濟騰飛的策源地,也是新時代新征程上引領帶動廣東發展的重要引擎。2018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廣東時對珠三角寄予厚望,要求廣東加快形成區域協調發展新格局,做優做強珠三角核心區,為珠三角新時期發展指明方向。

  十二屆省委轉變固有思路推動區域協調發展,提出“一核一帶一區”區域發展格局,打破行政區劃局限,明確指出要以功能區戰略定位為引領,將珠三角地區定位為引領全省發展的核心區和主引擎,賦予率先實現高質量發展的使命要求。

  擊鼓催征開新局,踔厲奮發向未來。隨著“一核一帶一區”建設深入推進,珠三角核心區持續提升發展能級,2021年九市GDP突破10萬億元,比2016年增加3.24萬億元,相當于再造一個深圳,“萬億俱樂部”城市從2個增至4個,一個10萬億級城市群在珠江口閃耀。

  經濟向上??

  培育世界級先進制造業集群

  縱觀珠三角九市五年來經濟總量的變化,體量躍升成為一大共性。其中“萬億俱樂部”成員從廣深“雙子星”擴容為廣深佛莞“四巨頭”?;葜莨I總產值已超萬億,珠海、中山、江門、肇慶也在成長進階。

  這里的產業版圖也在加速變化。從深圳無人機到廣州智能汽車;從東莞OPPO、vivo,到佛山美的、珠海格力……得改革開放風氣之先的珠三角,近年逐步實現從“世界工廠”到創新沃土的蝶變。

  產業興則城市興,產業強則區域強。

  省科學院智能制造研究所教授級高工吳智恒認為,產業集群、產業鏈往往具有“跨區域”的分布屬性。先進制造業集群是產業區域分工深化和集聚發展的高級形式,也是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主要標志。

  廣東提出加快培育電子信息、汽車、智能家電、機器人、綠色石化等五大世界級先進制造業集群,珠三角正是主戰場。在省委和省政府2019年印發的《關于構建“一核一帶一區”區域發展新格局促進全省區域協調發展的意見》中,珠三角被賦予“建設具有全球競爭力的現代化經濟體系,培育世界級先進制造業集群”等使命。

  躋身“國家隊”的廣佛惠超高清視頻和智能家電集群,是珠三角近年來產業升級的一個縮影。目前,廣佛惠三地已形成全國乃至全球規模最大、品類最齊全的顯示家電配件產業鏈,其超高清視頻和智能家電集群產值規模居全國之首,輻射帶動大灣區相關產業規模超萬億元。

  去年,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布全國25個先進制造業集群決賽優勝者名單,珠三角占據6席,占比接近1/4,廣深佛莞智能裝備集群、深廣高端醫療器械集群等“組團”入選?!半[形冠軍”“小巨人”與世界500強同臺競技,產業集群崛起為發展實體經濟打穩“四梁八柱”。

  在珠三角內部,分工有序、功能互補、高效協同的區域城市體系正加快形成。“我們上游的加工制造、技術服務、元器件供應等環節,很多都要與深圳、東莞、佛山等地的產業聯動。”廣州明珞汽車裝備有限公司董事長姚維兵為珠三角豐富的產業配套資源點贊。

  融合向深??

  三大都市圈帶動跨區域合作

  在嶄新寬敞的贛深高鐵惠州北站,閘機一開,乘客有序進站候車。去年底開通的贛深高鐵,串起深圳都市圈的深圳、東莞、惠州、河源4座城市,“半小時經濟生活圈”從夢想變為現實。

  廣東提出制定實施廣州、深圳、珠江口西岸、汕潮揭、湛茂五大都市圈發展規劃。其中,涉及珠三角的都市圈有3個。

  國家發展改革委國際合作中心副主任常皓認為,大灣區交通建設取得顯著成果,將助力珠三角區域合作,進一步拓寬中心城市產業輻射半徑,促進灣區內各項資源整合。

  在廣州都市圈,廣佛同城化取得新進展:廣佛新干線佛山一環隧道工程主線已建成通車,廣佛環線佛山西站至廣州北站段預計今年開工。

  在深圳都市圈,深汕高鐵、深惠城際、深大城際、莞惠城際北延線等項目加快推進,軌道交通從都市圈主中心加快向汕尾、河源等地延伸。

  在珠江口西岸都市圈,廣珠澳高鐵鶴洲至橫琴段擬今年底開工建設,黃茅??绾Mǖ李A計2024年建成通車。

  區域經濟一體化,交通先行大突破。隨著深中通道、深江鐵路、廣汕高鐵、廣湛高鐵等建設,珠江口東西兩岸、珠三角與環珠三角地區融合發展的“黃金通道”也漸次打開。疊加橫琴和前海兩個合作區、廣清一體化、深汕特別合作區建設提速,珠三角與周邊區域走向深度合作。

  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正在經由珠三角實現跨區域快速流動。

  創新向前??

  攜手港澳建設國際科創中心

  放眼大灣區,在廣深港澳科技創新走廊周邊區域,重大創新平臺星羅棋布、串珠成鏈。

  中新廣州知識城、廣州科學城、深圳光明科學城、佛山三龍灣高端創新集聚區、東莞松山湖科學城、惠州潼湖生態智慧區、中山翠亨新區……珠三角各市借助各類重大創新平臺建設積極聯動港澳推進協同創新。今年初,佛山、東莞雙雙拿下國家創新型城市“金字招牌”,更為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再添一把火。

  在佛山,有賴于一批科技企業孵化器的支撐,順德北滘孕育出兩家世界500強企業,催生智能家電、機器人等高科技產業集群。

  在東莞,松山湖材料實驗室一個近百平方米的中試車間,過去生產一顆直徑3—4cm的透明陶瓷光源需要十幾道工序,如今全套工序一氣呵成。

  在珠海,一大批港澳青年扎根發展、創新創業。

  一邊是科技成果加速轉化,另一邊是原始創新能力加快提升。深圳、東莞等地聯手建設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先行啟動區,東莞建成中國散裂中子源項目,惠州啟用兩大科學裝置總部區,廣州年底前計劃投用中科院力學研究所廣東空天科技研究院總裝總測實驗室項目……“國之重器”紛紛落地珠三角。

  如今,創新日益成為珠三角高質量發展的動力源。數據顯示,2021年珠三角九市研發支出預計超過3600億元,研發投入強度預計達3.7%,國家高新技術企業達到5.7萬家,專利授權量預計達到78萬件,其中發明專利授權量預計超過10萬件。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發布的全球創新指數報告顯示,深圳—香港—廣州創新集群連續兩年居全球第二。

  “我認為大灣區已是世界級科創中心,集聚了很多所世界一流大學,在基礎科研方面取得豐碩成果?!毕愀劭萍即髮W霍英東研究院院長高民表示。

  蹲點記

  中韓(惠州)產業園起步區:

  大平臺集聚好項目

  再造一座千億新城

產業園.png

5年來,中韓(惠州)產業園起步區從無到有,正在崛起一座千億級現代產業新城。圖片來源:南方日報

  塔吊高聳,建筑林立,一棟棟工業大廈拔地而起……走進惠州潼湖生態智慧區,中韓(惠州)產業園起步區的項目建設場景蔚為壯觀:100多棟建筑完成封頂,多宗項目已經投產,正在崛起一座產、城、人融合的智造新城。

  時間回到2017年12月,國務院批復同意設立中韓(惠州)產業園,打造中韓地方經濟合作和高端產業合作的新高地。其中,中韓(惠州)產業園起步區位于潼湖生態智慧區國際合作產業園,規劃用地面積約12.7平方公里。

  5年來,這里發生巨變。曾經的荒地搖身一變成為現代化園區,過去的村道、羊腸小道變成一條條快速路、主干道。中韓(惠州)產業園起步區累計投入建設資金近100億元,啟動33條、總長約62.5公里的市政道路建設,如今主干路網基本建成通車,公交站場、環衛設施、醫療衛生、商業服務等配套設施也在完善。

  為推動生產、生活配套深度融合,中韓(惠州)產業園起步區還為入駐企業集中提供員工宿舍、文體設施、公共食堂等公共服務設施?!拔覀兺顿Y建設3個集中配套項目,可服務1萬多人。”惠州潼湖生態智慧區管委會下屬的惠州市智谷實業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鄧利宏介紹,建設集中配套項目,讓在這里工作生活的人才感到舒心貼心,有利于營造一流的營商環境。

  四月的惠州潼湖,水草豐茂,鷺鳥紛飛。像鷺鳥選擇在這里安家一樣,越來越多國內外優質項目選擇落戶在中韓(惠州)產業園起步區,讓這里從一張白紙逐步邁向一座千億級現代產業新城。

  截至目前,中韓(惠州)產業園起步區累計引進項目83宗,計劃總投資約646.5億元,預計達產產值約1260.6億元。其中,已竣工項目11宗、已投產項目3宗。

  眼下,大韓5G材料研發生產及全球供應鏈中心項目正加快建設。大韓化工工業投資株式會社董事總經理黃輝華說:“惠州制造業基礎深厚,區位優、政策好、服務高效。我們將借助惠州在‘雙區’建設中的獨特區位優勢及園區政策支持,積極拓展全球市場。”

97在线观看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