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檎,也稱“番荔枝”,相傳為泰國華僑帶回故土,栽種繁殖至今。潮汕建筑中,有以林檎形象出現的灰塑、木雕、壁畫,代替傳統的石榴,寓意子孫多且賢。如今,林檎已成許多海外華人華僑的鄉愁所系。日前,汕頭市澄海區2021年中國農民豐收節暨樟林林檎文化旅游節在樟林古港舉行。
汕頭市澄海區東里鎮相關負責人介紹,東里鎮樟林片位于韓江三角洲,土壤中積聚了多種微量元素,獨特氣候和土壤十分適合林檎生長,產出的林檎品質上乘。此外,當地的果農也積累了成熟的林檎種植技術。汕頭市澄海區榮杰林檎種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吳紹榮說,當林檎開花的時候,要人工用毛筆把雄花的花粉傳到雌花上去,這樣結出的果實比較大。
目前,東里鎮林檎種植面積達4000多畝,分布在樟林片區的山坡地及園地,北聯、河美、新隴、東和、南社、塘西等村為主產區,年產量超過5000噸,產值超億元。東里鎮相關負責人介紹,自1994年開始,每年樟林約有70%林檎銷往珠江三角洲,30%銷往潮汕地區。
東里鎮鎮委委員、婦聯主席謝瓊英坦言,此次舉辦樟林林檎文化旅游節,就是為了傳承和傳播林檎中的華僑文化。“在詩人的筆下,賦詩林檎,只為聊解鄉愁。如今隨著科技發達,林檎文化不再受到地域限制,可以為更多人所知,也期盼林檎未來可以成為海內外潮人尋根的標記?!睆V東省潮人海外聯誼會常務理事、潮人海外聯誼會潮樂社社長鄭鳳娜說。